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 No. 55


中華民國 85 年 1 月 1 日創刊

中華民國 89 年 7 月 1 日出刊


目次

妙心法雨 隨師台灣七日行之第五天──參訪台南妙心寺‧妙心文教大樓感言 /德福

台灣佛教 《台灣佛教辭典》選刊 /編輯部

妙雲集導讀 《妙雲集》作者介紹問答(下);
      宗教觀教學概述/※昭慧法師主講,※如昱法師記錄,※妙心寫作讀書會整理

自然生態 921大震與土地倫理(中)/※陳玉峰老師主講,※妙心寫作讀書會整理
921的省思──日月潭

藝文資訊 妙心人間佛教教師研習營課程表
      妙心人間佛教研修院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選課公告
      妙心寺七月份定期活動表
      妙心假日成長營暑期課程預告
      關懷生命協會提供佛學夏令營動物保護宣導講師
      福爾摩沙文化夏令營
      《印順‧呂澂佛學辭典》隆重出版
      活動預告


榮譽導師:釋開證 導  師:釋傳道 社  長:韓鳳鶯 編輯顧問:林政華、藍吉富 發 行 人:呂姝貞 編   輯:葉雲蘭、王奕期 封面、封底提供:台灣生態研究中心 發 行 組:陳金選、吳金蓉、陳郁仁 發 行 所:710台南縣永康市勝利街11巷10號 電  話:(06) 3111099‧3111098‧3111097 傳  真:(06) 3115713 e-mail :miaoshin@ms28.hinet.net 贈閱‧歡迎函索、助印


封面介紹

  本期封面主題為「貯木場:待價而沽」。   這些木材與民生用材有何相干?即今新近,每年台檜外銷仍佔1~2 億新台幣,但付出的社會成本多少?而天然林消失,其「價格」如何估算?   台灣目前幾近百分之百的木材舶來,根本的原因是自由市場、外來賤 價之故,但台灣必須未雨綢繆。   依據農委會林官估算,柳杉林30年生1公頃可生產300立方公尺木 材,則目前42萬公頃人工林不就有上億的材積,分30年輪伐,一年即可 砍420萬立方公尺,超過進口材之半數,為何不好好在既有人工林「永續 營林」?偏偏只想砍殘存天然林?台灣的林官為何與天然林「不共戴」! (陳玉峰)

