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妙心法雨﹛第 24 期〔86('97).12.01〕﹜


如何追求幸福人生

傳道法師 ◎1990年5月4日於台南勞工育樂中心

                      ■整理:毛 翠 玲 綱 要 壹、前言 貳、世俗的幸福標準 一、有錢就是幸福? 二、健康就是幸福? 參、幸福的真諦 肆、如何追求幸福 一、自我充實 二、常懷幸福感 三、常懷仁慈心 四、心存感恩 五、無條件的關懷 六、實踐中道的生活 伍、追求幸福的捷徑 一、不發脾氣 (一)胎教 (二)言教 (三)身教 (四)治療生氣的方法 二、一日之中不說壞話 三、家庭和睦相處 陸、結語
壹、前言 社會愈發達,生活水準愈高,人的心靈愈是空虛、愈是無所適從。現 代人的人生價值觀和以前相比,愈來愈不同,大家都變得短視,凡事只求 快速,最好能像吃速食麵一樣,一沖就好,不必再煮。人與人之間變得冷 漠了,有的甚至住在隔壁或對門,也互不理睬;一些闖空門的小偷,就是 利用這種冷漠的心理來大搬家。當甲被大搬家時,乙說:「管他的,那是 別人家的事,與我無關。」等到乙被搬時,甲也說:「管他的,以前我被 搬的時候,他都裝做沒看見。」這種「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慢慢形 成社會風氣,使社會問題愈來愈多,最後,連想找個知己朋友講話都不容 易。每個人的心中似乎都建了一道牆防著別人,深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心事 後,會抓住弱點來揩油、中傷或宣揚,人們變得不再互相信任。 尤其現在報紙、電視等傳播媒體所報導的,不是打打殺殺,就是偷、 搶、騙,所灌輸的都是拜金主義思想。不是誰穿的衣服是甚麼名牌、鑽戒 有幾克拉,就是戴勞力士,開賓士或勞斯萊斯。這麼一來,人的生活就愈 來愈物欲、苦悶、空虛。其實人活著,並不是只有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 還有更高的精神層次。人對物質的要求,可說易放難收,所以古人說:「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的物質慾望愈大,就愈難滿足,正所謂慾 壑難填。有些人常常羨慕別人住樓房,開進口車,羨慕別人擁有一流的物 質享受。至於這是不是真正的幸福,那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現在的社會,價值扭曲,是非混淆,不正常的往往被當做是正常,正 常的反而被視為不正常。像前一陣子台灣流行簽賭大家樂,玩六合彩、股 票等,沒跟著流行走的人,反倒被認為「阿達、短路」,那就不值得大驚 小怪了。 貳、世俗的幸福標準 什麼是幸福?幸福能維持多久?現代人講求速戰速決,連談戀愛都像 上速食店一樣,讀書就更不用說了。我可以告訴各位,從現在開始,聽一 個半鐘頭,大家就能夠得到幸福,這樣快不快啊?   但是要談幸福人生之前,我們應先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假如 你認為的幸福和我所認為的不一樣,彼此缺乏共識,變成我說我的,你聽 你的,那就十分遺憾了! 一、有錢就是幸福?     我常常問一些朋友,何謂「幸福」? 有人告訴我:「什麼是幸福, 我當然知道嘍!」但我相信在座近千人,每個人所認為的幸福都不盡相同 。有人說:有錢就是幸福,但有錢真的就幸福嗎?台灣近幾十年來,以經 濟掛帥,造成「台灣錢淹骹(腳)目」的所謂經濟奇蹟,然而這樣就帶來 了幸福嗎? 台灣的外匯存底將近八百億美元,可是精神病院,卻供不應求!如果 有錢就會幸福,那精神病院的病人從何而來?以前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就 很不得了,現在千萬富翁算什麼?一幢房子,本來二、三百萬就買得到, 現在喊到千萬以上。