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諸法無我法則
「我」,一般而言就是指生命體,也就是靈魂。哲學家稱不變的靈魂 為本體,在科學領域叫做第一因,中國人叫做萬化的本源,所以「我」、 「本體」、「本源」或「第一因」,都是詞異而義同,它含有獨存性、主 宰性、不變性。
一般主張有本體、第一因等,都是從「我執」而來的,但這都是來自 以自我為中心的假設,再找資料來證明「我」的假設是正確的,這在法學 上叫做「自由心證」,也就是與我有利的就拿來用;與我不利的就丟在旁 邊。所以必須是有單獨存在的,有主宰性的、不變性的,才叫做我。 佛陀證悟到世間上根本沒有獨存的第一因,或是主宰的神我、不變的 本體。所以佛陀是把這個「人我、法我」的執見整個勘破。把傳統的科學 、哲學、傳統的宗教主張,整個否定了。
獨存性就是第一因,就宇宙間而言,它是單獨存在,沒有其他的因素 組成的。可是世間上並沒有這種事物,從生理到心理,有情到器界,有那 樣是單獨存在的﹖即使小如微塵,也沒有單獨存在的;內自身心,外到一 切事物,都是條件因素的複合體。
世間上的的確確沒有獨存性,但是一神教都說他是獨一無二的;說我 們都是他創造的。如果說他是獨存的,那就奇怪了!因為在宇宙中,有一 個行星,就有兩個行星,既然創造神是自然生的,我們也可以自然生。 如果從宗教的誕生和宗教學來看,人類宗教學發展得很有意思。印老 在《我之宗教觀》中說到:創造神,是人類的自我複寫走了樣。因為如果 說是我說的,你們不相信,所以就放大自我變成神。因此,各民族形容他 們的神都不一樣,但是都說他們的神具有無上的能力。這是因為世間上有 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需要把那些不如意和缺陷的修補一番,所以宗教是人 類理想的共同追求。
創造神,實是依據我們的理想而出現,所以是人創造神,而不是神創 造人。若從神的生日來看,更可以看出端倪。神是無形的,無始無終的怎 麼會有生日?而且大神的生日「恰好」是大統治者的生日,小神的生日「 恰好」是小統治者的生日;像太陽神──阿波羅,生日是十二月二十五日 ,「恰好」是埃及法老的生日。由此可知一神教所謂獨存性的創造神,還 是不出人為的產物!
佛教講獨存性不可得,從有情的身心來講,是由色(物質)、受(情 緒)、想(概念)、行(意志)、識(認知),五種條件因素所組成。如 果再縮小範圍來講,就是物質與精神的複合體:物質就是色身的生理官能 ,精神就是情緒的感受、概念的想像、意志的思考、認知的識別。此身心 的複合體,佛教名為假名我,施設我。進而推究其獨存性的「我」或「神 」不可得!所以名為「無我」。
再說,一般的我或神,含有「主宰性」。比如這副眼鏡是我的,我能 夠做得了主,能夠宰配它,就是主宰義;那我要戴就戴,要拿下來就拿下 來,這是我有主宰性。但是我們不想老,有辦法嗎﹖我們要聰明,有辦法 嗎﹖我們不想生病,能夠嗎﹖不想死,我們有主宰權嗎﹖對自我或外界, 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主宰性不可得。
再來就是「我」的「不變性」。昨天的我,今天的我,明天的我,以 後的我,假如都是永恆不變的,才叫真「我」。如果昨天、今天是獨存性 ,明天不是獨存性,那是不是變易了?又如,今天能夠主宰,明天沒有辦 法主宰;現在能夠主宰,以後又沒有辦法主宰,那就叫做「無我」。