妙心法雨


隨師台灣七日行之第五天

──參訪台南妙心寺.妙心文教大樓感言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一段語重心長的剖白 畢生任重道遠的行持 ──敬述傳道法師之開示精要及闡揚其對後學之深遠啟示                              德福   十二月二十八日,是我訪台的第五天。連日來,與眾師兄跟隨著師父 慧瑩法師,在昭慧法師、性廣法師與印純法師的陪同下,參訪多個與印順 導師相關之道場。雖風塵僕僕,但毫無倦容,且法喜充滿。每參訪一道場 ,在禮見大善知識之際,心中的喜悅,實難言喻,尤其是有緣親近以佛陀 正法弘傳、與導師思想延續為首要任務的長輩,內心更是不期然地泛起了 景仰之情!是日下午參訪妙心寺及妙心文教大樓,住持傳道法師就是其中 一個例子。法師舉止莊嚴、態度親切。他的應機開示,內容精湛,可謂「 字字珠璣,語語般若」。有幸親聆教誨,深覺獲益良多,但真正最令我敬 佩的,是法師那精誠踏實的踐履與勇於批判的精神。他敢言敢說,一針見 血地指出中國佛教的歧異現象,而他的文教事業,實為秉承導師人間佛教 的理念與特色而創辦的。法師的開示,令我們如沐春風,心想如此真知卓 見及不可多得的法語啟示,是應該與大眾共同分享的。因此,本文就傳道 法師之錄音帶談話內容,擇其重點述介,讓會友對法師及其言行有所認識 ,並藉此機會略抒己見,共結法緣。現分下列數點介紹出來: 一、思想啟發與修學歷程   傳道法師表示,在修學佛法的路程上,印順導師的思想影響他最為重 大,至少縮短十幾年的暗中摸索。法師是在民國五十三(1964)年出家的 ,於佛學院修讀時,導師的著作還沒有結集成《妙雲集》,祇有少數單行 本印製出版。那時,導師的《印度之佛教》手抄本仍有影印傳閱,但並不 容易取得。法師首先學淨土,繼而學唯識,然後再習禪宗;但他發覺無論 怎樣研習,似乎都與甚深法義猶隔一層。在佛學院就讀時,有兩句話:「 無始以來」以及「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令法師內心起了疑團。不是有 始有終嗎?為什麼說「無始」?「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又是什麼意思 ?當時他曾向其他的法師、老師請教,但他們的解釋仍未能使其釋疑。法 師幽默地說:當然傳統中國佛教告訴他,是「業障深重」的緣故,所以才 聽不懂。其後,法師出家時間久了,對佛法的大義漸漸了解一些,才覺得 他們可能自己也不太懂得其中的意思吧!   在學佛的路程上,法師也歷經了十幾年暗中摸索的階段。他不知道向 誰請教,祇嘗試著片段片段地去理解佛法。後來,他看到導師的著作《般 若經講記》和《性空學探源》等,才將所了解的佛法連貫起來,而融會貫 通了。法師敘述:有一天在穿衣時碰觸到手指,他終於打破了疑團,身心 極為輕安,三天三夜間,每一個毛細孔都感覺十分舒暢。甚至當別人罵他 時,他都可以欣賞別人罵他時的神情。法師說:他覺得罵人時,本就是那 樣的表情,並沒有什麼不對!   在佛學院與研究院就學的日子裏,法師用功最力的是《楞嚴經》,花 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因此傳統的分科判教他都有涉獵;但法師認為這類判 教,對信仰實踐而言,沒有多大助益,因為它祇是方便適應的時代產物, 與佛教史實不盡相符。真正在佛教發展方面來說,是應該從導師「三系」 判攝之思想去了解的。 二、導師思想之簡介及中國佛教觀念之釐清   接著,法師向我們講解導師三系(論)之特色。對於導師此項創見, 法師十分認同,讚仰不已!法師說:以三系──性空唯名、虛妄唯識和真 常唯心來判攝大乘佛法,釐清了佛教思想在時空流變的先後秩序,對後學 有莫大的啟示。而其立論精確,架構謹嚴,脈絡分明,可以幫助學佛行者, 走出籠統思想的重重障蔽,直「探其宗本,明其流變」;進而抉擇出有益 於身心、國家,而適應於此時、此地、此人的人間佛教的闡揚。   有關佛法研究方面,導師是以「三法印」來作研究的,這也是破天荒 的高明創見!法師說:嚴格講起來,研究方法是兩法則:「諸行無常」和 「諸法無我」。