事實上是否有那個價值,大家都心裡有數。所以各位 如果認為有錢就是幸福,你們大可問問你的朋友或有錢人,就會知道有錢 與幸福並不能劃等號。 不久以前的台灣,在觀光地區或山上幽靜處,都蓋有價值非凡的別墅 。但現在別墅卻乏人問津,為什麼呢?因為治安太壞了。住在山上,萬一 歹徒拿著手槍,叫你開門,那就麻煩了!本來開賓士轎車很神氣的,現在 都不敢開了。 有一個開賓士 300 型的車主,把車停在路旁,下去買個東 西回來,已經有人等在那裡。車主得有勞力士,或者身邊帶個五萬、十萬 的, 否則歹徒就會告訴你:「開賓士 300 只帶五千元?」還好,他看見 勞力士、金子,拿了就走;不過,臨走前還捅了他二刀。本來我以為這種 場面,只有在香港才會發生的,台灣現在也差不多了。到高爾夫球場打球 的人,以前都西裝筆挺、開賓士,現在卻改開舊車,穿運動服裝了,為什 麼?怕被搶!所以有錢不一定是幸福。 有人迷信金錢的功能,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可以買到聲望 ,有錢可以買到地位,有錢可以買到權力。但是,各位有沒有想過,有一 些東西卻是金錢買不到的,譬如幸福,譬如真心,譬如生命……。因為能 夠以金錢取得的一切,必然隨著金錢的消盡而喪失,我們不妨深思! 二、健康就是幸福? 身體健康就是幸福?許多健康的人卻不見得幸福。我每個月都要到台 南監獄和看守所佈教,那些殺人犯、搶犯、死刑犯,個個身體都很健康, 頭腦好,身手又敏捷,但是他們幸福嗎?對他們來說,或許「自由是幸福 」;但是當他們出獄,有了自由之後,又不覺得幸福了,因為出獄後有出 獄後的煩惱。 兩星期前我到監獄佈教,講題是:「從減刑談輪迴與解脫」,我在演 講中並沒有完全談佛教思想,而是講「自新」。我告訴他們,如果觀念和 言行沒有調整好,出獄後往往就會周而復始,又走回頭路。一種是被釋之 後,想再當老大,但沒多久就被人槍殺了!那時,或許會後悔得到自由吧 !另外一種,是出去後本性難移,又 重操舊業,等到再被抓到,罪又加 重了。 所以健康是幸福嗎?這或許是一部分人對於幸福的定義,但是有了健 康的身體,如果不能應用此有用之軀,多多去從事利人利己的一切善行, 終究會招致不幸的果報,所以健康不一定就幸福。 參、幸福的真諦 也許有人會反問,照你這麼說,幸福就是沒錢,也不健康了?我不是 這個意思。我是認為金錢、健康和幸福雖然有關,卻不是絕對必然的因果 關係。有健康的身體,充裕的金錢,又幸福,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在此 我想提出幾點和大家交換意見: 1. 家庭環境好的人,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人。他們的食、衣、住、行 ,樣樣都非常好,有人認為這一生若能像他們那樣,就心滿意足了;但這 樣的人卻往往「人在福中不知福」,反而活得非常痛苦,我給他一個形容 詞,叫「幸福中的不幸者」。 有一個開計程車的朋友告訴我,曾經遇到一位老人,聽說他因為土地 漲價成了暴發戶,財產頓增至數十億,但他並不覺得幸福。為什麼?因為 他非常溺愛他的獨生子,他兒子正在當兵,每星期不是他去看兒子,就是 兒子回家。他每星期都給他兒子二十萬,可是他兒子好賭,所以仍然不夠 用,有一天不知怎麼,硬是沒回軍營,就這樣成為到處被通緝的逃兵,讓 他們夫妻擔心極了! 又有一位太太,天天吵著她先生說:你的事業做得這麼大,錢又這麼 多,你買一只五克拉的鑽戒送給我嘛!有一天,她先生真的買給她,這下 她應該滿足了吧?可是才三分鐘,她就將鑽戒還給她先生,然後氣呼呼地 說:你拿一只五克拉的鑽戒,就想收買我的心啊?就這樣和她先生大吵了 一場。因為她懷疑她先生可能買了十克拉的鑽戒,送給外面同居的女人。 如果當初沒買這只戒指,或許還不致於引發這場爭執吧? 2. 相反地,在不好的環境下,卻有真正幸福的人。有些人無論食、 衣、住、行都不夠好,又沒錢;有些人甚至身上有殘障或疾病,照理說這 應該是很可憐吧!但他們並不以為苦,還反而樂在其中。 