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妙心法雨﹛第 20 期〔86('97).08.01〕﹜


圓滿人生的追求

傳道法師 ◎1990年5月17日講於台南師院

                       ■整理:郭 廷 立 一、前言:三種人生觀 各位同學:大家好!在進入今天的講題──「圓滿人生的追求」之前 ,我們先來談談不同的人生觀。古今中外,所有哲學、宗教所談的人生觀 彙整起來,大致可分為三種: 1. 一世的人生觀:如:中國的儒家,不講前生、後世,只重視今生。 2. 二世的人生觀:一般的一神教,如: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等 都是。以為宇宙中的一切,由一個創世主開始,重視今生、來世,卻不提 前生。 3. 三世的人生觀:如:佛教以及印度的沙門團,主張人有前生、今 生以及來世。世界與身心淨穢圓滿與否,認為都由自他思想言行的成果; 故應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而積極淨化之。 二、三種人生觀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一)一世論 現在我們分別來探討,三種人生觀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一世觀者認 為,人只有今生,沒有前生、後世,所以死後什麼都沒有。可是我們想想 :果真如此的話,那為何要陪葬的物品呢?這不正說明了:他生前用過的 東西,死後仍想繼續使用嗎?這一點透露了人類心中對於自我生命的珍惜 ,與對生命無窮盡的追求和期盼。所以,從理論上、從事實上來看,我們 每一個人都不希望死後什麼都沒有。 我們要問,生命從哪裡來?一神教說:世間的一切由神──祂所創造 出來的。可是,問題來了,祂──又是誰創造的呢?或說自然生。但自然 界既能生祂一個,自能再生出無數個,何必偏勞祂呢!再說,人如果是祂 創造的,證據呢?一神教說:「你不必知道,你信就好了,這不是人能了 解的。」這等於說:「有一樣東西,有病的吃了,病會好;沒病的吃了, 會變聰明;聰明人吃了,更神聖。」問說:「這種東西那裏可以取得?」 答說:「這不是人可以知道的。」這叫做「廢話」!說了半天,完全是空 中樓閣。事實上我們知道,每一事物的成立,必有其遠因與近因,世間的 任何事物,絕不可能是孤立的。 其次,我們來了解「世」的定義。「世」就是時間,時間有個特性: 前後向;就像數學中的「直線」,向兩端無盡的延伸。比如說,我們今天 的演講,七點半開始,九點半結束,七點半以前有沒有時間?有,有無窮 盡的過去,所以佛教說「無始劫以來」,這才符合科學,符合事實、真理。 平常我們說「物有本末,事有始終」,講的是假設的「線段」。以時 間而言,七點半開始,七點半以前叫過去世,七點半以後叫未來世;因此 ,七點半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它之前有七點二十九分……,之後有七點三 十一分……,所以,持一世論的,在事實上、理論上皆講不通。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這是孔子的誠實,因為沒有研究就坦白 承認不知 道。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但 許多儒家學者卻把它當做結論,那就太荒謬了!既然生前沒有,死後沒有 ,那我這一生行善積德做什麼?喪盡天良,壞事做絕又怕什麼?儒家不否 認有報應的,但是報在那裏?