妙心雜誌--自然生態﹛第 44 期〔88('99).08.01〕﹜


自然生態 --阿里山生態、歷史及痛土之旅/■主講:陳玉峰/■整理:伍麗環

封底 阿里山松蘿/編輯室

生活萬象 --土地兒女的故事/洪素枝
珊瑚礁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余國信


阿里山生態、歷史及痛土之旅


◎1998.8.27講於阿里山區「環境佈道師培育營第二梯次(南臺營隊)」                          ■主講:陳玉峰                          ■整理:伍麗環 ◎前言 阿里山的生態體系內,以檜木林為主;但在灌木叢下有很多杜鵑盛開 ,它是一種可以在大樹下盡情綻放它個體生命的莊嚴,而不必一定要凸顯 、一定要爬到第一層。事實上,我認為各位在將來所擔任的,無論是有美 德的樹,或者是獨挑大樑,像紅檜、扁柏這種巨無霸的樹,我相信總有一 天會各自展現各個生命的基本內涵。 雖然今天我們面對的是臺灣歷史上最沉重的一段, 也代表臺灣生界 開發史中典型的一條路線,我甚至於把它寫成是「痛土之旅」;不過你將 發現:我已漸漸把這種美麗的憂愁,轉變成為未來的生機與希望。 ◎阿里山是哪一座山? 首先,我簡單的介紹阿里山。看完我給各位的參考資料,就一般解說 來講,已經綽綽有餘。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走過、消化過,反芻之後,將會 有更好的內涵,至少可以不必感染到我那不必要的憂愁。 阿里山區大概是八公里乘二十公里, 約一六 0 平方公里的一個山區 ,事實上,沒有一座山叫做阿里山;它只是一個特定範圍的泛稱,正確的 名稱,應為「阿里山區」,它是臺灣整個生態化中最重要的轉捩點。往下 是亞熱帶,往上是真正的高地,屬於溫帶、冷溫帶,有一點點接近寒帶, 但是臺灣還沒有寒帶。   我們推測這裡可能是臺灣生態體系中,第一批來到臺灣且最原始的生 態系統。有關檜木林詳細的生態解說,將在晚上放映幻燈片講解。講解時 我將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講解檜木林的生態體系;第二部份就是從現 在開始,往前繞一周的地方,我們將以歷史交錯的方式來表達;第三部份 就是各位今天早上上來的這一段,也就是十幾年來從完整走向現在各位所 看到的茶園,在臺灣自然史中出賣子孫、破壞生態的典型段落。這地區我 們雖然還可看到完整的檜木林,但卻是人工培植的。   我們先回過頭來看柳杉。它的樹幹是通直的,它的原居地是日本。當 年日本人砍掉檜木之後,引進柳杉在這裡造林,非常的成功,為什麼?因 為長得非常迅速。可是當一大堆人在慶賀種植柳杉成功時,卻在三十年後 出現了生長停滯,且往旁邊長,而產生一些奇形怪狀的樣相。 以前的造林是單一造林,希望整齊畫一,以便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取得 一致的木材,後來才發現它不能適應這裡的水土,三十年後它長得歪七扭 八,且不再成長。像這一類的樹,雖然目前還繼續種,但它沒有辦法在臺 灣當地馴化,就包括我們所看到的櫻花、梅花、牡丹花也一樣。  什麼叫做本地種、本土種?什麼叫外來種?外來種指的是有人引進的 。可是,如果引進後,它的種子降落在這裡,可以產生新的小苗,小苗又 可以自我更新,在各生物族群歷經變化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種化作用」, 在生物上稱為「當地化」、「馴化」,在文化上則為「認同」,就像今天 我們所謂的臺灣人也一樣。 譬如:梅花,已經種了三百多年,可是一旦不管它,就會死掉,必須 不斷靠人力維護的,還是屬於外來種,也就是還沒有馴化的類型。現在我 們看到的,幾乎所有的造林,所有的庭園植栽都是還沒有馴化,它們不但 沒有辦法在這裡當地化,而且還會阻礙本地種的土地自然療法。 阿里山地區目前的景致大致融合了兩大政權:也就是日本文化和中國 文化;獨不見臺灣文化。日本人來了,為了緬懷他們的故土而大種櫻花、 黑松;國府來臺之後,就改成梅花,所以每一年的阿里山花季,看的是梅 花與櫻花,看的是兩個外來政權的文化,在這裡的一種角力。這裡所展現 出來的,除了這些建築物之外,其實它真正的內涵,應該是日本式的,只 不過目前已經斷垣殘壁。真正要看到檜木林,目前大概只剩下倒下去的神 木附近,有一小片是保留的。  大約十九年前,第一次來到這裡和現在來,有很大的變化,最主要的 變化有三:第一大變化,是因為任何人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絕對不一樣; 第二個是自己的變化;第三是真正環境本身的變化。環境的變化,最主要 是原始森林的消失、商業氣息的增加。土地本身所蘊含的在林間樹梢的故 事,是真的有很大變化。    以前,阿里山一年大概有好幾天會下雪,現在因為太陽能照射下來, 必須轉變成為熱能或化學能,化學能就像植物行光合作用轉變成為醣,而 溫度能量自然就儲存在樹葉裡。可是森林砍伐完之後,同樣的能量來,質 能不滅,必然轉變為熱能,所以阿里山區目前已經提高溫度大致有兩、三 度,因此下雪機率越來越少。至於下霜,五、六十年的紀錄平均起來,阿 里山一年大概降了一百五十二天的霜;因此這裡的植物、生物,必須要有 一種抗寒、抗霜的機制。  這裡的原始檜木林,平均壽命大概有六百年到三千年,當時日本人每 一棵通通有作記號,都有調查材積。  爬山時,上坡步伐放小,下坡步伐才放大,呼吸跟你的腳步一致,嘴 巴不可以打開。只要你走在後面,永遠都覺得前面的人走得很快。其實那 是心理作用,你並沒有走得慢,也不必急,上坡的時候調整氣息,就是把 你的腳步和呼吸搭配和諧。碎步、小步,不要停!因為我們今天是散步, 如果是爬山會有另外的講法。  你們知道為什麼叫「阿里山火車碰壁」?因為火車前後都是車頭,每 一次上到一個分叉點的時候,接下來就轉過來了,原來的尾巴就往上,所 以你搭火車會有一種錯覺:「怎麼又走回去了!」事實上不是,它只是以 「之」字型的方式爬山路。這一條鐵路坦白講是世界上僅存的高山鐵路, 在存廢之間充滿著經濟、傳統古蹟和山林史的拉鋸戰。 ◎臺灣的檜木:紅檜和扁柏 檜木這一屬的植物,全球大概有六到七種,臺灣就有兩種:紅檜( ,Benihi )和扁柏(,Hinoki )。紅檜的發現年代是一八九 六年,扁柏是到一九○一年才發現的。     我們先從形態來講紅檜和扁柏怎麼區分:第一,扁柏的樹幹,整株修 長而且是直立的一柱擎天;紅檜的樹幹基部比較大。