譬如大家都熟悉的海倫凱勒,雖然她又瞎又聾又啞,但是她到處演講 、寫文章,是個教育家、創作家、文學家、藝術家。平常人讀完大學已經 不容易了,海倫凱勒竟然取得了教育學和文學雙學位博士。她第一次到日 本演講時說:「我雖然既瞎又聾又啞,但是,我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因為,我周遊世界各地,帶給殘障者無限的希望,讓他們充滿歡喜。」   能引導不幸的人走向幸福之路,這是多麼豐富,而又幸福的人生!各 位可能會覺得奇怪,眼睛瞎了、耳朵聾了、喉嚨啞了的人,怎麼能夠演講 呢?原來她用唇語。她嘴巴一動,祕書知道她想說什麼,就為她翻譯。我 讀到這一段時,內心深感慚愧!我們都是健康的人,但是否能有她這樣充 實的人生呢? 再舉個例子,台灣有一位全身關節都壞了,幾十年來和病魔苦戰,卻 仍充滿希望、愛心,並散播快樂給世人的作家──她,就是杏林子。幾個 月前,她還曾經在這裏演講,像這種演講是值得,而且應該去聽的。聽聽 一位被病魔纏身的人,是如何奮鬥,以及如何的掌握幸福人生。 又如鄭豐喜先生,他因為殘障,必須在地上爬行,以撿地瓜、花生為 生,但他卻終於靠著無比的毅力,苦學到大學畢業。他曾寫了一本書,叫 做《汪洋中的一條破船》,但蔣經國先生認為「破船」二字不好,因為他 殘而不廢,又建立了美滿的家庭,所以為其改名為《汪洋中的一條船》。 他不為生理的缺陷所拘礙而力爭上游,固然值得我們欽佩,但不可忽略另 一個偉大的人物,就是他賢慧的妻子──吳繼釗女士。如果沒有她的鼓勵 ,他的偉大就無法完全的顯現出來。   吳繼釗女士五官端正,又大學畢業,卻決定嫁給一個雙腳不良於行的 人。她的父母、師長、同學、朋友,都為了她的幸福而反對;但她還是毅 然決然地將終生託付與他,這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有一次他裝了義肢, 在行經馬路時,不小心掉了。當時的鄭豐喜因為自卑,感到非常的難為情 ,吳繼釗就彎下腰撿起義肢,並對他說:沒有關係,還有我的腿!就攙扶 著他過馬路,再幫他把義肢裝好。     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幕啊!一個行動不便的人,在眾人面前出醜時 ,有人能在一旁給以適當的鼓勵。因為吳繼釗女士的眼光、胸懷、包容和 支持,才鼓舞了鄭豐喜,並突顯出他短暫而偉大的一生!鄭豐喜圖書館已 經完成,希望各位在吃飽、穿暖之餘,也能夠多加贊助,使得偏遠地區的 鄭豐喜圖書館能夠持續造福鄉梓,這也間接幫助、鼓勵、肯定了吳繼釗的 愛心。 這些都是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獲得幸福人生的人。 佛經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說到:有個人希望用點特別的方式來宴請賓客 ,他左思右想,最後想到以新鮮牛奶來招待客人。但是自己只有五頭牛, 一次所擠的分量還不夠宴客用呢!而且,牛奶也需要有容器裝,但放久了 ,又怕酸掉。於是他靈機一動,想到一個最好的方法──把牛奶存放在牛 的乳房裡:一日存兩瓶,十日就有二十瓶;五頭牛,一個月下來就可以存 很多牛奶了。對於自己能夠想出這個辦法,他心裡可真是沾沾自喜呢!因 此,他就把母牛牽走,不讓小牛繼續吃奶。       一個月後,他發請帖邀請友人,「別開生面的宴客方式,來者請自備 杯子。」(他還滿有環保意識的!)待客人到齊之後,主人就說:我的宴 客方法很「新鮮」,你們可能聽都沒聽過!說著就把牛牽出來,請客人親 自擠奶。不料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連一滴奶都擠不出來!他不知道乳牛 的乳如果沒擠出來,是會回收的。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就如同「乞丐許大願」:我現在只有十 萬,等以後我有了一百萬,再來做好事;有一千萬,再做更大的好事。到 最後,連一件事也未付諸行動。