《周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 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那就是報在子孫後代了!但是有些父母很差,兒 女卻很好;有些父母善良,兒女卻不肖。像舜的父親很差,舜卻很好;但 舜的兒子又不好了。若說善惡報在子孫後代,不但不合理;或者說是遺傳 ,也不對,所以這種說法不圓滿。  《十七史》中說到,東漢有位忠心耿耿的大臣范旁,被人誣告,臨行 刑前,他對兒子說:「孩子啊,我想教你做惡,只是,惡是做不得的,會 被人吐痰。我想教你行善,可是我這一生做了許多善事,沒做過任何惡事 ,而今卻落得如此下場!」這就說明了:儒家的一世論容易令人信心動搖 ,令人在遭遇挫折時有無力感! 能夠「贊天地之化育」者,畢竟是少數幾位。對於那些沒有前生,沒 有後世,做惡事無所謂、不負責任的人而言,管他呢!我的妻子,我的兒 女,再怎樣淒涼,管他呢!反正我一時痛快就好。由此看來,一世的人生 觀對於道德的推廣、民心的導正,力量相當相當的薄弱! 從事實來講,有「餘慶」就有「正慶」;有「餘殃」就有「正殃」; 正慶正殃就在本人。自己如果殺人、放火,自己被槍斃,自己遭殃最大; 他的妻子兒女只是受波及,他的朋友不過為他難過,他的父母不過為他傷 心而已。 再說,人不是死了什麼都沒有的,滅只是不同形態的一種存在。就像 七點半到九點半,你在這裏,九點半以後呢?你不在這裏,你回家了,只 是換了不同的時空而已。死亡也是這樣,人體所有的元素,換一個不同的 形態,存在於不同的時空,所以莊子說:一棵樹被砍下來鋸成木塊;,對 樹木來說,是死了,對木塊來說,是生了。切成木板,對木塊來說,滅了 ;對木板來說,成了。做成桌子,對木板來說,滅了;對桌子來說,成了 。桌子毀壞了,對好桌子來說,滅了;對壞桌子來說,成了。把它燒掉, 對壞桌子來說,滅了;對灰來說,成了。故曰:「成與毀,復通為一。」 或有質疑:「那重量不一樣」?然而,別忘了,那是各種元素還原了。  所以,佛家說「生非真生,滅非真滅」。生之前沒有,滅之後永遠不 再出現,才叫真生真滅,世界上有沒有這樣的真生真滅呢?沒有。宇宙間 的一切,都是各種元素在大環境下相互依存聚散的排列組合,不論其形態 如何,還是那些東西嘛!所以有「物質不滅論」。物質沒有本體可滅,精 神難道就有本體可滅?一切一切,雖然緣起無自性,卻是相續不斷;你承 認了現在,就肯定了過去和未來。 有些人說:「我要親眼看到」才相信;其實,我們的眼睛是最不可靠 的。我們眼睛的明視距離只有 25 公分,超過 25 公分就看不準了,所以 才需要儀器來輔助。一隻筷子放進裝水的玻璃杯子,眼睛看到的是筷子彎 了;兩條鐵軌,愈往遠處看──愈遠愈窄。真的嗎?事實不然,筷子有沒 有離開水都是直的,鐵軌如果真的愈遠愈窄,火車早就翻了。 孔子生逢亂世,急於解決當時的政治問題,所以沒空去研究現代所謂 的生死學,這是我們可以理解的。孔子也了解一生一世的說法不圓滿,因 此他講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來補其不足。然而,這對於不信前 生,不信後世的人,終究起不了作用,有其美中不足之憾! (二)二世論 再來談「二世論」,前面我們說過了,二世論的創世說,追究到「生 命的起源」就碰壁了。一般人談生命的起源都局限於地球,佛教則認為生 命不一定由地球產生,可以由外太空其他的星球過來,所以,佛經說有無 量三千大千世界。在太空中,有許多元素可以互換,這種觀點,我們現在 看來也許沒有什麼,可是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時代,那真是了不起的 見地!由此可知,從立體空間而言,生命可以由這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 ,從另一個星球到這一個星球。