第二,扁柏的樹皮比 較厚,而且有辛辣味,臺語叫「厚殼仔」;紅檜的皮比較薄,叫「薄皮仔 」。  我們遠遠的看,最容易分的是樹葉:一到冬天,紅檜的樹葉很快會變 成紅褐色,如果搭直昇機從空中往下看,哪一棵是紅檜就一目了然了,就 像大地的指紋一樣,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把它檢測出來。兩者最大的差別是 球果:橢圓體的是紅檜,球體的是扁柏。紅檜葉比較尖,所以倒摸過來有 刺感;扁柏就比較鈍,沒有那麼尖,摸起來比較渾厚,同時它有兩道白色 的氣孔帶比較明顯。小苗也都不一樣。它們以樹高為領域,如果一棵五十 公尺高的樹,它的影響範圍大概是五十公尺的半徑範圍。這就是生物的生 態區位。 生態區位,就是它的轄區。區位,是由動物學發展出來的一個名詞, 原泛指它的影響範圍。因為它與其他物種和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所造成 影響的總稱,所以它是一種動態,可以包括潮位,也可以包括覓食區、勢 力範圍等等,非常廣泛。以前有一段時間生態學就是在研究如何把區位量 化,用來作為研究的一些指標。    紅檜和扁柏,我們剛才作了形態上最簡單的解說;生態上,扁柏分佈 於海拔較高的上坡段,下坡段是紅檜,中間有交會帶。扁柏上面就是鐵杉 ,鐵杉和扁柏經常交混,但也有些時候三種混生在一起。紅檜和扁柏可能 具有共同的祖先,而演化出不同的兩種。二者之間,也有雜交種,所以有 些葉子看起來像紅檜,木材像扁柏。歷來臺灣的調查裡面也有這樣的困惑 。  就臺灣來講,蘭陽、花東一帶扁柏比較多,中部是紅檜和扁柏一樣多 ,南部都是紅檜,沒有扁柏。它們的極端分佈地帶,目前所知最低分佈在 南、北勢溪,海拔大概六百三十公尺就可發現紅檜巨木群,最高可以到三 千三百公尺;典型也是主要的分佈地帶,大概從海拔一千八百到二千五百 公尺(又叫雲霧林帶)。    我以前在南仁山調查時,走不到一個星期就踏出了一條路。真的,路 是人走出來的!每一種動物走過的,都有不一樣的痕跡。我們每次調查一 草一木,這樣的踐踏它們,心裡總覺得很難過,但是我下個月再去的時候 ,依然完好如初。如果是一棵樹倒下的話,它底下的植物大概都會死光。 很顯然上面的比較重要,天生萬物不平等;平等是一種文化的概念, 是一種後天的努力;是一種理想。一棵大樹不存在的時候,整個地區就幡 然大變了。大樹存在,樹下的植物被除掉後,沒多久又復原。因此,我們 假設它不存在,而引起該環境變化最大的,叫做最重要。這是依據一個生 態體系的變動狀態來判斷。事實上這是人的區分,我必需要強調,就像剛 才講的有美德的樹一樣,「一枝草一點露」,事實上每一個生命所擔負的 是整個生態循環網裡的一個小段落,有的大,有的小,是因為眼睛看得到 ,人覺得大,但實際上未必就真正的大。從這棵大樹來講,它雖然佔據此 地區最大的空間,最大的日光資源,土壤下面的系統也是一樣,可是沒有 其他的物種,終究成不了一樹之大。 ◎如何判斷樹齡 如果要知道一棵樹木有多大年齡,我們可以把汁液抽出來計算;但對 低海拔的樹木而言,這樣的計算方式通通不準。因為在溫帶地區,有生長 季和非生長季之分:生長季長得快,細胞就比較大,所以顏色比較淡;非 生長季雖然細胞仍在分裂,畢竟很濃縮,所以就變成濃厚的一條褐色的線 。淡線加褐線,叫做一年。低海拔區的植物隨時都在長,有時候大,有時 候快,有時候慢,結果就形成一年好幾輪,所以我們通常不叫做年輪,而 稱為生長輪。  年輪,是指溫帶地區的,如果某一年有重大的氣候變遷,或有火災, 它的生長受到阻礙,從年輪中都可以找出來。所以從樹幹中,我們可以為 氣候學找到另一種佐證。  全球活得最古老的樹,是在美洲的一種松樹,那松樹活了七、八千年 。臺灣最古老的樹,目前所知大概是三千多年,我調查秀姑坪的圓柏,我 推估大約有四千年以上。目前這些紅檜我們要推斷它的年齡,有一個困難 就是,本來它到一個年齡之後,中間就產生蓮根菌把整個樹幹腐蝕掉;可 是它沒有死。其實,一棵樹活的部份只有外面的樹皮,只要樹皮還在,裡 面即使是中空的,它一樣活得很好。所以,不可以隨便亂採亂摘,因為採 集有採集的倫理。  ◎梅園     為什麼現在叫梅園?原來可能叫什麼?現在卻變成檜木墳場了。   我們到每一棵樹的地方,我就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  由於日本的櫻花在這裡種不到幾年就開始生病,樹醫生就幫它穿上鐵 皮,阻止它和空氣接觸,不讓菌類的苞子降落而腐爛。有時候是裝上義肢 ,畢竟它是外來物種,還沒有辦法在本地馴化。至於,這樣的處理是不是 恰當?應該要問樹本身吧。 原來日本人砍伐的時候完全是用人力,兩個人你推我拉的拉鋸,你知 道臺灣很多神木是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大的鋸子就留下來了;現在全臺灣最 大棵的,是因為樹幹中空,工人拒砍,因砍了以後沒有材積。  在日本時代,往往紅檜會有一點類似板根,下面會延展出來,鋸它所 耗的時間太龐大而所獲得的材積太少,所以通常都搭一個鷹架在上面砍。 事實上阿里山當年都留有這樣的樹頭存在,為什麼現在樹頭少見?是因為 民國四十九年、五十年左右採取殘材處理,把沒得砍的部份再連頭和根挖 起來,結果八七、八一水災就發生了。以前這裡應該全部都是,後來國府 之後,又來了幾次的殘材處理,把阿里山樹頭殘材挖掉的。  紅檜死掉以後,只要樹頭還在,它就有辦法更新,等一下我們會看到 二代木、三代木就是這個道理。紅檜的生長和人撫育小孩一樣,生了小孩 就背著小孩。在第一代身上長起來的就叫二代木,在二代木身上長起來的 叫三代木。其實那個「代」只是人給它的形容詞。  我曾經調查過阿里山的一棵紅檜,附寄在上面的物種就高達三十五種 ,有一次那棵樹被颱風打死了,真的是樹倒猢猻散,上面的物種很快的就 死亡消失。在生態區位上,每一個物種誠然有它的特性,每一個體都有它 的作用。但一定有個主要的獨立種,而依附在別人身上的就叫做依附種, 彼此之間都有相互作用的關係。 ◎開發史的孑遺飄零──寂寞而死的檜木母樹  等一下各位可以儘量站進來這一棵被砍倒的樹洞裡,我們曾經站過三 十個人,如果像沙丁魚一樣的擠進來,至少可以站三十個人以上。 在八通關的二葉松特別奇怪的就是,每棵松樹下,竟然有一圈仙女環 :那是一種蕈,很奇特,就是群聚而往外擴展,一年長一環,隔年再往外 走一點。   現在一共站了四十位,其他人可以繞開,也一樣圍一周,充當一下仙 女環,可以幫中間的人拍照。我再講個故事給各位聽! 站在裡面的四十位夥伴們!