我們應該有一毛錢,做一毛錢的事;有一 塊錢,做一塊錢的事。像泰北、寮國,那些和我們一樣黃皮膚的人,他們 的生活困苦;然而我們卻十分浪費:請一桌酒席三仟、五仟是小意思,想 想看這樣惜福嗎?是幸福嗎?我想,除了炫耀之外,什麼都沒有。   有人告訴我:師父啊!你不知道有錢也是很苦的,因為別人都不知道 我有錢。在台南飯店,別人席開一桌,小費給五百,我就給五萬。可是那 也只有這些人知道而已,不如到高雄炫一下吧!但那也只有高雄人知道, 台中人還不知道我有錢。所以只有這部賓士的轎車不夠,林肯的也去買一 部……然後開著車到處跑來跑去,讓大家都知道我有錢。你看!這樣不是 活得很累嗎?那有什麼幸福可言? 那到底什麼是幸福?我們可以簡單的定義為──只要內心充滿歡喜, 就是幸福。如前所述,一般人眼中的幸福往往繞著外在的物質、權力、名 位打轉,而鮮少往內心去追求,佛說「諸行無常」,世間的一切,包括我 們的自我身心,都是脆弱而不常恆的,正因為人心的不容易滿足,所以你 越是往外去追求,越是找不著通往幸福的路。所以,什麼是幸福?內心充 滿歡喜地生活,就是幸福。 肆、如何追求幸福? 一、自我充實 要如何達到幸福?首先應該不斷的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如果只依照 三十年前所讀的書、所學的技術,現在可能都不夠用了;因此不學習新的 知識、技能,你無法適應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歷史、國文或許沒有太大 的改變,但科技方面卻是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根據統計,全世界一分 鐘就有一百多種的新發明出現,所以要不斷的充實、提升和自我教育。以 前呆呆的,卅年後還是笨笨的,那就表示一點都沒有進步。      家庭要如何才能幸福呢?夫妻之間曾經海誓山盟,到頭來卻變成怨偶 ,你說他們彼此欺騙嗎?其實倒也不是。只是夫妻如果要相處得很愉悅, 至少必須具備這兩個條件: 1. 兩人結合時彼此欣賞,結婚後也不再學習與進修,三、五十年後 ,兩人仍跟以前一樣,這樣就會相安無事。 2. 兩人同時進修充實,自然會有新的話題、新的看法彼此分享,那 心靈上一定是幸福洋溢的。但兩人之中,如果只有先生或者太太進修,那 麼觀念可能就會分歧。「唉!你真笨,連這個也不懂!」奇怪!以前講話 不是這樣的嘛!哦!原來是觀念有了差距,而使兩人的感情發生變化了。 因此,夫妻要能白首偕老,必須同時進修,或者乾脆都不進修。 二、常懷幸福感 要常懷幸福感,才會有好環境。不要總認為別人的先生較瀟灑,別人 的太太較賢慧,別人的兒女較聰明。如果連你自己都覺得自己很不幸,當 然會愈看愈不幸。假如你看自己的太太愈看愈可愛,自己的先生愈看愈英 俊,這樣就愈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有自己獨特的長處。互相欣賞,彼此包容 ,那你就會感到很幸福。 有人說她的先生很差,他的太太很糟,我聽了都會反問他們,為什麼 當初父母親或朋友告訴你對方不好,你聽不進去,到現在才懊悔嫌棄?為 什麼以前你欣賞的那些優點如今都走樣了?假使對方連一個優點都沒有的 話,當初兩人怎麼會結婚呢?有的夫妻吵架,來找我,我都會反問他們: 「牙齒可曾咬過舌頭?」「有啊!」「很痛吧!」怎樣才會好呢?要擦藥 嗎?不用吧!順其自然就好了。牙齒為什麼會咬到舌頭?因為太接近了。 夫妻、兄弟姊妹天天生活在一起,難免有爭執。請問:你的牙齒可曾咬過 耳朵?不會嘛!為什麼不會咬到?是不是因為距離遠?所以道理就在這裡 了。太太會唸你,也是因為愛你、關心你,她們絕對不會到市場,或十字 路口找個人來唸:「你要吃飽,穿暖,早點回來。」這是與你較親近的關 係,但是大家往往會忘了這一點。 三、常懷仁慈心 常懷仁慈之心,就會幸福。有仁慈心的人不會怨天尤人,而會同情別 人。猶如醫生對待病人一樣,知道他生理或心理不健康,想辦法照顧他, 讓他打針吃藥,結果病人非但不感謝,反而打醫生。可是醫生會怨恨他嗎 ?