佛經又說到一杓水有八萬四千蟲。八萬四 千是形容數量極多;以前的人不相信水中有生物,現代人透過顯微鏡,即 可獲得確證。 二世論者又說神創造萬物,實實在在是一種「自我」膨脹!假設有一 個神,祂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無所不知,一切沒有辦法解決的,都推給 神,這不是很好嗎?凡是不好的,都是撒旦、魔鬼做的;凡是好的,都是 上帝做的。所以「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形成二分法。 但我們別忘了,存在主義為什麼產生?現象學為什麼產生?就是以前 一切都交給上帝,這不行啊!我要找回自我,於是衝破了一神教的禁制。   伽利略、哥白尼,發現了天體運動、等加速度,發表地球不是宇宙的 中心,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然而教會說:「不行,你違背了神。」這樣 就限制了科哲學的發展。但他們不予理會,所以突破了神的禁制,才有今 天的太空發展,登陸月球。有人說:能登上月球,應該「感謝上帝」。這 不對!上帝知道人比神強,會氣死!   再說上帝創造亞當、夏娃,夏娃受蛇精引誘,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半 個果子,另半個塞在正在睡覺的亞當嘴裏,倆人就知道善惡、羞恥。上帝 來到,她不敢出來,因為她羞恥自己沒穿衣服。上帝問:「你吃了分別善 惡樹上的果子?」夏娃說:「是的。」於是上帝生氣不准亞當吞下果子, 傳說男人因此而有喉結,人類也因此而有原罪!「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上 的果子喫,就永遠活著。耶和華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創世紀三.22-23 )。印順導師在其〈上帝愛世人〉頁 196-197,分析得好:依中國的儒學 來說,「是非之心」、「羞惡之心」,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類成賢成聖 的性德。佛法也與儒者一樣,認為「慚愧」(即羞恥之心)是人與禽獸分 別的所在。「知善知惡」(陽明說是「良知」),是學佛者首先必備的正 見。東方以人為本的文化,對分別善惡的智力、慚愧的道德意識,一向把 他看作向上向光明的動力。人類理智的、道德的自覺,是那樣的光明;為 甚麼希伯來的神學者,要看作為了不聽耶和華上帝的吩咐,受上帝的咒詛 ,被上帝趕出樂園而受罪受苦呢?   我們不妨思考這則神話:如果說上帝知道夏娃受不了引誘,又未預先 防止,祂就不夠仁慈;如果說祂事前不知道,那祂就不是全知全能。祂為 什麼不乾脆製造一棵樹,讓人吃下果子後,會很有智慧,沒有病苦,永遠 不死!誘惑人做壞的惡魔撒旦,又是誰創造的呢?如果是上帝,那上帝不 就成了名符其實的魔王?若不是,不能說上帝是萬能,創造所有一切!難 怪尼采要宣佈上帝死亡。由此看來,一神教的許多假設也都無法成立。 其實,上帝是我們人類創造的,祂是我們人類心中的期盼。期盼我們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能像祂一樣,永遠存在,永遠萬能,祂是我們心中理想 的擴大。當代佛學泰斗印順導師說:創造神是人類自我複寫時走了樣!也 就是自我膨脹了,每個人其實都有他自己的上帝(自己的理想)。 (三)三世論 現在來談三世論,我們剛才談過,你的前一秒鐘會影響現在,現在又 會影響次一秒鐘。那次一秒鐘是不是永遠這樣?不是,思想、言行不斷的 變化,就會不斷的影響其次的一秒鐘。所以,前世、今生、後世,三世因 果,是一種迴環式的、變化式的,而非命定論;因此,要把握當下! 