至於「涅槃寂靜」,則是學佛者的根本意趣、終極目標,學 佛者切勿忘記這個終極目標──解脫生死,貪瞋癡等煩惱永滅。因為無常 的緣故,任何制度都可能改變,而修行方法、表達方式也同樣在息息流變 的過程中。因此不能說前人可以變,我們就不能變,這是導師依「諸行無 常」法則而抉擇出來的結論。我們要注意到佛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特質、 精神是甚麼?再把握住這特質和精神,以適應不同的時、地、人。正因為 每個時代、地區、文化背景不同,民族性不同,所以既不可墨守成規,更 不可捨離經論、或本末倒置!   法師跟著談及「諸法無我」法則:諸法無我,「是緣起三法印的中心, 是完成學佛目的的樞紐」。這可從「人無我」和「法無我」兩方面來說明。 「人無我」,在研習佛法中,就是不固執自我的成見,離卻好惡之心去研 習,本來是怎麼樣,就還給它怎麼樣。導師在《以佛法研究佛法》裏,慈 悲而鞭辟入裏地說:「在研究一經一論時,切莫自作聰明,預存見解;也 莫偏信古說,大翻註釋。最好,在這一經一論的本身上去尋求解說,前後 互相發明。若不能獲得明確的定義與見解,再從與此經此論思想很接近的 經論中去參考。如研究《般若》,可以參考《思益》、《持世》、《無行》、《無 盡意》等經;《中觀》、《智論》等論」。這就好比患了眼病得找眼科,不能 找跌打損傷的大夫醫治;害了頭痛,也不能找婦產科醫師醫治,是同一道 理。所以必須從思想體系相近的經論中去參究,才能如實了解從眾緣和合 的一體中,演為不同思想體系,乃至構成不同宗派的所以然;進而抉擇其 真實與方便、正常或病態。「如一時不能理解,這儘可由它不懂,應該『多 聞闕疑』,把它筆記下來,再慢慢的求參考。勿穿鑿附會,自以為然!只 要知道沒有懂,那將來見聞稍廣,一定會恍然明白,於無意中得之」。   再從「法無我」的見地研究,導師說:「世間沒有獨立存在的東西, 都與其它的一切有關,在輾轉的相攝相拒中,成為現實的一切。所以一切 法無我,唯是相依相成的,眾緣和合的存在。一切法如此,佛法當然不能 例外」。因此,各宗各派的形成,都有其文化背景。「如中國的天臺宗,是 以龍樹論意為中心的。在這個基礎上,它融攝了北地的地論師與禪宗,南 方的成論大乘與三論大乘,同時又批判它。若離了這些──禪宗、地論師、 成論師、三論師的思想,就是悟到三智於一心中得,也不會有五時、八教、 四悉、六即、一念三千的妙論。北地的地論師,又在自己的根本思想上, 取捨天臺的思想,成立賢首宗。天臺到荊溪以後,漸漸引用《華嚴》、《起 信》的教義,這才演成了山外派。這輾轉相關,不但是異時的,內部的, 也與同時的其他的學術,有著密切的關聯。這是無我諸法的自它緣成」。   法師說:中國人好簡,不重思考,也不喜歡太複雜的東西。在中國, 太複雜的學派不容易流行,例如唯識不流行,天台、華嚴也祇是流行一段 時間而已。而現時所看到的佛教界,又多是傾向「圓融」、「不二」的混沌 不清,不敢批判和不作思想上的反省,令法師慨歎不已!對於「圓融」, 法師像導師一樣,是絕不妥協的!法師說:導師有一個原則,是「無諍之 辯」──無諍,不作無謂的人我之諍,但是要辯明是非、真偽。道理對就 是對,錯就是錯,中間是沒有模稜兩可的。但是中國傳統文化是矇矓的、 迷糊的,看得太清楚就不成,像呂澂,說得太清楚,反惹來部分人的討厭 拒斥,不祇是導師特別受「關心」而已。呂澂考證的「楞嚴百偽」,付出 了不少精力,仍改變不了中國傳統的思想信仰,佛教界也不因為他逝世之 後而有所變化。中國佛教徒還是特別喜歡這部真常唯心系的《楞嚴經》, 真正不可思議!   法師在談及佛教普遍化的問題,他認為要普遍化,必須要通俗化,但 切忌庸俗化,更不可功利化、商業化!這一觀點,我們佛弟子是應該分辨 清楚的。   法師讚歎導師從不站在一宗一派的立場來看事物,而是站在整體佛法 的觀點來看。導師的思想,一般人不容易掌握和了解,也不容易相應。閱 讀導師的著作,要了解導師的思想,名利心重的看不下去;貪瞋癡強的也 絕對不能相應。如果以儒家精神來解釋導師的思想,亦掌握不到導師思想 之特質;必須淡泊名利,以平常心,依緣起正見的空無我慧、菩提心、大 悲心相應,才能徹見導師為人為教的悲智精神。 