你們正站在具有兩千年歷史的中心,這裡 曾經是三十萬棵檜木的原鄉,當年每一棵檜木都是這樣,你可以體會一下 三千年來土地的吶喊。以前臺灣檜木砍得最激烈的時候,森林不斷的傾倒 ,林業者也希望保留一點母樹,使紅檜在這裡繼續生產;被保留的就叫做 母樹林。但沒多久,大概不到十年,這些刻意保留的母樹,一棵一棵的死 亡,生態學界、林業學界一直搞不懂,為什麼這些樹都死掉了? 有一位,我很敬重的生態學家,有一天問我說:你知道檜木的母樹為 什麼會死掉嗎?我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說他研究出來了,答案是因寂 寞而死。沒有錯!一座森林,一棵樹與一棵樹之間,相互抵禦、共同抵擋 外來環境因子的壓力,當周圍的森林已經全面清除,剩下零星的幾棵樹, 因為欠缺相互抵禦的作用,同時一個生態體系已經全面的破壞,單獨幾棵 樹從沒有度過這麼孤獨的生存,因此一株一株的老化而死。這就是檜木為 什麼會寂寞而死的原因。 今天我們站在這個地方必須思考,我們不只要找尋神木、保護神木, 更重要的是如何為兩、三千年以後的子孫,建構、培育真正生息不竭的神 木。不必再緬懷過往的憂愁,但看我們現在如何培植土地的生機。這個地 方就是三十萬棵檜木的中心點,也就是凡破壞之地,當年都是巨無霸,每 一株每一株紀錄著臺灣原古最深沉記憶的森林遺址! 紅檜的主幹都是空心的,上面才是實心。它是因為菌類一直在吃樹體 內部,這不是壞事,而是一個循環。你想一旦這棵樹倒下來,就是給它的 小孩或別的樹種生長的最好地方,它是事先分解,如果通通沒有腐敗的話 ,這一棵倒下來後,你想想它還要佔據地面多久,其他樹種就沒有機會馬 上彌補,也就是那一棵長大到差不多了,就開始有菌類腐蝕它的內部,就 像人一樣,年紀一大,哪一個身體不會有問題? ◎臺灣杉與集木柱、集材機 你們看這棵樹好像電線桿!這是集木柱。一九二七年鐵路開到這裡, 砍伐這地帶的原木時,用鋼索架從四面八方把砍伐下來的木材運過來,一 定要有一個中間的柱子,柱子下面就有集材機拉動鋼纜。因為不可能故意 去造個電線桿之類的木柱,通通是就地取材,結果取到一種樹最容易作, 那就是臺灣杉。 臺灣杉( 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Hay ),是全臺灣最高的樹, 可以高達約九十公尺,樹幹通直、紋理美觀,是小西成章在阿里山發現的 , 也是全球植物中唯一用臺灣「 Taiwan 」拉丁化,屬名叫做 Taiwania 的。臺灣杉被發現時舉世震驚,因為它是自古地質史孑遺而來,至少是六 、七千萬年以前的稀世活化石植物。當時大家都認為全球為什麼只有臺灣 具備這樣珍稀的物種,後來在雲南也發現了,就叫做雙分布。其實,是從 東喜馬拉雅山系引渡來臺落地生根的。臺灣其實也是幾次冰河期東亞植物 的最後避難地,所以臺灣保有這樣古老的活化石。 阿里山未被砍伐之前,每木調查,共計檜木三十多萬棵,臺灣杉約六 千棵,也就是約五十三棵檜木中,有一棵臺灣杉伴生。 臺灣杉有沒有純林?以目前全臺灣來看,很可能在大、小鬼湖的連線 中間,還有一小叢比較接近純林,其他都是散生。這種臺灣杉和檜木一樣 都是古老的活化石群,但繁殖能力現在比較差。當年看到這一棵,因為太 直就把它當作集木柱,而且那時候也已經有比較好的蒸氣集材機的設備。 各位!往右邊看過去,有一個像煙囪的東西,那就是當年拉動鋼索的 蒸氣集材機,問題是這一部已非當年所用。原來阿里山在五十六年結束直 營伐木之後,很多工具都拍賣掉,當時在這邊的集材機以一萬元的廢鐵價 格標售銷毀。森林遊樂區興起之後,為了要展示蒸氣集材機,才從花蓮林 田山買來這一部,綁在這裡。 我們看這一棵臺灣杉,雖然已經歷幾十年來的風吹雨打,加上多次的 火災,都沒有被燒壞掉,依舊挺立在那兒!後來它變成阿里山鄉居民廣播 站喇叭的設立點,又加個避雷針,你們看上面還有個音箱!  當年爬上樹綁鋼索的人,一定是爬樹專家。我們作口頭歷史調查,知 道以前沒有這種鋼筋。各位想想看,一棵樹如果有七、八十公尺高,一個 人要帶多少的鋼釘上去,相信是背不動的,況且鋼釘也比較貴。於是他們 就用棕櫚葉做成的粗繩綁繫樹幹而上攀,將側枝及幹梢鋸除,釘上各種滑 輪組。爬樹專家後來轉變成專門採集樹上的種子。 ◎沼平車站  看完集木柱──當年收集木材的中心柱,現在看:鐵路就在這邊!看 到一些車廂沒有?那是已經不能用的車廂,而今林務局把它變成車廂旅館 。 沼平原來是一個凹陷地。在一九二七年日本人剷除此區森林,填土蓋 了火車站。最早是在二萬坪集材、伐木,再逐漸往這一邊擴展,前後開鑿 的鐵路大概有七、八條。因為哪一個山坡上下有檜木,鐵路線就從中間穿 過,好上下吊木材。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都是當年紅檜的原鄉。也就是你目 前所看到的,只要是破壞地或種柳杉的地方,都是當年三十萬棵檜木生長 得最旺盛的地段。 各位可以看到每一棵中間大致上都有蓮根菌,有一個空洞,差不多幾 十公尺到十幾公尺之間,就有一棵參天的巨木,每一棵大約高達四、五十 公尺,平均年歲是從六百到兩、三千年;三千年我是覺得比較不可能。問 題是此地森林砍伐完之後,有很多的變遷,包括以前阿里山舊火車站這一 地帶。 早昔在這地方的後面,因砍伐木材時經常會有大樹倒下來,導致人員 傷亡,又時而有精靈的傳說,造成杯弓蛇影。尤其當年死亡的人或血肉模 糊的重傷者,都搬到這附近來,然後再運下去,等於停屍間的意思。聽說 這個地區晚上會有很美妙的故事。不過很奇怪!死的都是男人,出現的卻 都是女鬼,可見陰間太盛行變性手術了。      更早之前的砍伐、耗材更嚴重,一棵樹砍下來大部份的木材都消耗掉 ,最後切成人可以扛的扛下去,光復以後阿里山居民還都是用紅檜的精油 當材火燒,我十九年前上玉山北北峰時,當地氣象局的先生用圓柏燒水給 我洗腳,我不敢洗,因為那一塊木材將近七、八百年,我實在無福消受。  日本時代的沼平火車站就是這裡,後來我們作口頭歷史,把原來日本 時代的建築物,都畫下建築圖,昔日的賣票口等等,雖然如今都已現代化 了。我們說過住在這裡會有特別的閱歷,尤其現在是農曆七月。  在這兒其實我不是要講解,而是要求各位做一個考驗!歷年來修本地 植物學、自然的課程,走到這兒,我們會有一個習慣和傳統:就是每個人 從這裡開始要走鐵軌,掉落的就當掉!看看各位的平衡,我保證我可以走 得很好,因為我有柺杖。 這些火車頭,都是早期幾個時代的。從最早的、載木材的、載客人的 ,都是退休了的老火車頭。每一個年代每一種機型收起來幾個。事實上收 集的並不完整,應該成立一個好的解說站,說明由純粹載木材到蒸氣火車 頭,及蒸氣改良可以載多少動力。