比如說,一年前我喜歡玩,功課不好;現在我改了,我努力用功,那 就不一樣!人生沒有固定不變的,所以佛教三法印的第一法印即講「諸行 無常」;凡是生理、心理、物理,沒有一樣不變,時時刻刻都在變,所以 可塑性強,是可教育,可修,可證成賢聖的。 曾經有位大學生問我:「師父啊!前生、後世,我看不到,所以,我 不相信。」我對他說:「世是時間的遷流變化,今天、明天、後天,也是 三世因果。」他說:「你講的雖然有道理,但,如果我今天死了,不就沒 有明天了嗎?」我說:「如果我跟你在這裏聊天,聊到天亮,幸而不死, 有沒有明天?」他說:「沒有,那也叫做今天。今天就是昨天的明天嘛! 」於是我對他說:「今天的今天,就不是明天的今天。」他想了半天,不 知道是那一天! 今天的今天和明天的今天有沒有一樣?當然不一樣,就像你結婚生子 之後,你向你父親說:「嘿,老爸!我叫你爸爸,我兒子也叫我爸爸,我 們都是爸爸,筆畫一樣多,所以輩份一樣大!」一樣大嗎?當然不同了。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相續而不滅,我們的言行要由自己負責; 我們每講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要自己承擔後果,父母親人無法代替。 這樣,整個社會的道德心是不是就提升起來了?所以不同的人生觀,產生 不同的價值判斷,導致個人不同的行為;個人的思想、行為,又會影響社 會的價值判斷,以及整個社會的行為。理解到個人與群體相依互動的關係 ,我們就沒有任何理由妄自菲薄! 三、圓滿人生的內涵 一般而言,圓滿人生包涵了三條件:一是「相好莊嚴」,就是容貌出 眾,人緣又好。二是「得大富貴」,有錢有地位。三是「眷屬和諧」,彝 倫圓滿。 (一)相好莊嚴 然而,在這「純大苦聚」的世間,你想圓滿就能夠圓滿嗎?佛教講「 緣起」法則,「緣」就是條件,「起」就是很多條件聚合在一起所產生的 必然變化。不良的條件因素聚在一起,就會產生不良的變化。然而,是不 是永遠這樣呢?不是,你可以重新排列組合。就像一大堆細砂、碎石、水 泥、鋼筋,擋在你家的大門口成為阻礙。但你如果加以設計,重新組合, 也可以成為教室,成為圖書室,不但不會障礙,而且可以產生效用。 有些人容貌並不出眾,卻是活得非常快樂,非常圓滿。就像美國的海 倫凱勒,她眼睛瞎了、耳朵聾了、嘴巴啞了,可是,她拿了兩個博士,又 是著名的演講家、教育家,「盲人點字」就是她發明的。她到各國演講時 用唇語、用手語,由祕書翻譯,她常常第一句話就說:「我眼睛不能看, 耳朵不能聽,嘴巴不能講,別人看我很可憐,我卻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 福,最圓滿的一個人。因為,我到世界每一個角落,都為一些殘障人士帶 來無限的希望,無限的愉快。」想想看,如果我們到那一個地方,都能夠 造福人家,讓人家充滿希望,覺得很溫馨,覺得很幸福,很快樂,我們還 不滿足嗎?這比你擁有多少錢,都好! 其實,相貌要莊嚴非常簡單,你只要學到(一)不生氣:經常微笑, 那就是最可人的容貌。(二)安住慈悲心:心中仁慈,縱使你鼻子很塌, 別人看起來也很莊嚴,因為你很有人緣,很慈祥,別人和你在一起不但不 會恐怖、反而覺得安祥。(三)喜歡追求真理,多才多藝,謙虛好學;這 樣,你和別人在一起,自然產生一種吸引力、內聚力、親和力,這是最好 的。 (二)得大富貴 再來談「得大富貴」。事實上,「樂莫大於無病,富莫過於知足」。 如果不知足,有一百萬,想一千萬;有一千萬,想一億,你永遠貧窮。為 什麼?你內心缺少一億啊!如果凡事知足,即使口袋只剩十塊錢,也很富 有。為什麼?因為我心滿意足,而且還剩下十塊錢。記住啊!「有剩餘才 是富有,不一定是有多少錢。」其次是施捨,能施捨者才是真富有,有句 話說「施比受有福」。