三、弘法利生事業之實踐  (一)創建妙心文教大樓之宗旨及其設計特色   法師指出:文教大樓剛剛於今('99)年十一月落成,外表十分簡單 樸素。幾十年來,妙心寺所推廣的是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包括大殿前廣 場的石板鋪設工程,也是按照人間佛教的理念而設計的。石板是用堅硬的 越南火山岩石鋪設,像鋼鐵一樣;種植之草皮圖案,從這一邊看是「人」 字,從另邊看則是「入」字,意思是「歡迎進來」。石板與草相間,剛柔 互用,既可使雨水與地下水自然補充、減少水患,又可綠化環境、淨化心 靈。   法師更清楚指出:導師的人間佛教精神,可歸類為三句話──此時、 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著重點是人間淨土的完成,而不是往生他方世 界的淨土。文教大樓即由建築師特別設計,意將人間佛教的意涵──此時、 此地、此人的關懷和淨化帶出來,再加上菩薩的精神──忘己為人、盡其 在我、任重致遠。初時,建築師說這太抽象,後經法師精心構思,整個設 計顯得很有特色。從大樓兩邊看上去又像是佛的雙手,又好像蓮花的葉; 中間是蓮花,上面卻是空的,沒有佛像,亦沒有人物。法師表示:建設人 間淨土,是期待彌勒菩薩早日下生人間,所以期待大家共同來完成人間淨 土。負責文教大樓工程之建築設計與品質監督,是法師高雄讀書會的佛友, 最難得的是他們義務參與工作,並未收取任何費用。整棟大樓的設計很有 意思,所呈現出來的是簡單樸素、實用大方,而不是金碧輝煌的風貌。  (二)輔導高雄讀書會佛友讀《妙雲集》   法師說:高雄讀書會的佛友,每星期聚會一次,研讀導師之《妙雲集》; 讀後有心得或疑問便記下來,於星期六下午再作討論。大家討論時,任何 人都可回答或提出疑問。此讀書會有一主持人,負責把解決不來的疑問紀 錄下來,傳真給法師;法師再定時前往,解決他們的疑難。以這樣的形式 來讀《妙雲集》,他(她)們也已讀了十幾本了。法師並為他們上課,講 解《成佛之道》、《學佛三要》、《佛在人間》、《性空學探源》、《空之探究》 及《唯識學探源》等。他們是一群具有正信、正見的學佛者,而不是一般 相信宿命、風水、或求感應的信仰者。  (三)成立人間佛教研修院   法師表示:導師的學問,博大精深,不容易學。初時,他祇是為學生 做一個詮釋,深入淺出的作一個接引而已。等到他們讀通了,就鼓勵他們 進一步自己從事研究。因此,法師於妙心寺開辦了佛學院──人間佛教研 修院。課程包括基礎佛學課程,印順導師思想及著述,人間佛教相關著作 與古今佛學名著選讀。現時人數約八十人,希望培養「人間佛教」的生力 軍,實踐人菩薩行,共同建設人間淨土。一直以來,法師積極弘揚導師思 想,故此,妙心寺的信眾,並不像其他一般香火道場的信徒。  (四)培育菩提幼苗.興辦幼稚教育   妙心寺辦幼稚園教育至今已是第二十五屆了,是全台灣數一數二優 秀、出色的幼稚園。從教室對聯:「稚子常來,妙法啟蒙勤灌溉;絃歌不 輟,心苗培育長良才。」即不難看出辦學者的用心期待與精神所在。目前 園內實施小班制(十五人一班,一位老師一位助教),上課時分齡教育, 下課後混齡遊戲,採家園式親子倫理教育,充滿家庭的溫馨氛圍。沒有圍 牆的活動開放式隔間,彼此互動而不相擾,寓教於樂而能相助。身教言教 並重,將教育真正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能致潛移默化, 是該園教育的最大特色。   妙心寺的幼兒教育,是採用故事形式來啟發學生。佛教故事很多,但 不能照本直說,而必須口語化、兒語化,所以教師先要受過訓練。法師還 指出:作為一個佛教徒,理解佛教道理是先決的條件。如果不了解佛教義 理,祇憑一股熱情是不夠的,因為說出來的話、表現出來的行為容易變質。 因此,法師慨歎培訓這類師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五)舉辦藝文活動.推行社區教育   法師提及:推行人間佛教,是可以在社區落實,並與社區文化相結合 的。在社區教育方面,妙心寺辦得相當早,已有十多年的時間。