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妙心法雨﹛第 50 期〔89('00).02.01〕﹜


《生態禪》序

                            文/傳道  認識吳錦發先生,是因為閱讀民眾日報專欄,經由文字而結緣的。長 久以來,已習慣拜讀其文,並剪報存檔;深感其評論言簡意賅,切中時弊 ,且施以針砭,啟人憒矇;悲天愍人之心,溢於言表!直至八十七年二月 ,妙心寺成長教育講座,邀請吳先生蒞臨主講〈生態教育與人格養成〉, 才正式與他見面。八月的人間佛教教師研習營,吳先生再度應邀介紹〈水 的人文觀〉,其授課內容深入淺出,剖析獨到,懇摯感人,令聞者無不動 容!  今年七月的教師研習營,吳先生在講授完〈文化建設與生態思考〉課 程後,意外地送給我他發表于〈新觀念月刊〉〈生態禪〉專欄上的三十三 篇作品,說明將匯集出版,希望我寫篇序文。當時心中實在既感動又惶恐 !感動的是,能先睹為快;而惶恐的是,若成效顰添足,豈不遺憾!  然而,緣於同是社會工作者,在關懷環保生態的議題上分享經驗,受 益良多,自是不能無言。且當我細讀了首篇「森林裡的梵音」之後,不覺 為其兼具文學、哲學與美學之內涵所吸引,而一口氣讀完全文。至此亦感 有話在喉,不吐不快!〈生態禪〉裡,吳先生迥異於專欄評論的犀利風格 ,而充滿了宗教情操的悲智氛圍。沒有說教,卻能誘人受教、潛移默化, 誠為振頹起弊的強心針,止息熱惱的清涼劑!是值得人手一冊,輾轉推介 的一本好書!  反觀傳統的制式教育,莫不忽略德、體兩育,及人與大自然的倫理美 育,而偏重知識傳授、經濟掛帥等功利文化。試想:腦海裡如充塞了此等 概念,怎能夠教育出「忘掉它的名」、「捨棄」貪婪,珍惜「一滴水」而 不濫墾濫伐,濫建水庫的良民?更遑論用心靈聆聽「森林裡的梵音」、「 荒野之聲」,感知「落葉」與大自然的對話,謙卑地「向大地膜拜」了!  如繼續狂妄無知地灌輸下一代:「人為萬物之靈」、「人定勝天」等 錯誤觀念,人們那裡會敬畏生界而不破壞?土石流的淹沒家園、奪走生命 ,難道不是大自然的警告與反撲?又怎能奢望人們去欣賞「只開一朵」燦 爛的花,去驚歎彩蝶飛舞的「情境」,甚至體見「野草之心」,「和樹握 手」,而不假藉清除枯立「朽木」之名,而行伐木之實呢?  倘使還要強調「經濟萬能」,而無視於心靈汙染,道德淪墮;那麼, 青少年的飆車,黑金干政,集體貪墨,將會成為伴隨「經濟奇蹟」而來的 夢魘!如此惡性循環,焉能崇尚「素樸」生活,不佔有、「不違逆」,自 然「天成」?管牠老「猴死」、「母猴」傷,地下鑽的、水裡游的,只要 「霍然遇見她」,走「蛇」飛「鳥」,統統吞下腸!惻隱之心汩沒,赤子 之情盡喪,又豈能怨亂倫殺戮,世風日下?  讀「樂章」篇,使我憶起香嚴禪師捨棄知見,鋤地投石,聞擊竹聲而 悟道的平凡自然;還有宋朝名畫「新舊盲者對話」的弦外之音:「出門四 顧境茫茫,奇花異草別有芳;我有一語君試聽,舊盲畢竟勝新盲!」的確 ,眼盲心明仍可為,眼明心盲最可悲!(「新」、「心」同音,藉以警世 ,蓋仁者宅心也。)  「最好」篇的內容, 誠為矯正「好壞」、「益害」二分法的確當教材 。猶記得看過一則故事中,師徒兩人饒富深意的對話,恰可與此相呼應: 一位沙彌向老和尚抗議說:這犯罪的「壞人」,雖然饑寒得可憐,可是他 曾經出賣過我們,為什麼還要施被給飯予他?若他飽暖後再做壞事怎麼辦 ?老和尚不急不緩地說:一個人可能變壞,也可能改好;但是陽光並不因 他犯過罪而不照他,大地也不因他害過人而拒絕他踩,空氣還是一樣地由 著他呼吸,我們憑什麼而剝奪他生存的權利? 「吃茶去」的寧謐情境,正透露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冷暖自知」的 訊息!且讓我們將「夢的種子」,伴隨「行動的美學」,本著「道在自然 」,共同來學習「豁達」吧!唯獨眾生真正平等「無畏」,才是消融人我 對立的良方!願大家和樂善生,做一位平凡的「無神通菩薩」,並且永世 關懷大地暨一切生命!饒舌且歇,直探本源,請細嚼〈生態禪〉婆心況味 ,體見本地風光!       八十八年七月十五佛歡喜日 傳道序于台南妙心書齋 出版:串門企業有限公司 電話:07-5375071 傳真:07-3328358 e-mail:trongman@ksmail.seed.net.tw


  •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