日本時代是用人力將煤炭鏟進去燒,早 期要搭火車上阿里山,窗戶一定要關好,否則,白人經過山洞出來會變成 黑人! ◎檜木林的前世今生     要用你們的掌心去接觸它的肌理,最好抱起來親一親,現在因為下雨 ,否則就可以躺著,那意境是渾然不同的。雖然它已經留下它的滄桑了, 但大家仍然可以接受樹木對各位的擁抱。 我們走下去看到的這一片,都是已經四、五十年的天然下種林。也就 是,我們看到檜木的原鄉,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幾個樹根。現在各位看到 的樹是砍掉後,檜木的種子再長上來的。 這棵紅檜在這兒生長大概一千五百年左右,這個洞的部位就是當年一 顆石頭的位置。砍伐完,再加上經年累月雨水的沖刷,石頭逐漸鬆動,這 是原樹根的部位,往下走你會看到很多這樣的結構。這是樹頭砍伐後,留 了幾棵母樹,讓它天然飄種下來,就形成天然下種林。  各位朋友!我們在這兒講解阿里山檜木林的生態變遷。臺灣在過往四 次冰河時期帶來了大量的生態體系,從溫帶地區走過臺灣海峽,移居到臺 灣來,我們估計走過來的時間也花了幾十萬年,也就是最可能的年代約在 一百五十萬年以前,這些檜木的祖先就已經來到臺灣。因為它們是屬於古 老海洋性的一種雲霧帶的森林,所以可適應溫暖潮溼的中海拔地帶。    冰河期退回去之後,登陸的臺灣檜木逐漸的往山地走,而臺灣島因屏 風效應,克服了原來應是半沙漠狀態的地理位置,在阿里山地區(海拔一 千八至兩千五百公尺)形成臺灣最大的降雨帶,所有颱風到這裡會減弱成 最小,因此形成非常的潤濕,以致於檜木的祖先可以在此地長存下來。然 而,這些檜木是屬於先驅樹種,也就是它的小苗必須在有陽光的地方生存 。於是產生這樣的問題:一旦形成森林,這檜木林整個就變成好像黑森林 一樣,它的小苗又如何在這森林下生存? 因此,在一個檜木林裡幾乎找不到它的小苗,所以過往的林業人員認 為,既然如此我們勢必要把森林作清理,清理出來後小苗才能生長,要不 然這檜木林會消失。   事實上這有一個最大的盲點:假使這樣的看法成立,那請問一百多萬 年來,臺灣的檜木為什麼不會消失,反而不斷的綿延至今,好讓你來經營 管理?根本的關鍵不是這樣!它有幾個可能:第一、這牽涉到更新的問題 ,檜木的更新有隔代,比如說這一代檜木林在這裡,第二代檜木林不見了 ,是別種森林,而後又變成檜木林,像美洲有很多森林是輪替的。有的森 林的形成不是這樣子,而是一個森林起來老、中、青、幼都有,老的死了 ,中年跟進,壯、青、少一直上來,它的族群年齡結構,就是所謂管接型 的森林社會。 但檜木林很多地區調查起來,很顯然不是這樣;還有一個大問題,為 什麼有些地區會有整片檜木林,有些地區卻沒有?我們經過研究以後,發 現檜木林的小苗,需要有強烈的光照。關鍵就在臺灣島本身不斷的造山運 動以後,河流向岩侵蝕,我們發現臺灣檜木林長得最好的地方,是在一些 較大溪流上游的廣大侵蝕面。 至於,檜木林是怎麼大規模更新的?它是利用臺灣的河流向岩侵蝕出 來的崩塌地,使它的種子可以大規模入侵,而後一次成林,等到它成林後 ,它自己的小孩子很難在自己的林下,可是它在等待,等待另外對面山凹 地有新的向岩侵蝕挖掘之際,它就空投過去。因此,檜木林的更新可能具 備跳躍的模式。  一旦形成檜木林,它也會在當地自我更新。在當地自我更新是怎麼樣 的方式?它必須有大檜木死亡倒塌下來,創造一個光的溝,它的小苗才可 能長起來。    通常樹幹倒下去以後,有的全倒有的半倒,你會發現樹幹上爬滿能保 持水份的苔蘚,種子掉落後,就很容易在苔蘚上長出小苗,加上它倒塌下 來就等於原來的生態地位消失了。   就如同那一棵樹,不是頭斷掉了嗎?你發現了沒有,這天空留出了一 片天!這就是小苗生長的好地點。如果它的種子恰好掉落在原先的樹幹上 ,又有苔蘚,就很容易長根出來,於是第二代木就這樣的誕生。它長在它 的媽媽或爸爸(其實是雌雄一體)的背上,而後根鬚往旁邊再定生下去, 再長出。    這樣的成長方式,畢竟要等到某一棵樹倒下去,再長起來,形成代溝 現象。在二代木上生長的叫三代木。事實上幾代幾代並無所謂,它是說明 種子更新的一種方式。  臺灣經過兩百五十萬年來不斷的地體上升,不斷的創造新的生育地, 而讓檜木能夠在這兒綿延不絕下去。照理說一棵檜木長成後,與闊葉樹產 生競爭,本應該退位。可是因為它的生幅太長了:一棵樹可以有二、三千 年的壽命。你想一下,一棵紅檜一年可以生產種子一百二十八萬粒,扁柏 是一年七、八十萬粒。當然它不是每年都產生這麼多種子。很奇特的是, 一座森林裡不是每棵樹都長滿種子,而是長在森林邊緣的最容易長種子, 為什麼?因為陽光充足。    另外它在邊緣的地方長滿種子,種子散播時有助益於它擴植的作用。 在森林內的單株,因光照比較少,獲得的能量相對減少,種子的產量也就 比較少。  檜木,原本是應該消失的物種,卻因臺灣地體一段時間之後,就天蠶 再變所創造的環境,加上生幅長,於是每一年大量或少量的投擲種子,總 之它有足夠的韌性,維持兩、三千年的壽命。以致於世界珍稀的檜木遺傳 基因庫,能在臺灣持續的留傳下來。往後它仍舊可以繼續存在;因臺灣的 地體依然不斷的在更新。  我們不論是從整個生態體系的觀點,或站在人類學術觀點上來看,其 實臺灣檜木林所佔的地位是超越臺灣其他森林的。臺灣檜木林在全球可說 是獨一無二,而且是稱霸全球的檜木霧林。今後有可能展現出臺灣對植物 學界、生態學界的貢獻,我們相信:臺灣的檜木林,將是提供世界生物研 究、保育的一個非常寶貴的重鎮。 由於過往日本時代的三大林場開拓,尤其到國府接臺之後全面性的開 採,當時最有價值的檜木與一級木,皆被列為砍伐的主要對象。目前殘存 的臺灣檜木林,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就是在蘭陽平原上來的地區,也正是 目前全臺灣唯一尚在砍伐檜木林的地區,民間環保運動已經展開探討這件 事。砍伐所引用的學理與經營方式是所謂的枯立木。我們現在也接受林務 局的委託,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到枯立木,也是正在更新的現象。我 不太相信他們歷來所提出的,我們希望在研究之後能給後世一個交代。  那一片森林,據目前所了解,已經是臺灣最後的檜木林,也是真正的 全臺灣最好的檜木林。 那裡的材積甚至可能是當年阿里山的 1.5 到兩倍 。每棵巨木皆為天然的、珍異奇木,其價值我們一再強調,許許多多生界 的物種,不是以我們人類的價值所能換算出來的。如果要純粹按照經濟價 值去衡量,我們可以估算森林對整個社會、國家成本的總體利益,可能是 砍伐木材的直接效益的好幾百倍。