每週每日 都辦有各項活動,諸如花藝設計、國樂、合唱、健身瑜伽、書法、讀書會, 以及遴請各行各業的學者專家作專題講座。很多學者專家,都樂意前往妙 心寺演講,因為肯定妙心寺長期以來對社區關懷,對人群奉獻。寺裡並設 立有聲圖書館,以推廣教育,提升生活品質,淨化心靈為目標。   此外,法師為美化環境、淨化心靈,經常宣導佛教環保教育,意將放 生提升為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的層次,使依報(環境)、正報(生命)莊 嚴,生界得以和樂共生。同時,法師還結合了藝文界,舉辦書法、繪畫、 雕塑、文物等展覽,並編印成冊,以饗同好。  (六)出版妙心雜誌與《印順.呂澂佛學辭典》   妙心寺每月出版妙心雜誌月刊,內容除經常介紹各種社區教育活動之 外,是以推介人間佛教為其職責的。   法師最後結語說:導師孤高卓絕的特見,多為前人所未有,故於 1994 年出版了以導師等學者專家為主的工具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現 在又準備出版《印順.呂澂佛學辭典》一書,目前已在編印校對中,預計 明年出版(按:該書今已出版)。   ※    ※    ※   在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傳道法師就這樣輕描淡寫地講述他對佛法 的體悟及踏實的行踐。聆聽法師法音後,內心不覺肅然起敬,感受良多, 油然生起強烈的共鳴與無限的迴響。尤其是當聽見法師說:「看導師的著 作,名利心重的看不下去,貪瞋癡強的不能相應」,很有同感。重名利的 人那能欣賞導師的思想言行,貪瞋癡強的更無法體會呢!的確,導師的思 想不容易為世俗人所了解,要透徹理解亦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這唯有從 聞思修三慧學之次第修學中,淡泊名利心,對治貪瞋癡,才有機會轉化過 來。    法師除了給我們慈悲開示外,還帶領我們逐層參觀文教大樓,包括妙 心幼稚園和人間佛教研修院、文物展覽室。在參觀幼稚園時,看到了活潑 可愛的孩童,真替他們高興。幼苗的培育工作是何等重要!他們在這樣純 正的環境下,得到悉心栽培與教育,人格成長定必趨向高尚,心靈品質也 定能提昇。文教大樓的落成啟用,正象徵著導師人間佛教的落實。大樓內 牆壁上掛了一些字畫,其中有兩幅給我的印象很深,是這樣寫的:「真正 的偉大在於平凡,真正的智慧在於虛心,真正的力量,在於謙和」。「愚昧 之人錯過機會,聰明之人抓住機會,智慧之人創造機會」。這些精警的語 句,是可作為我們前進的原動力和修行路上的座右銘的。   對於法師的雄厚魄力及領導才能,深深感覺到這與菩薩的願行無異, 其使命感值得我們表揚與效法。法師言行一致,辯才無礙,他本著導師一 貫的精神──為佛教為眾生而作出無私的奉獻,肩負薪火相傳的責任。在 法門龐雜、異說紛紜的現實世間裏,其難行之處是可以理解得到的。但法 師能耐地克服所有困難,樹立人間菩薩的典範,給了我們深遠的啟示,亦 留給我們無限的鼓舞與省思。   反觀現時身處澳洲的我,本也是希望將導師思想廣泛弘傳。無奈自己 根鈍慧淺,沒有多大能力,內修外弘兩方面,毫無成績可言,像在課堂上 交白卷一樣。況且知音難遇,有說不出的孤獨感。思前想後,心情難免起 伏不已!因此,時常還需要自我勉勵、舒解及鞭策,以導師法語──「忘 己為人、盡其在我、任重致遠」為鑑,本著「祇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精 神來做事,無愧於心,便將心情平伏下來。此生此世,能夠有緣認識和學 習導師深如大海的智慧,心靈深處,正在慶幸著,總覺得這是殊勝的福緣。 我是應該知遇知恩、感恩報恩的,還能不即知即行,勇往直前嗎?世間事 是從來沒有圓滿的,盡了能夠盡到的責任,應該是無所罣礙了。未來的歲 月裏,我會更加策勵自己,善用因緣,並在世間法不斷的磨練中,堅固菩 提種子,生活會是何等充實,生命將呈現無限光輝。祈願所有同願同行的 人,互勵互勉,一起向前邁進!(本文轉載自香港妙華會訊,二○○○年 六月號)