能施捨表示你不欠缺;所以,施捨不要心存回報。 心存回報,表示你希望有一天自己窮困,好讓人來施捨給你。要永遠做個 佈施者,不為名譽,不為功德,不求回報,人生自然圓滿。 (三)眷屬和諧 再說「眷屬和諧」,諸如不說離間語、無意義語,注意眷屬間生活上 的感恩、幽默等。有些信徒在婚後會唸一些「結婚經」給我聽,我說「你 的牙齒曾經咬到舌頭嗎?」「是啊!」「會不會痛?」「會。」「要不要 擦藥?」「不用。」「為什麼?」「順其自然就好了。」「那就對了,我 多學了一項:順其自然。」我再問他:「你的牙齒會不會咬到耳朵?」「 師父愛說笑,那有可能?」「為什麼不可能?」「距離太遠嘛!」「那我 又學了一項:距離遠一點,就不會有磨擦。」所以,凡是在一起共同生活 的,一定會有磨擦,磨擦用什麼治療最好?「感恩、幽默」。彼此心懷感 恩,不吝嗇誠懇的說聲「謝謝, 辛苦了!」再加上適當的幽默,做為相 處的潤滑劑;還會吵架嗎?自然就不會有「五年之癢」、「七年之癢」了。 四、三毒之淨化 概括而言,圓滿人生就是追求生命的「真善美」,這是我們人類共同 的意願。「真」就是離錯誤的認識,「善」就是離罪惡的言行,「美」就 是離染汙的心念,其實用佛教的「淨」字,就可以統合真善美而又超越之。 「淨」就是「不貪」。不貪財、不貪名、不貪利、不貪情,不貪地位 等,不是叫你不要地位,不要感情。所謂貪,就是超出我們的本份,非法 的、罪惡的、不道德的、損他的。如果是利他的,合法、合理、合情的, 就是真善美。 「淨」就是「不瞋」。不瞋,不是叫你沒脾氣,而是不亂發脾氣;遇 到該發脾氣的時候,還是要義正詞嚴,像「當頭棒喝」,啟人聵矇!我們 最大的敵人,除了沒有智慧之外,就是亂發脾氣。無明火一燒,理智盡失 ,所有不該說的說了,不該做的做了。所以佛教有句話說:「一念瞋心起 ,百萬障門開」。   根據外國醫學界的實驗報告,人在生氣的時候,全身的血液會充滿毒 素。他們將一個人生氣到頂點時,五分鐘內呼出的熱氣收集起來,然後將 它送進裝滿蜈蚣的試管,竟然可以毒死九條蜈蚣,你看人一氣起來,有多 毒! 癌症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頗為重要的一項,就是憂鬱、發脾氣。國 外有人以白老鼠做實驗,每一組五十隻,兩組各將癌細胞注入白老鼠體內 ,其中一組用噪音、電擊,讓牠陷入恐怖驚慌、生氣之中,沒多久,癌細 胞就遍佈全身而死亡。另一組讓牠聽優美的音樂,給牠玩蹺蹺板,讓牠心 情愉快,沒想到一段時間後,癌細胞竟消失了。可見一個人心境愉悅時, 體內會自然產生抗體,所以有句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是有科學根 據的。 「淨」就是「不痴」。痴是不明理,是錯誤的認知,而不是不知道。 所以「不痴」,就是有正知正見,而不執著。 人間淨土要求的就是認識的真,意志的善,情感的美。 去年( 1989 ),中國智化寺的樂團到法國去演奏,姜成濤先生隨團去攝影、錄音,並 在台灣發表。這次演奏轟動了全世界,他們的樂譜、樂器多是唐朝時候的 ,樂團成員只有十人,到場聆賞的卻有音樂家、作家、戲劇家等各種專家 。他們聽了之後,歎為觀止,認為音樂史要改寫。因為音樂史上對於宗教 音樂,總認為是靜的、呆板的、枯燥無味的;沒有想到唐朝的佛教樂曲, 音樂性居然這麼豐富,這麼多變化。你們有空可以去買一卷「中國梵樂」 來聆聽,真的與眾不同;可以讓你的心情在音樂的旋律中慢慢平靜下來, 感到猶如「神遊太虛」般的喜悅。除了佛教音樂,佛教文學、美術、建築 、雕刻等等,無一不是真善美的呈現。    學菩薩行有兩項任務,一是「成熟眾生」,就是教育人類;一是「莊 嚴國土」,也就是美化環境。成熟眾生是使自他的身心清淨,沒有貪、瞋 、痴,沒有嫉妒,沒有鬥爭,沒有互相殘害。莊嚴國土則包括了政治的淨 化,社會的淨化,教育的淨化,宗教的淨化,以及生活的淨化等,一切一 切的淨化。 