不會的。因為他有仁慈的心,知道病人的心理、身體有病,所以他不會 與對方計較。佛是世間出世間的大醫王,他平等對待眾生,就如同他的兒 子羅侯羅一般,我們若能學習佛陀的大智、慈悲地寬待與我們同在生死流 中頭出頭沒的苦惱凡夫,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少分對立,而多分和諧。 四、心存感恩 常常心存感恩,就會幸福。一般人認為先生應該為太太做事,或者太 太應該為先生做事,或者父母應該為孩子煮飯;其實這些都不是「理所當 然」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常存感恩的心。如果先生替太太,或者太太為 先生整理家務事,互說謝謝,有這樣的感恩之心,相信雙方一定會加倍幸 福。 我曾看過一位母親因為生病,要她女兒代她去洗個碗,結果女兒卻不 高興地回答:只不過吃妳一碗飯,為什麼要「替妳」洗碗?言下之意,碗 似乎是母親的。我聽了之後,就問她:碗是妳母親的,那妳吃飯有沒有向 母親借?她就答不出話來了。飯、房間、碗既然都是爸媽的,妳要用是不 是就應該向爸媽借?其實大家都是家裡的一分子,本應該分工合作,相互 支援。父母帶孩子實在不容易,養他、教育他到大學,光是教育、醫藥等 費用,至少得花上一、兩百萬,可是為人子女者大多不知感恩,還以為這 些都是父母應該做的。 我曾經對監獄的死刑犯說:說起來也真奇怪,別人只不過給你一支幾 十塊錢的毒品吸而已,你就可以為對方兩肋插刀;父母為你所做的一切, 難道比不上一支速賜康?沒有錢買毒品,別人拿三、五萬給你,你就為付 錢者出生入死!父母無論給你多少錢,都是應該的,不存感謝。這不是很 沒道理嗎? 五、無條件的關懷 無條件關懷別人就會幸福。養兒育女的目的不是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孝 順我們,這種養兒防老的觀念是不對的;但兒女如果不知孝順父母,也是 不對的。假如我們生下來沒有父母養育、照顧,必然會死;相對地,父母 一旦年老,無法照料自己,就需要年輕人幫忙,這是代代相傳的一種互惠 義務,而不是犧牲奉獻。所以,兒女孝順父母是應該的。現在時代變了, 父母親還得回過頭來要求兒女孝順;得父母要求才知道孝順──這種觀念 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要主動克盡人子的責任,而不是等父母開口。 有些人幫了親戚朋友,或為社區、社團、社會、國家、宗教做些事、 捐些錢之後,不是要名,就是要功德,那就麻煩了!有事沒事還掛在嘴上 要人情債,俗話說:「恩情沒要情還在」,否則一直要,要到最後就完了。 佛教中,菩薩的精神就是無我,在菩薩的字典中,沒有所謂「犧牲」 的奉獻。菩薩的觀念是:不論身體、衣服、知識,都非我個人的,是父母 、師長、兄弟,士、農、工、商、眾生等相互成就的,我目前只不過是暫 時替人保管而已,日後將視實際需要拿出來,這是本分事,而不是「犧牲 」。我常譬喻:就整個身體來說,沒有那個部位重要,或那個部位不重要 。手指是身體的一部分,我們絕不會說:你算什麼,頭才重要;或是說: 誰叫你長在我身上,我為你敷藥看醫生,為你「犧牲」多少時間、金錢! 會有人這麼說嗎?相信不會吧!本分事就是自己分內應該做的事,那有什 麼犧牲奉獻可言? 「犧牲」是對立的,有「我與別人」的觀念。如果我們常無條件的關 懷別人,就會遠離苦痛。西洋有句話說:「施比受有福」,的確有它的道 理。無論是物質方面或精神上,我們能夠奉獻,就表示自己尚有餘力。一 個人沒錢用,我們幫助他,又希望回報,那豈不是表示以後會跟他一樣沒 錢,而需要他幫忙嗎?布施千萬不要存著要人回報的心理,常常無條件關 懷別人、不計較就是幸福。 六、實踐中道的生活 中道生活就是如實的生活。肚子餓了就吃,吃飽了就不要再吃;沒錢 就沒錢,用不著充胖子;這個人確實需要幫忙就幫忙,不需要則免,這叫 「如實」。但是現在很多人幫忙都幫過了頭;換句話說,超過或不足都是 偏執一邊的極端生活,「縱欲」或「禁欲」都不是幸福。