台灣佛教


《台灣佛教辭典》選刊

                          編輯部 內觀禪修  古印度修行法門之一。二千五百多年前,由釋迦牟尼佛重新發揚,作 為佛法訓練的核心內容。阿育王時期,曾流傳到錫蘭、緬甸、泰國、高棉 等地。佛滅五百年後,此法門在印度失傳,僅緬甸仍維持此法門之原貌而 流傳迄今。1970年代,居住在緬甸的印度人葛印卡(S.N.Goenka)經烏 巴慶授權,往印度孟買推廣,大受歡迎。此後,歐美人士亦不乏學習者。 1995年,台灣慧炬佛學會及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合作,邀請葛印卡來台 弘法,開啟台灣內觀禪修之風。   所謂內觀(vipassana,毗缽舍那),意為觀察事物的本來面目,是一 種如實覺察自己身心的實相,而達到淨化心靈的過程。內觀禪修的訓練, 以戒律為基礎,凡修學此法,新生必須嚴守五戒,舊生必須遵守八關齋戒。 在整個觀照的過程中,不應特別專注或避免某種感覺,而只是盡力旁觀、 覺知當下全身的粗細反應。此外,也不須找出造成這些感覺的原因,重點 是觀照眼前身心所呈現的一切。   此禪修初以十日為一期,十日課程完成後,另有二十日、三十日、四 十五日的課程。據悉,「十日內觀禪」的課程,前三日先行觀照自然的呼 吸,以澄澈紛亂的思緒。然後逐漸集中觀照鼻孔下至上唇間的三角區域。 自第四日起,即開始正式內觀訓練:從頭頂到腳趾,由上到下、由下而上, 觀察身體各種粗細的感受,以鍛練心的覺知與平衡。   台灣的內觀禪修,大約在1995年前後由林崇安等人引進。此後陸續 成立「台灣內觀中心」(Taiwan Vipassana Center;簡稱TVC)、「內觀教 育基金會」等機構,積極宏揚內觀法門。除每年定期舉辦多次內觀訓練之 外,並發行《內觀》雜誌,出版多種內觀法門的漢譯典籍。自二十世紀末 期以來,在台灣佛教界激起甚大的回響。 本圓(1883~1947)   日據時代台灣佛教三大尊宿之一,觀音山法脈開創者。基隆市人。俗 姓沈。幼習漢學。1897年禮基隆清寧宮住持元精為師。一年後,妙密、 善智來台弘法,師與善慧從學於二師,開始研習佛理。後往福建鼓山湧泉 寺披剃,禮法參為師。1900年於振光座下受具足戒。其後在湧泉寺參學 潛修,並歷遊名山古寺。   1909年返台(另有1910、1911年返台等二說),駐錫在基隆聖公王 廟。後應善慧之請,協助基隆靈泉寺之整建。翌年復受寶海之邀,往台北 縣五股鄉協助經營觀音山凌雲寺。未幾寶海示寂,師接任住職。其間,師 與弟子覺淨仍積極協助靈泉寺之擴建。   1917年四月,辭退台灣佛教中學林副學監一職,旋即積極建設觀音 山凌雲寺。同年,師亦加入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並被任命為該宗之台灣 布教使。由於師之戮力經營,該寺發展成觀音山凌雲寺派,成為日據時代 四大法脈之一,在當時頗具影響力。1918年,師與臨濟宗妙心寺派大僧 長長谷慈圓在台北圓山臨濟護國禪寺設置「鎮南學林」,又倡組「台灣佛 教道友會」。其後,又參與「南瀛佛教會」之創辦,並任該會理事。   1923年11月11日,凌雲寺舉行首次傳戒大會,師任傳戒大和尚, 並請鼓山湧泉寺聖恩任羯摩和尚、圓英任教授和尚,終使為期一週之傳戒 大會盛況空前。1925年,代表台灣佛教訪問日本佛教聯合會。1934年遍 訪馬來西亞、緬甸、印度等地佛蹟。1947年示寂(另有1945、1946年等 二說),享年六十四歲。 天乙(1924~1980)   光復後台灣佛教界著名比丘尼之一。高雄縣鳳山人。俗名洪金珠。十 七歲畢業於省立屏東高級女校後,即赴日本,入東京昭和大學文科就讀。 二十四歲學成返國。翌年禮屏東東山寺圓融出家,法名印儀,號天乙。其 後,師以「天乙」法號行世。   二十八歲於台南大仙寺,依開參為得戒和尚,受具足戒。其後親近慈 航、白聖諸師,佛學造詣益深。三十八歲受白聖傳授臨濟宗法脈。其後曾 多次在傳戒大會中,擔任引贊師。歷住台北圓通學苑、彰化白雲寺、嘉義 紫雲寺、高雄興隆淨寺等剎。1980年示寂,享壽五十七,僧臘三十三, 戒臘二十八。   師在生前律己甚嚴,自奉甚儉。為法忘身,頗得長輩的讚歎與弟子的 敬仰。逝世時,其師白聖有「八十老翁悼輕年」之嘆(《白公上人光壽錄》 846 頁),佛教界亦多慨其英年早逝。