甚至我當年也加以計算,砍伐森林去種 茶,個人、農戶每賺一元,臺灣社會要付出的代價是三十七到四十四元。 但在賀伯災變證明:我的估計確實偏低。  整體而言,人源自於自然,尤其人的演化和森林息息相關,人類算是 森林邊緣的生物,尤其森林幾乎與古文明最密切相關。古往今來最有名的 古文明都孕育自水、草與森林,若當地的森林消失,變成沙漠化的同時, 即是該地文明的瓦解;人類文明的確始於森林,文明成功之後,卻反過來 撲滅森林,這之間潛藏著生命的一些弔詭。 我們大致上已經講完檜木怎麼來的,本來是陽性的樹種,又為何能在 臺灣續存,最主要是臺灣的地體不斷的天蠶再變,加上檜木夠長的壽命, 足夠等待環境變動到它可以繼續繁衍種苗。  宜蘭那片檜木林,為什麼到現在還能夠存活著?因為伐木一定要先開 闢林道。天然檜木林是懷璧其罪。山老鼠砍一個樹頭,傳播界報導那麼大 ,但一個國家級的山恐龍,卻有學者專家為他們撐腰,這是讓人感到很無 奈的事情。最好國家能夠直接面對問題,真正有枯立木請他們帶我們去一 起作調查。他們砍伐的數量,每一年大概有一、兩千公頃以上,它的數據 我有收集,事實上我認為那些完全不是枯立木,而是全臺灣最好的。我想 一九九九年會讓全國民眾了解一部份。 檜木林所代表的意義是驗證臺灣島前世今生的變遷中,一脈相承且一 直還沒遺失掉的最古老的生界故事。這雲霧帶的濕度非常高,因此蕨類很 多,整個樹上吊滿了松茸,沾滿了水滴,站在樹下唱歌,會被淋濕,每過 午後,雲霧就下降,傍晚時雲霧就都到山谷裡去打坐。尤其你會看到夕照 、日出、晨昏的雲海,一進入這地區就感覺非常非常的浪漫,瀰漫著雲霧 山林的氣氛。    檜木林雖然古老,但它是一種活化石,在演化上已經不是那麼銳利的 在變化,不是激烈的變化。這些老骨董,你看烏龜,它的特性已經沿襲了 幾億年,都是那一副樣子,也就是說如果是好的特性,它並不會嫌它古老 ,仍舊可以存在。裸子植物也有這樣子的特性,它不大喜歡變,那又為什 麼能夠留存到現在,生命力還是這麼旺盛? 我們說過:一棵紅檜,一年可以產生一百二十八萬粒種子,一年中一 百多萬粒種子撒下來,它已經在這裡住了兩千年,你幫它算看看!在這麼 多種子中,也許僅有一兩粒長成下一代,或許一棵也沒有長成功,各位你 想一想這樣的淘汰率;自然界就是擔任這樣的任務。檜木林的種子掉落下 來,經得起演化的第二階段,真的是千挑百選或是兆挑億萬選,所選出來 的菁英。因此每一棵的存在,就是在自然中,所演變出來最適合的個體。 之所以可以維持千百萬年於不墜,其道理就在這裡。 臺灣歷年所作的復育是什麼?我們要挑優良樹種,問題就出在這裡! 人為的選擇,盡挑一些高高直直的當母樹,長出來歪的都淘汰掉,就是要 直直的。甚至用無性繁殖,每一棵因子都一樣,但此一方式恰好違反自然 界演變的道理,這一種叫做人擇。為什麼人擇違反宇宙間的演化道理?因 為人類只是傾向如何用它的木材,一直窄化其可能性,把它未來的生命、 生機全部斬斷,並沒有考慮物種本身能不能在生界繼續存活;人的復育往 往考慮它給人的利用價值。我們現在作天然林復育,最討厭用這樣的方式 。也就是我一再強調:人會種樹嗎?人應該向土地公學習,留給土地自然 療法,遠比我們所能夠做得更周密。 以我們平常的生態觀察,一株檜木會中空,通常是在比較潮溼的地段 ,也就是接近凹地的部位,會比較容易產生中空的現象。另外我們口頭歷 史調查中有林業人員提到,他發現上面枝條被打斷的比較早中空。因為它 有傷口,菌類可能會隨著維管素滲透進來。我並不覺得他的敘述恰當,我 反而覺得是不是上面的破壞影響到根鬚,再由根鬚滲透進樹體;這只是一 種假設,但我知道是從內部開始腐爛。通常比較乾燥的地方,比較不會有 這種情形。所以海拔多少、溫度如何、菌種的頻度如何,會有很大的差異 。以我們的經驗而言,大概要幾百年以後才有可能。 宜蘭地區的檜木林帶,學者專家贊成砍伐,皆只是配合枯立木,說他 們天然更新做得很好,用一個樣版的地方,招待一些作家、官員,每一次 都用那一塊說他們做得很好。無論如何絕對不可相信,那是個謊言,純粹 只是要砍伐最好的檜木。現在普通人根本進不去,我也不能進去,如果要 進去就得任由他們安排,且還是特定的地區,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現場。 其實我好幾年前就想要去發掘,看他們是不是把它弄死了。但是內部絕對 不是我們輕易可了解的,想想怎會那麼湊巧,全臺灣只有那邊有枯立木!  我們調查的結果是這樣:檜木林中每百平方公尺,大概有六十至七十 個物種,去除檜木,其實是闊葉林的天下。另外,檜木上還長了黃花著生 杜鵑等附生植物,蕨類大略有兩百多種。 ◎姊妹潭 阿里山有一個水塘,這水塘是怎麼來的?各位看一下,水中是不是還 有從前的枯木幹?沒有樹木是長在水底的,這裡昔日是陸地沉下去的,因 此這裡根本不是一個水濕地,而是凹陷地,再加上人們附加一些故事情節 ,阿里山姊妹潭的故事就這樣產生了。這個亭已經換上幾十次了,那底下 並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做的。 ◎三兄弟 接下來,我們要讓各位看的是第一代,它長在樹幹上就形成所謂的第 二代,實際上應該長在第二代身上的才叫第三代,在這兒不是講三代,是 講三棵大約同時長在它父母身上的第二代檜木,因此叫做三兄弟。 ◎永結同心 這是以前兩棵紅檜的枝椏恰好在這裡相接觸,形成兩個虎口一樣,合 起來就變成一顆心,很多人都跑來這兒拍照,而我為什麼不讓你們拍照? 因為這顆心是破碎的心。今天我們在觀光區所看到的,是使用當年砍伐下 來幾個樹頭的形狀,標榜出它的景觀細節,各位可以想像,當年的檜木巨 林是何等的充滿最豐富的生命樣相,那才是真正臺灣檜木林的原鄉,目前 我們所看到的,僅是一個自然的廢墟。    我想對各位做一個要求:接著這一段落,僅可能讓自己不要發出聲音 的走下來,因為今天我們非常的幸運,沒有其他的遊客,希望你們以安靜 的步伐慢慢的走,雖然是人造林,也請感染一下這雲霧的森林。這裡原來 養了幾頭梅花鹿,所以又叫鹿園。 在臺灣的很多山區,會有人給你吃山櫻果,其實,那是葡萄。櫻花的 果實類似薔薇科的蘋果,中間有很多瓣,為什麼櫻花果吃出來會是葡萄子 ?這是他們用來騙人的,因為他們要控制葡萄的產量,幾片葉子要生產幾 串葡萄,才能維持一定的甜度。小葡萄摘掉可惜,他們就拿來加工作成蜜 餞,再告訴遊客這叫櫻花果,其實是葡萄干。在阿里山區最多這種情形, 他們還告訴你:「全世界只有這裡有!」 在全世界各地,你都能買得到特產,譬如說我爬到富士山頂,它有一 種鑰匙圈,別的地方買不到。你一到阿爾卑斯山上,他賣的小白花領帶、 一些明信片,甚至植物的標本都有,就是別處買不到。