這點一般人很少 做得好,好比說禁不起促銷廣告的誘惑,買了一大堆用不著的東西,就是 浪費;反之,如果是生活必需品,卻硬要儉省下來,那也不對。也就是說 不需要用的,縱使只花一塊錢都是浪費;必需要用的物品,就是花上萬, 也不叫浪費。這就是「中道思想」的日常應用。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錯誤的第一步》這一本書,犯錯的人認錯之後, 每個人都同情他,但給他的卻超出他的需要,結果造成錯誤的第二步又踏 出去。反正做錯了只要說悔改,錢財就會滾滾而來,甚至還有小姐願意當 他的姨太太。以前殺人、放火、強暴都不要緊,一旦改過(我們不是不肯 定他的改過),大家給他的,往往超過他應該得的,這就會變質,就會再 度迷失自我而犯錯,所以我們要幫忙別人,切忌過與不足,否則要幫他, 卻變成是在害他!       現今的社會可說很畸形,一個人做了一百件事,其中只要有某件事不 圓滿,其他的就此一筆勾銷。有的是做了九十九件錯事,只有最後一件做 對了,於是人人頷首稱歎「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就不符合佛教的中道思 想,而且也等於變相的鼓勵人家做壞,是不是這樣?做對了,我們應該給 予肯定;但做錯了,也需要人家指正,才能產生鼓勵行善、誡止為惡的作 用;而這種鼓勵與懲罰也都須適合個人,或做到恰如其分,方能達到目的。 伍、追求幸福的捷徑 講了很多理論,再說三項能最快達到幸福生活的捷徑。 一、不發脾氣 在日常生活當中,那一種會阻礙我們的幸福呢?幸福的最大障礙,是 ──生氣。無論長得多麼漂亮的人一生起氣來,我請教諸位,還漂不漂亮 ?在座諸位,從來沒有生過氣的人請舉手!包括我在內,相信大家都生過 氣。生氣時不但尊容不大好看,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人一旦生起氣來,損失是無法估量的。有一個人因為欠了朋友五十萬 沒辦法還,就一聲不響地跑去日本工作。經過二、三年,賺了錢回到台灣 ,開了一張壹佰伍拾萬的支票來到朋友家。誰知見了面,朋友不讓他辯白 ,破口就罵。等到對方罵完以後,他把支票拿出來說:「以前真是對不起 你,可是,我是真的沒錢,才會跑到日本。今天本來開了張支票想還你, 沒想到你劈頭就罵,我想,你罵的已經超過這些了。」說著,當場就把支 票撕破。所以一生氣,壹佰伍拾萬飛了,還永遠失去這個朋友,你說損失 大不大!  要知道生氣和歡喜是勢不兩立的,因此想要擁有幸福,最好不要生氣 。要不發脾氣,想再從幾個方面來說: (一)胎教 在《大寶積經》〈佛為阿難說處胎會〉、〈佛說入胎藏會〉中,曾講 到胎教的重要性。我希望在座各位菩薩了解這個觀念很重要,值得我們參 考。譬如有位企業家,他本身非常慷慨,為什麼他的兒子卻很吝嗇呢?他 有個美滿的家庭,又是大事業家、慈善家,對任何宗教、文教、公益事業 都很熱心的捐獻,年齡也不過五十來歲,就把事業交由剛成年的兒子去經 營,自己退居幕後輔助。          他把整個事業交給兒子經營之後,才發現他兒子對待員工,不但苛刻 而且吝嗇,該五個人做的工作,解聘了二人剩下三個人做;年終獎金以往 發一個半月,現在改為一個月;以前是每星期日放假,現在改成隔週才放 假。這對夫婦百思不解:我 們二人平常待人處世很好,為何會生出這樣 的兒子呢?我反問他,孩子今年幾歲?他們回答說:二十歲。然後,我就 請他們回想二十年前,有這孩子時家境如何?夫婦倆竟然臉色全變。原來 二十年前,他們正好事業失敗,家境差,不但沒辦法布施,甚至錙銖必較 ,刻薄寡恩,那時就是懷了這個孩子,所以孩子受了胎教的影響,才形成 他今天這種性格。 所以懷有身孕的人最好不要生氣,要是想生個有文學細胞、有氣質的 孩子,就多看些文學、藝術方面的書,聽些古典、幽雅的音樂,在這種氛 圍的培養下,自然會給胎兒好的影響。如果希望生下個性溫和的孩子,父 母親平時脾氣就要柔和、溫馴些。 去年的新聞報導大陸新疆地方,有則關於胎教的實驗。一對夫婦,兩 人都是大學教授,他們的孩子出生兩星期就會叫爸媽,四星期之後會辨別 花的顏色,經人採訪得知是因為胎教的緣故。