五、師範生的圓滿人生 一般而言,要得到福慧圓滿,必須要常懷慈悲心,常懷感恩心,常常 無條件的去關懷別人,而且有高尚正確的宗教信仰。不論你是天主教、基 督教,不論你是一貫道,不論你是佛教,你只要有正確的信仰態度,必然 會生起一種高尚的宗教情操,像耶穌基督的救人,像地藏菩薩的志度眾生 ,所謂「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所以你們 將來分發,也要學地藏菩薩的精神,別人不願意去的偏遠地方,我去!像 澎湖、離島,正是最需要科班教師的地方。   一個好老師不只是傳授教科書上的知識,也要培養學生「欣賞」的情 操。如喜歡文學的,《碧巖錄》、《五燈會元》等禪宗語錄裡頭,信手拈 來都是一流的文學作品,同學們可以自己欣賞,也可以用來教學或介紹給 學生分享。 我先介紹兩則古代禪師在打破窠臼,豁然大悟後所寫的詩,與各位分 享。 宋朝瞎堂和尚寫他聽海濤開悟的境界:「來往煙波,十年自號西湖長 ;秋風五雨,吹出蘆花港。得意高歌,夜靜聲初朗!無人賞,自家拍掌; 唱徹千山響!」不但意境高超,且充滿優美空靈的境界。    《五燈會元》卷五記載:唐朝有位船子德誠和尚,天天去釣魚。他既 不用釣鉤,也不用釣餌,且離水三寸,比姜太公還高明。姜太公還有釣鉤 、釣餌,他完全沒有!他開悟時說:「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纔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這是說眼耳等六根只要一根被外 境貪著、染污了,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煩惱萬千!如同「一波纔動萬波 隨」。靜夜觀心,真妄畢現;動靜一如,離貪絕染,則空靈自在!他釣了 三十年,有位大學士(夾山善會)聞名而來,很有耐性的看了三天三夜, 終於忍不住開口問他:「請問師父:出家人可以釣魚嗎?」(「拋綸擲釣 ,師意如何?」)師云:「釣大魚可以,釣小魚則不行。」(「絲懸淥水 ,浮定有無之意。」)問:「沒有釣鉤可以釣嗎?」師云:「當然可以, 有釣鉤是釣小魚,沒有釣鉤是釣大魚。」(垂絲千尺,意在深潭。」)問 :「你釣到了嗎?」(「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云:「有 ,就是釣到你這條大魚。」(「釣盡江波,金鱗始遇。」)他是用這種絕 招,等待有機緣的學生,進而靈活善巧地施與機會教育。諸如此類,不勝 枚舉。 六、結語 人生如同接力賽,成就不一定在我。   有人遇到苦惱,就去喝酒、跳舞,唐朝詩人李白就認為喝酒絕對不會 解脫,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醉時遺忘,醒時仍是 苦惱無量!所以真正的解脫方法是要充實自己,使自己智慧足夠,悲心充 滿,而後去服務人群,在教學相長中,沉澱我們的知識與經驗。 最後,有四句話送給各位同學,以後遇到任何事情,先問「這件事有 沒有意義?」再問「如果有意義,要不要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難,不管 有什麼困難,如果你想做,會有千萬種方法;如果你不想做,就有千萬種 理由。第三句「有始有終」,第四句「盡心盡力」,只要盡己所能,有沒 有成功,都沒有關係。要了解人生本來就如接力賽,成就不一定在我,這 樣就沒有業績壓力,心理不會有負擔。希望同學們都能以一片高尚的宗教 情操,來獻身教育,那我們的下一代就更有希望,我們的明天就一定會更 好。


  •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