只有臺灣從陽明山 到墾丁賣的通通一樣,而且還有舶來品。 ◎受鎮宮  現在開始講阿里山受鎮宮的由來。我們知道臺灣歷來主要祭拜的神, 每個朝代都不一樣。荷蘭時代拜的是基督宗教,鄭成功來後,拜玄天上帝 ,日本人當時禁止在這裡工作的臺灣人蓋廟。這座廟直到光復之後才募資 建造,當時叫「受禁宮」,現在稱「受鎮宮」。為什麼會蓋呢?因為當年 來這裡砍伐木材的,主要是來自八卦臺地延伸到田中一帶的臺灣人。他們 在此地集材,從事搬運的工作,經常發生傷亡的事故,加上人類對萬事萬 物的崇拜,為此他們一直戴著故鄉玄天上帝的香火,又經一工人起乩,大 夥兒心亂起鬨,認為應蓋廟宇祈平安,雖然日本人禁止,但是他們還是偷 偷的拜。正式成為阿里山的兩座廟宇之一,是到國府接臺之後;另一座是 更古老的日本時代蓋的慈雲寺。   受鎮宮,因香火之故,會有一些獨特的香味,又加上夜間的燈火,於 是吸引了好多蛾飛來這裡。有一種飛蛾,會飛到神像的上面,有的會附著 在神像的衣襟上,久而久之,居民覺得應該把牠集合一下,後來恰好每年 都在玄天上帝生日,發現神像上爬滿了「神蛾」,一時蔚為奇觀而遊客蜂 擁前來瞻仰。如果那一年不大靈光,也會讓它很有樣子的,於是這又形成 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   ◎阿里山神木荒謬的晚年  阿里山森林是 1899 年日本人石田常平根據曹族的傳說,找尋到這片 大檜木黑森林,但歷史上正式的紀錄是小池三九郎撰寫的。原因是石田林 學知識較不足,因而在敘述上就改由較有權威的小池先生來撰寫。這片森 林被發現之後,當局即著手調查,遂導致後來的開發。 1906 年 11 月,日人小笠原富二郎發現阿里山神木, 包括現今的阿里 山神木群。當年發現這棵巨大的檜木,理當會視為神,但在伐木的年代, 並不以此為主要衡量,只因樹心被蓮根菌噬光,砍下來經濟價值不大,所 以才保留三株巨無霸,而後設立柵欄保護,並結綵奉神。因此日本人看見 結綵的大樹,就會拜拜。其餘樹木都被砍伐後,這幾棵大樹變成一枝獨秀 、鶴立雞群,而易遭天雷。民國四十二( 1953 )年,第一次被雷擊中元 氣大傷,雷火從中空樹幹延燒至地面;奈何民國四十五( 1956 )年,第 二次被雷擊中要害,且起火燃燒,枝椏盡碎,而徒留主幹與三兩枯枝。 燃燒是由樹梢燒下來,當時要救火,有人提議從下面打洞較易救火, 沒想到一打洞後,變成煙囪效應,燒得一塌糊塗。後來趕緊再把洞堵住。 現在即使倒下來,還可以看到民國四十五年那一場火燒出來的炭末,相當 厚,超過五公分,至今還存在著。 於是,這一棵招牌樹就等於是死掉了。大家都要來看阿里山神木,以 致於竟然忘了阿里山原先是三十幾萬棵檜木的原鄉,變成三千寵愛集於一 身。可是被雷打死了怎麼辦?於是林務局僱工設置避雷針,再僱請爬樹專 家──高謙福先生,登樹頂填土,種植紅檜小苗七、八棵,以冒充綠意盎 然。從此由那幾棵小苗配合著枯木撐起幾十年來的觀光招牌。    民國七十六年前後,因為我擔任國家公園保育暨解說課長,報導枯木 事實,呼籲除掉加速枯木腐敗的苗木,以免神木倒塌。我是認為在枯木上 種植小苗,上面又是克土,這些根鬚會長下來把樹幹撐開。而且這棵樹早 已死亡,它的根皮與土壤之間不可能會有緊密的聯繫。加上鐵路在旁邊, 火車每天幾個班次的震動,這相當於拔牙效應,日復一日,空隙越來越大 。所以樹幹體就傾斜,上頭的小苗長大之後,根穿透進來必然會導致樹幹 分裂,提前終結這棵神木。於是提出:希望把上面的小苗拿掉,還給神木 一個真面目,同時及早做防止倒塌的工作。不料竟引發林務局大反撲:說 我無的放矢。   就在那場爭執的六年後,神木就顯著分裂、傾倒,險象敗露。那時候 我年輕氣盛,就撰文諷刺他們。林務局開始提出要如何將它弄好,而有了 這樣的一個講法:用鋼纜框匝固定;如同我們牙疼抽神經後再加套子固定 。我認為這種方式不恰當,原因是拔牙效應還存在:已經傾斜到這樣的角 度,再用鋼筋水泥加上去,加上震動會更可怕,倒塌下來的危機也更大。 因為它不是一個活體,沒有辦法與土地緊密的結合。我反對這樣的方式, 而且我認為這是自然物,應該有一個自然的終結方式。      在聲討抵制後,沒想到在香港交給中國的那一天( 1997.7.1 )就整 個崩垮下來。崩垮下來後剩下半截,如何處理?阿里山居民和林務局傾向 把它恢復。我們認為還未倒時都沒做了,如今已經垮下來還要恢復,恐怕 所費不貲,還有公共安全等問題,最重要的是一個自然觀念。另外,是不 是應該培育一個真正的、未來的神木群,而不是一直把一棵死神木,充當 搖錢樹。     事實上在這地區,阿里山居民、臺灣人一直以神木為圖騰,為感情寄 託的方式,已長達幾十年。這一層情感、鄉野傳奇與這種文化依戀,是無 法割捨的。提起這棵神木,坦白講很多阿里山人潸然落淚。因此,林務局 為慎重起見,找我們和各地的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在阿里山召開會議。當 時我主張就讓它自然的腐解;另方面我也了解這些居民的心聲,最後折衷 ,就是保留一個基幹,大概六至十公尺的高度,不至於產生危險,然後打 好基座。我相信,這樣一來至少超過一百年,甚至兩、三百年的時間還可 以留存。同時將神木亭改建成為阿里山區生態解說教育展示的「臺灣森林 史蹟博物館」,作成一系列比較精緻的自然教育佈道系統,來述說此山林 的原鄉。 在這個會議結束後,我們和局長、各方面已經協調到最恰當,但嘉義 林管處仍很慎重的再去做問卷調查,最後支持保留樹幹的最多。結果突然 之間冒出一個愛神木的團體,希望為它還原。於是當林務局要來砍上半部 的時候,他們就扮演幽靈來這邊跳,還串連一些環保團體、生態保育聯盟 ,發起要搶救這一棵神木。我發覺不對,就去抗議,不要這麼無知的在搞 這些。何況這些人什麼時候和神木發生過感情,什麼時候了解過這一片土 地的歷史?任何人有權力表達聲音,可以反應意見,但他們透過農委會、 立法院此一系統,結果就變成另外的情況發生了。     林務局不敢直接面對面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後來另外又找一批新的學 者專家。那些學者專家也許自己有比較獨特的見解,或許看了以前我所寫 的自然論,結果說放倒比較好,又恢復到我原先的主張:放倒。原本這些 人是要把這棵樹恢復原貌,最後這麼一搞,變成放倒成今天的樣子。連去 年我們期待保留下一個樹幹,都已經不可能。這一些人在叫囂的同時,我 想問的是:放倒日也不見他們來,由於他們這一種偉大的保育,致連一個 樹頭都不得保存,且勞民傷財,浩浩蕩蕩開了多少會?