例如:我們小時候立志將來要做什麼,但是,隔了一段時間之後,就 又改變了,不僅生理在變,心理也在變,所以一切法,不論從生理、物理 ,還有心理,都常常在變,而且都是眾多因素的聚散。
因為獨存性不可得,沒有單獨存在的我,所以叫做「無我」。主宰性 不可得,能主宰的我不存在,所以叫做「無我」。不變性不可得,沒有不 變性的我,所以叫做「無我」。我,是很多因素聚合在一起的假名我,不 是單獨存在,沒有主宰性,身心不是永恆不變的,所以佛教講「無我」。 今天國家和國家打仗,兄弟姊妹會爭吵,都是有一個「我」,一個「 我執」,所以我們一般人最愛的,不是夫妻,不是父母,不是國家,而是 自己──自我。就因為對方很愛我,所以我才覺得他很可愛,所以最愛的 是自己嘛!如果對方一天到晚,欲致你於死而後已,你還會愛他嗎?除非 兩種可能:一種是白癡、精神病,第二種是菩薩道行者,發願無論如何要 救他,否則的話少有可能會這樣的。
我們一般來說,最初是愛自我,愛到什麼程度?連要截肢,甚至苟延 殘喘,都要活下去。所以從自我愛(自體愛),然後再發為境界愛──就 是我面對的親人,我所愛的人,還有地位、名聲、事業、財產、學問、發 明、科技等等,都是從屬於我的。等到快要死的時候,還有一個對生命無 窮的希望、無限的期待,那就是後有愛。所以古代的帝王都有殉葬品,就 是因為他想自己死了以後還要來用。因為我們都愛著這個自我,所以都很 害怕而不得自在。如果體悟無我,還怕什麼﹖必然無礙!
所以,佛教給它一個名詞,叫做自性空,自性空遇緣才會起變化,才 會有作用。所以性空故緣起,如果不是性空,你是你,我是我,每一樣東 西都是本來這樣的,都不會變、都有主宰性,即使兩個在一起、一百個在 一起,只是把它湊在一堆,絕對不會有變化。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只要 一個因緣變化,都會帶動整體的變化。所以說「緣起故性空,性空故緣起 」的雙向命題能成立。
在座的各位,每個都脫不了有生必然有死的無常變化,台南市、台南 縣的人,有生必有死,甚至黑人、白人、黃種人,各種種族,或者在外太 空、冥王星、海王星的動物,它照樣會死,只是死得快,死得慢而已,都 沒有例外。所以它是普遍性,是本然性的;無常故無我。了解此法則之後 ,就不用求什麼人讓你長生不死,也不會走冤枉路,浪費時間、生命和金 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從空間來觀察,是諸法無我性,沒有一個單獨存在的我,也沒有主宰 的我,所以橫觀一切,無非是輾轉相依相關。世間上所有的人、事、物, 包括空氣、陽光、水等等,都是平等相互依存的。所以如果站在人的優勢 立場來看待萬事和萬物,這樣的價值觀,不但不盡理想,而且頗具爭議性 的。
我今天能在這個地方,也是很多因緣條件促成的。如:寺裡的諸位師 父、信徒、電器工人,還有各種的電器設備等等。有人說:如果沒有傳道 師在,妙心寺不會興盛啦,這都是不如實的話。因為如果換一位會算命的 ,那更不得了!說什麼打香板可以消災,吃湯圓會解厄……。如果專講這 些,也會有很多信徒哦!只是兩者的內容、素質與層次不同而已。
能夠這樣去看,才是真正的無我,要不然你有成就,人家讚歎一句「 你不簡單」,就忘了自己是誰了。所以我們若能真正從無我去了解,就會 明白它是一種彼此的相關;是良性的互動,或不良的互動,這關鍵都是操 之在自己。
印順導師在其《以佛法研究佛法》中說:「諸法無我,是緣起三法印 的中心,是完成學佛目的的樞紐。」因此,學者必須正確、深層地抉擇與 體驗!