原來他們在懷孕期間,就將 孩子的名字取好,以後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以孩子的名字教他,好像家裡 多了一個人似的,鄰居還以為他們精神有問題呢!天天都是這樣教他,所 以孩子一生下來就會叫爸爸媽媽,這是真實的事情,由此可見胎教的重要。 (二)言教 言教的重要性,從佛教觀點來說,力量非常大。好比你在孩子面前總 是說:孩子很調皮、很呆、很懶惰等等。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即使在肚 子裡頭,都有不良的反應,何況生出來!以後如果不呆呆的、不調皮,就 不像你的孩子,這就是受了你言教的影響。舉個例子:一對外省夫婦,有 個剛讀幼稚園小班的兒子。這個父親很會唸「三字經」,早上娃娃車快來 接了,小朋友卻還在賴床,他就是左一句「他媽的!現在還不起床,就要 來不及了!」右一句「他媽的!不趕快吃飯,就不讓你吃」地罵個不停。 沒想到他話剛說完,他兒子馬上接下去說:「他媽的!我今天不去!」「 他媽的!我今天不吃!」兩夫婦驚駭之餘,才知道嚴重性。     在座的年輕人,大概不知道早期的夫婦,彼此如何稱呼。太太叫先生 ,是叫「爸爸」,先生叫太太,是叫「媽媽」,什麼原因呢?就是要讓孩 子學習,這就是言教,是給子女學習的,但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 言教的影響很大,夫婦如果希望子女說好話,最好自己就不要講粗話 。一個家教良好的男女,如果從未聽過父母親或是隔壁吵架,一旦生起氣 來,當然不會罵人。否則,從小聽大人罵慣了,長大不但很會罵,而且罵 得很難聽,你聽了就知道多麼沒教養!            很多現代人,教導子女都是這樣教的:當子女拿起掃把要掃地,連忙 說不必!你們只要把書讀好就好,工作爸媽來做;拿東西給爸媽吃,也說 你們吃就好了,爸媽不必。你看!這完全是你們自己教出來的,孩子也很 聽話,以後吃東西時就不叫你,工作也都不做了。到時候你可千萬不要說 :佛菩薩或是其他神明沒保佑,否則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兒女!其實孩子不 好,父母是要負相當大的責任。 那麼,該如何教育孩子呢?切梨子時,看家裡有幾個人,就切成幾等 分,父母捨不得吃要給子女吃,必須讓他知道這是父母的份,才不至於讓 孩子認為是應該的,而沒有感恩的觀念。 我有位朋友教導子女很成功,不管孩子明天是否要考試,每天一定要 他們做一個鐘頭的家事,反正每天的工作,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做完。這樣 ,父母親就再也用不著擔心女兒長大嫁出去以後,不會做家事。現在很多 大學畢業生不會煮飯,就是被父母寵壞了。等孩子長大,不但不會感謝父 母,反而還會埋怨呢! (三)身教 說到身教,有很多人勸子女不要賭博、喝酒,但是自己卻天天賭、天 天醉,試問:這如何教兒女不賭、不喝呢?常對兒女說讀書多重要,修養 要好,可是自己卻不看書,修養又很差,子女心裡一定會懷疑:既然讀書 那麼好,為什麼從未見過父母讀書呢?為什麼光是叫人看,而自己不看呢 ?一天到晚脾氣那樣大,還叫人家要有涵養!我想,在那種環境長大的孩 子,如果不聽父母親的話,應該是很正常的吧!這個社會已經混亂到連角 頭老大都在感嘆治安太差了,我們應該覺悟到父母、師長、宗教師、執政 者的言行合一,尤其是表現出來的躬行實踐,對於個人,乃至社會、家國 ,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治療生氣的方法 說到治療生氣的方法,有人說:練氣功、深呼吸可以化解,我倒認為 這種方法太慢了。我有二種方法:一、喝大悲咒水,在要生氣之前,口含 大悲水而不吞下,非常有效;另外一種,就是身邊常帶面小鏡子,每當生 氣時,就趕緊拿起小鏡子來照照自己。要慢慢的欣賞,最少欣賞五分鐘以 上,不相信各位試試看,照幾次就不會生氣了。   