這一棵神木最後的 軀殼,竟還被臺灣人民玩出這般荒謬的悲劇。 今天它在這兒見證了這一段,我不知道將來會怎麼處置,我是推測不 久它會屍骨無存。因為聽說被雷打到的特別避邪,搞不好那一天大家都來 ,一人拔一塊、一人拔一塊的被拔光。目前已經形成,阿里山神木的歷史 真正走入堙廢的牆角。 現在已另闢一個新的神木區,也就是阿里山區唯一未砍伐的地域。當 年因有一些建築而得倖存。這個地區算是阿里山的保留林分,裡面也有很 多當年日本人的墳墓,前幾年斷斷續續有當年在臺日人的後代來此憑弔。 他們的後裔仍要把他們的骨灰繼續葬在這個地方。  這一座山就是當年保留的檜木林。下面是墓地,沿線都是。我們等一 下走上去會到達慈雲寺,那是阿里山區中最莊嚴肅穆的地方。 接下來我希望各位去抱那兩棵樹:一棵臺灣杉,一棵檜木。上面還保 留著一點點殘存的檜木林,這地方也是欣賞夕陽西下最好的所在。各位! 經過這裡要向那棵臺灣杉說你來了!然後聽聽它的心跳。它是一個活體, 它有它的脈動,拍拍它,呼喚它;就如同我們拍拍肩膀一樣。向它說你來 了,而且正在傾聽它的心跳。它已經等你兩千年了!    前面那一棵是闊葉樹的昆欄樹。它們三葉一體。這正代表針葉林和闊 葉林的混交。它們三個在這裡結拜已長達一、兩千年。每一棵樹都會安慰 你,也需要被安慰。因此,抱它一下,感受一下,聽聽它的聲音,傾聽一 下你自己內在的聲音。你們相約了兩千年,今天才約到。跟它們說你們下 次來,一定會來問候它,一定會擁抱它。 ◎樹靈塔 明治三十二年( 1899 年),南投縣小池三九郎才知道阿里山地區的 黑森林,而後由原任教於東京帝國大學的琴山河合教授來勘查,決定砍伐 木材的方式、開發方向、鐵道等。 這塊從日本運來的花崗岩旌功碑,所花費的代價何其龐大!但是這紀 念碑在盡善盡美的同時,卻將「功」字刻成「功」。後來有人解釋,算是 保留一個對土地的歉意。「功不敢出頭,畢竟尚有過吧」,當然這僅是我 們現在牽強的解釋,真正的原因並不明瞭。  在這一塊紀念開發史之決策者、規畫師的背後,我們將看到另外一個 重要的史蹟,也就是樹靈塔:紀念阿里山區三十萬棵檜木雲集在此安息。 請大家看一下,短短淺淺幾個字:「樹靈塔。因為開發阿里山,大量砍伐 樹木,有感於有生命之物皆具靈跡,故於一九三五年九月建此樹靈塔安奉 樹靈。」  此樹靈塔就是當時因種種信仰的緣故,伐木砍到手軟,砍到心虛,砍 到為土地感到歉疚,加上怪事頻現,結果在一些臺灣人不再砍伐、罷工的 情況之下,終使日本人集樹靈配合山神祭,延請道士為樹木亡魂超度,而 建了此座樹靈塔。  大家可以看這石頭之精緻,樹靈塔的上方事實上有三圈金屬圈,遺憾 的是:民國以後被竊賊偷走。以前記得有這樣子的帽子在,後來阿里山人 說沒有這回事,最近我們終於又找到有青銅的舊照片。此塔的設計結構, 我感覺滿像北京天壇的結構。它有一種迴旋升天,甚至到樹靈塔的頂端仍 是圓圈的形式上去。這本身也許具備安慰樹靈,從土地往上的迴旋,由地 到天之提昇。 今天,我們看到這一片土地,看待這樹靈塔,即使不必懷著歉疚與如 何傷痛、悲傷之心境,但別忘了!兩百五十萬年來,在此未曾發生過殺戮 ,但就在百年開拓期間,卻要集樹靈而祭。我們期待樹靈有知,再讓這片 土地點燃另一番生機。我今年帶第一梯隊到這裡來時,也是一樣濛濛細雨 ,大家撐著傘,在那一次講解中,大家非常的憂傷;現又重新再來一次。 我剛對樹靈塔講:「我再來看你了,我們這些學員都會來問候你。」  從歷來的砍伐裡,日本人砍伐百分之五十五,剩下百分之四十五是光 復以後才砍的。這僅指阿里山區。全臺灣木材的砍伐,像這檜木林,後來 全部統計起來是日本砍十分之一,國民黨砍十分之九。實際上日本時代只 有所謂的三大林場,對檜木林來講微不足道。但後來國民政府所砍的檜木 ,最主要銷售地卻都是日本。因日本人最喜歡這樣的木材。日本本身也具 備這樣的木材。唯有他們才深切了解這一塊木材,在地球史上珍稀、靈異 的一面。而今,雖然這三十萬棵檜木早已屍骨無存,它所留給我們的至少 是一個深沉的警惕:蘊涵著臺灣最深沉的記憶,森林的集中地即在此。 我們上次來時,恰好夕陽西下,此地充滿霞光。那種霞光會令人不自 覺的驚呼。那是種非常莊嚴的色彩。我們今天來,是另外一種情調。在這 個地方不下雨,也不憂戚,亦無歡樂,僅僅是我們生命中路過了這裡,了 解了這裡。 ◎三代木 要看檜木林的更新原理,我們用這棵來解說就很恰當。待會兒我們走 到那邊,回頭看這棵樹,就會看到一個象鼻。其實這些都是當年砍掉的樹 頭,經過五十拼把樹頭挖掉後所殘存的幾個。這一棵樹頭比較特殊,就是 所謂三代木的介紹。  我們腳底下的這個,是以前第一代紅檜的老祖宗。因它枯死以後還停 留一大段歲月,接著根鬚腐爛掉,所以倒地。這一倒下去,就造成當地樹 幹的透空。樹幹透空,大量的陽光即可照射下來,就刺激在它樹體上的種 子發芽。因為它倒在地上以後,樹皮會長出很多的苔蘚保水,導致種子容 易發芽。而長出來的就是跨在父母背上的紅檜小苗。它慢慢的成長,這一 成長上來就是第二代木。  所謂的第二代,是因為它是跨騎在父母親背上。結果它的根長大後, 就繞著父母的樹幹這樣下來,然後切到地面。剛才有位朋友問說:「它長 在樹幹,根鬚會怎麼辦?」其實它的根鬚生長在這裡,就得到最明顯的印 證。你看!這整個倒下來,它的根鬚真的是這麼圓、這麼大,毫無疑問, 這的確是在它身上長出來的。 接著在這被砍掉的第二代木上,再長出第三代的紅檜。那一棵也有幾 十年的時間了。因此把這個叫三代木。也就是三代同堂。其實這是跨騎。 一代跨騎在一代身上。生物學上有很多這樣有趣的例子。 這一棵說是三代木,我卻有一小小的疑問,這一棵如果是第一代,我 的疑問是腐爛通常是從下邊比較潮濕的,為什麼是爛掉上部而下部仍保存 ?那有幾種可能:第一種,我們作最不好的想像,這一棵其實已經分解光 了,後來有人把它移過來。好,我們如果不要這樣想像!這真的是自然的 ,那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它在成長時分泌根酸,再加上菌類的作用, 促成在上部比較早腐爛掉。第三種可能,這一個是在上面,因底下腐爛後 全部掉下來,掉成這個樣子。至於是哪一種,要問它才知道!    其實,它是兩棵小苗同時長起來,兩棵跨騎在一棵父母親身上。第幾 代只是人們為了要去講這樣的現象。這沒有什麼關係。我為什麼說它們是 同一代呢?因為即使它比較早幾年,它晚幾年,那只是哥哥和弟弟的區別 而已。 這三代木就解說了檜木林形成檜木之後,一種孔狀、孔隙的更新現象 ;不是全面性的更新,要等到老樹完全倒塌之後,再一代一代的成長現象 。我最近研究的重點,就擺在全臺灣檜木林的更新,植物社會生態的調查 ,目前正在作中部地區檜木林的研究。