首先,應從兩方面──人無我、法無我,去把握無我的精神,以研究 佛法。「(人)無我,是離卻自我(神我)的倒見,不從自我出發去攝取 一切,在佛法研究中,就是不固執自我的成見,不存一成見去研究。若主 觀的成見太強,就難得正見經論的本義。」如研究經論,「切莫自作聰明 ,預存見解;也莫偏信古說,大翻註解。」最好,先從性質相同的經論, 去尋求解說,或「前後互相發明。若不能獲得明確的定義與見解,再從與 此經此論思想很接近的經論中去參考。……如一時不能理解,這儘可由它 不懂,應該『多聞闕疑』,把它筆記下來,再慢慢的求參考。勿穿鑿附會 ,自以為然!」
法無我的研究:就是說世間沒有獨立存在的東西,一切法都是在輾轉 的相攝相拒中,成為現實的一切。所以一切法無我,唯是相依相成的,眾 緣和合的存在。比如:這個宗派為什麼會這樣?這個思想、制度為什麼會 變成這樣﹖它是異樣複雜的,絕對不是單獨存在的。像天台宗或者唯識宗 ,絕對不是自己產生的,也不是以前就有的,是集合眾多因緣而產生的。 值得讚歎的是,印順導師偉大的貢獻:他依無我的法則,從歷史發展 的事實,釐清了佛陀真正的本懷,拋棄那些變質的成份,使佛法真義,在 新時代裡,能健全發展與正常的適應。因知道真義在後期中,可能更為發 揚光大,所以他就不說越古的越善、越原始的越真;正視因時因地演變的 必然性,並沒忽略了畸形發展與病態演進,故也不說越後的越圓滿。因為 佛教史實的流變,不是命定的進化與退化,它是緣起無自性的,是相互依 存、輾轉相關的;「不論是佛法全體,或其中某一思想,某一制度、某一 行法,都在或上升,或下降,或維持現象中推移。在每階段中,都還有新 的確立,舊的廢棄。從個別觀察到整體,是異樣複雜的。」好壞與否、圓 不圓滿,端看因緣演化而定。
(三)涅槃寂靜法則
涅槃,意譯為:貪、瞋、癡等一切煩惱永滅。又玄奘新譯為圓寂:德 無不備曰「圓」;惡無不盡曰「寂」。有關涅槃寂靜法則,印老在《以佛 法研究佛法》中,有鞭辟入裡的敘述:
涅槃,是學佛者的歸趣所在。有的經中,從諸行無常去成立它,所以 說「以生滅故,寂滅為樂」。有的從諸法無我去成立它,所以說「無自性 故,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也有從無常到無我,從無我而 顯示這寂滅性的。總之,這是緣起法的寂滅性,是有情(緣起流轉中的眾 緣和合體)離卻顛倒戲論而體現到真實自在的聖境……佛法研究,是為了 它。它就是離染的實相。……凡是佛法的研究者,不但要把文字所顯的實 義,體會到學者自心,還要了解文字語言的無常無我,直從文字中去體現 寂滅。「文字性空,即解脫相」,能具足這個見解,多聞正思,到工夫成 熟時,也不難直入個中。文字研究,不一定是淺學,這在研究者的怎樣研 究用心罷了!
涅槃,有真實、解脫的意思,佛法的研究者,在還沒有觸證它的時候 ,也應該把它作為最後的歸趣,勇猛精進;效法古聖先賢為法犧牲奉獻的 精神;「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即解脫人人有份!
五、結語
印順導師說得好:從相對而進入絕對界說,法是「空性」,「真如」 ,也稱為「一實相印」。從絕對一法性而展開於差別界說,那就是緣起法 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無生)。因為無有常性, 所以豎觀一切,無非是念念不住,相似相續的過程。因為無有我性,所以 橫觀一切,無非是輾轉相關,相依相住的集散現象。因為無有生性,所以 直觀一切,無非是法法無性,不生不滅的寂然法性。
就深層(真如)空性來說:無常,是常性不可得──空性;無我,是 我(獨存、主宰、不變)性不可得──空性;涅槃是生性不可得──空性 。無常性、無我性、無生性,都同一空性。因此,聖龍樹說:三法印,即 一實相法印。我們必須本此三法印來研究佛法,抉擇佛法、體驗佛法。
研究佛法與學佛,絕對不是拿來充當談天的資料,也不應該作為餬口 的工具,如果落在生存層面,那未免太膚淺!應以涅槃解脫,作為修學的 標的,隨份隨力,消除自他貪、瞋、癡,淨化身心與環境。這樣即使遇到 挫折,都會愈挫愈勇,把它當做是我們修道的一種逆增上緣。
依緣起三法印去研究佛法,也就是依一實相印──法空性去研究、學 習,才能避免「倒見、邪執」!才是正確為求真理、體驗解脫而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