我曾經接過一個個案,太太長得很漂亮,卻常常罵先生。我就教了她 一種方法:每次要發脾氣時,就唸十句「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而且要慢慢的唸,等到唸完,氣已經消了一半。她先生很 聰明,每當太太開始唸,他總是喊著:觀音菩薩救命啊!不要讓我太太唸 完,否則我就慘了!這樣的逗太太開心,無形之中氣全消了。 以上治療生氣的方法已經教給你們了,剩下的功夫,就由你們自己去 揣摩。 我的英文老師每次上完課,總是說:" It's up to you!" 意思是 說:我該講的都已經講了,其他的看你們的了! 二、一日之中不說壞話 壞話包括很多,好比說有人問起:最近如何啊?怕被借錢的人,就說 :很窮,很窮。怕人請你幫忙的,就說:運氣不好,窮忙、瞎忙。老是講 這些,不窮也得窮;不倒楣,也得倒楣。所以,這種沒有鼓勵性的話,最 好不要說;應該多講些有正面作用的話。有人說:師父你這種論調,只不 過是理論而已,我兒子很壞,怎麼稱讚?成績非常差,怎麼鼓勵?難道要 說「讚」,這不是顛倒黑白嗎?其實成績不好,罵也不可能突然變好,何 不用鼓勵的方式?有人端茶請你喝,一不小心打破了茶杯,我們關心他是 否受傷,而不是吝惜被打破的杯子,相信對方一定會受感動;否則,反而 令人不知所措。     常說吉祥話,自然天天心情愉快;但是,人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說 壞話。我常舉一個例子,一件衣服領子做高了,如果說:真可惜!那件衣 服領子做得那麼高,真夠難看!有的人可能沒辦法接受,還會反駁你:現 在正在流行高領的呢!對方絕不肯承認衣領做高了。如果我們換個方式說 :這件衣服質料好、又清爽,衣領要是做低一點,一定會更好看。這也是 同樣在嫌其領子高,只是換個表達方式,相信聽者會很高興的接受。所以 ,人與人之間,語言是和諧很重要的催化劑。時常講好話,時常說某人很 美很美,講久了,不美都會變美;某人很能幹,即使他能力平平,都會想 辦法充實自己,讓自己能幹起來,所以語言的力量非常的強。 三、家庭和睦相處 家庭的成員應該惜緣、惜福、互敬、互諒、互信、互愛、互助。一般 的家庭,如果要和樂、平安、祥和,就不要隨便聽信別人的話,也不要盡 說些沒營養的話,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多說鼓勵慰勉的話。每個人如果 都認為天下最好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先生(太太)、子女、兄妹,別人 好是別人的,這樣就少有家庭問題了。畢竟今生能成為父母、夫妻、子女 、兄弟、姊妹、朋友,都是好幾世修來的,所以要惜福、惜緣,能如此想 就會幫忙、愛護以及包容對方。以佛教的因緣觀來說,不發脾氣,時常懷 著慈悲心,又能研究真理,相貌才會莊嚴。有的人想要大富貴,佛教說知 足就是富貴。否則,有十萬,想一百萬;有一百萬,想一千萬,那就永遠 匱乏,就是貧。一天剩十元心滿意足,十元是剩餘的,有剩餘就是富有。 所以說最大的快樂莫過(身心)無病,最大的財富莫過知足。一個家庭的 每一成員,如果都能做到少欲知足、互敬、互諒,這個家庭一定和諧。 陸、結語  從開始講到現在,將近二個鐘頭了,這兩個小時,每個人都沒對人生 氣、沒罵人、沒講壞話,而且和睦相處,所以,我們已經幸福了兩個小時 。一個家庭若能和睦相處一天,就是幸福一天;和睦相處一個月,就是幸 福一個月;和睦相處一生,就是幸福一生。     雲門禪師說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 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時間的關係,講到這裡,祝福各位從現在起繼 續幸福,更祝大家身心愉快、法喜充滿! 


  •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