我們期待透過更進一步了解檜木林 ,在臺灣中海拔生態物種的重要性,有助於未來如何去配合、了解臺灣土 地上許許多多的無字天書。我們如何來展讀這一部天書,尚待持續的研究 。 接下來看見的這一棵也是斷垣殘壁當中的一棵檜木。各位想一下!這 一棵樹在這裡長多久?而那一棵也近在咫尺。相隔僅八、九公尺,不到十 公尺。因此當年的密度你可想而知。這些幾千年的檜木,其實都是並肩比 鄰而生。我們剛講的宜蘭那邊更多,比這還更巨大。這還是紅檜,扁柏的 更不得了,完全實心,一株一株都是筆直的。你看這石頭也伴隨它在化育 ,這是典型的砂岩。     我到中國去看,他們對自然景致的解說僅止於象形,頂多編一些故事 去附和。我覺得幾千年來難道我們的心智能力沒有稍加增長,尤其經常用 與性有關的暗示。在臺灣也是一樣。 我總想所有我們看的,都是廢墟裡的幾塊木材,無不在述說已死亡的 東西,我真想帶各位到大雪山,看那真正生機盎然的檜木林,來到阿里山 只是憑弔,而不是賞玩臺灣土地的生機。我們看到的,大致上就是阿里山 區外來的造林木。柳杉以及二代、三代的零星後起的少壯紅檜木,至於林 下多半是人工的植栽地區。人工化之後,阿里山區已淪為典型的臺灣同質 性的、商業文化性的遊覽區,且溫度提昇,物種改變,靈氣消失。那未來 呢?請給土地一次機會!請留給土地,留給阿里山再一次的機會!讓它能 夠回復真正的面貌。 ◎土地兒女的故事 接著往上,我們會走到舊有的宿舍區。在網球場旁邊將可看到倉田先 生種的那棵黑松,蘊藏著一段十年在這土地成長,即使在臨終之際,也渴 望喝一口阿里山泉水的情誼,也就是土地兒女的故事。    倉田先生,是當時的林場主任,他的女兒在阿里山的林場宿舍出生, 到了十歲左右,日本戰敗才被遣返日本。她父親從日本引進一棵日本黑松 種在家門口,所以小時候她就是在這棵松樹下玩耍長大。至於她是臺灣人 ,還是日本人?如果按照出生地,她分明是臺灣人。但是這種所謂十歲離 開,有沒有特別的意義?在這時代的悲劇裡,又會演出什麼樣的戲碼? 這十歲女孩回到日本,後來也結婚生子,最後這位女士臨終之際,在 醫院裡,她的子女都齊聚在一旁問她有什麼願望,她說:「希望能喝一口 阿里山的山泉水!」此時,她的子女深感為難,因人已病至彌留狀態,又 如何馬上到臺灣阿里山去取山泉水回來!於是就在這輕微的遺憾中,她留 下了遺言:「希望把她火化後,拿一撮骨灰,埋葬在阿里山的那一棵黑松 樹下。」 這是一個十歲以前住在阿里山的日本女士,臨終對土地的感情。而我 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度過這麼漫長的歲月,卻未曾體會過這些土地的 脈動。  我們跟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感情?在我們一窩蜂的跟隨所謂神木的潮 流裡,到底神木代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跟這片土地的感情是什麼?我想 我們走這一趟路,不僅是這樣走過。而且,我們應該稍微用心思考我們與 土地、神、歷史,與整個時空,和我們所有所愛的人、事、時、地、物之 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一片、一段小小的歷史,也許不算什麼,一小撮人、一個人或許在宇 宙洪荒中不算什麼,但唯有透過每一個渺小,才可能成就每一份的莊嚴。 而這土地、阿里山史短短一百年之間,從三十萬株原生林走上今天的斷垣 殘壁,到今年這棵神木的終結,這徹徹底底的屍骨未寒!   一棵黑松的成長,只不過幾十年,如今已無法在此地適應,已漸近死 亡。在這地區留下給我們人文、文化的一些沉思:所謂「枯藤、老樹、昏 鴉」,在夕陽西下,看這一棵來自東瀛的黑松;曾經他們在此叱吒風雲, 在這留下一段情史。在這度過十年後,還願將骨灰拿回來埋葬在童年的記 憶裡。這種深沉的土地經驗與倫理,值得我們深思!   ◎結語  今天,在文明與自然的分水嶺上,臺灣已經完全走向文明,剩下的自 然、殘存的自然,有待我們進一步去省思、去認知,才可能有所謂的保育 。    保育、保護為任何生界而戰,必定要在我們與這些生類之間搭建起情 感,也就是愛的一道橋樑。我們不可能會為不是我們所愛的而戰,我們只 會為我們所愛的而戰。而我們文化內涵裡最欠缺的,就是與自然、土地與 生靈之間內在的親密關係。 各位環境佈道師們!我們明天即將舉行結業式。在這裡我們透過課堂 ,也透過阿里山在自然與人文之間,從自然走向文明的過渡帶裡,去找尋 一些我們該沉思與反省的一面! 當生存的環境與自然生界逐漸瀕臨瓦解之際,讓我們一起解凍我們的 心;透過「自覺覺他」的內在深沉教育,為台灣的土地、世世代代的生靈 ,注入一股新希望!

阿里山松蘿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      ──無名氏.古詩十九首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 百丈託遠松,纏綿成一家。」     ──李白.古意詩 在菟絲花開的季節裡,菟絲與女蘿依附纏綿的詩句,最容易勾起人們 的浪漫情懷。可惜美中不足的是,在臺灣,我們是不可能見到「菟絲附女 蘿」的畫面;因為它們是兩種生育地截然不同、習性南轅北轍的植物。     女蘿指的是松蘿,一種典型的莖狀地衣。多附生在中高海拔地區的植 物體上;尤其是灌木與喬木的枝椏上。地衣是由菌類與藻類聯合結成的特 殊植物,自己能製造養分;只要吸收空氣中的水份,便可以生長得很好。 因此,在水霧瀰漫的霧林裡,最容易見到一樹又一樹掛滿毛絨絨松蘿的景 象。 菟絲是無根無葉的寄生性草本,生長在低海拔地帶。 它的莖上面具有 細小的圓狀吸盤,用來吸取別的植物身上的營養。宛如植物界的「吸血鬼 」,誰被它搭上,誰就倒霉。 若菟絲果真能附女蘿,則這兩者之間將足以纏鬥不休的。將一場殺戮 ,比擬為男女之間情愛的纏綿,可以說是中國文人極高想像的創舉。這一 幕對自然景物誤謬的比喻,留傳千年之後,今天當我們在此再一次溫柔的 傾訴「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或「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時,大 男人務必要提高警覺!因為,是福是禍?自不待言。(節錄自陳月霞著《 大地有情》〈菟絲附女蘿,是福還是禍?〉一文)


  •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