其所倡之「比丘尼務須自覺」的理 念,及成立比丘尼僧團的理想,對稍後的台灣佛教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師辭世後,弟子們對她頗為感念。興隆淨寺繼任住持心淳在高雄縣甲 仙鄉新建道場「興隆精舍」,即以「天乙山」為山號。香光尼僧團主持人 悟因在台北市所設的道場,也以師之出家法名為寺名,而命名為「印儀學 苑」。 巴壺天(1904~1980)   禪宗學者。安徽滁縣人。名東瀛,字壺天,號玄廬。曾任安徽省府祕 書、湖南省府祕書長等職。1949年來臺後,受聘為國立編譯館編纂,復 任教於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東海大學等校。並於1963年應新加坡義安 學院之請,出任該院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氏嘗言傳世作品當在精而不必多,故其一生精力,乃傾注於「比體詩」 及「禪公案」之研究。晚年會通詩、禪,頗為台灣學術界所矚目。所撰禪 學論文多見載於《藝海微瀾》及《禪骨詩心集》二書中。   氏以為禪宗公案自有理路可尋,並非全不可解。依其長期鑽研之心得, 以為禪宗語言具有五種特性,即:雙關、象徵、否定、層次、取代性。依 巴氏所見,如依此五種特性以考索禪宗之二千七百餘則公案,則十之八九 皆可得解云云。   氏嘗與弟子林義正(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合勘《校補增集人天眼目》 一書行世。 方東美(1899~1977)   哲學及佛學研究者。安徽桐城人。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後赴美國威 斯康辛大學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曾執教於東南大學、中央政校 及中央大學等校。來台後,任教於台灣大學。先後曾數度赴美講學,在密 西根州立大學、密蘇里大學與南達柯塔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氏在台灣大學執教期間,雖主授東西方哲學,但晚年則常講授佛學。 逝世後,其中英文著作被輯為《東美全集》,其中即有《中國大乘佛學》 及《華嚴宗哲學》二書。晚年且皈依土城承天寺之廣欽老和尚,成為佛教 徒。 王進瑞(1913~  )   跨越日據時代末期與光復初期的佛教學者。高雄縣人。1936年赴日 本修習禪法並研究佛學。畢業於駒澤大學佛教學科。1941年返國後,曾 在開元寺執教。光復後,先後執教於開元禪學院及佛光山叢林大學等校。   王氏熟諳日本曹洞宗禪學及中國禪宗史。著有《碧巖錄講義》,譯有 日本曹洞宗之《佛教修證義》等書,此外,又撰有〈日僧道元來到中國學 了些什麼?〉一文,以介紹日本曹洞宗創始人道元的傳略及思想特質。   除此之外,王氏也綜合日本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而編譯《唯識根本原 理》、《印度佛教史》等書。 王秀杞(1950~  )   石雕藝術家。台北市人。1973年畢業於國立藝專雕塑科。作品曾參 加全省美展雕塑展,屢獲大獎;並曾參與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石雕甄選, 連續七年獲獎。1992年於台北京華藝術中心舉行個展。   王氏常往來於永明寺、妙德蘭若等道場。作品之中,有不少佛菩薩及 護法像。曾為台北士林報恩寺雕刻佛像、菩薩像及韋陀護法天尊像,並曾 以浮雕表現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誼。此外尚有水月觀音、飛天等石雕作品。

妙雲集導讀(六)

單元一:作者介紹


《妙雲集》作者介紹問答(下)

◎妙雲集導讀(六)79年10月15日下午2-3時講於福嚴佛學院 主講:昭慧法師 記錄:如偉、妙文法師 整理:妙心寫作讀書會 一、〈平凡的一生〉問題整理   (二十九)113/-4導師說:「我不是閩南人,在我的心目中,這裡的 佛教,總是要閩南大德合力推動的。我只能看作機器的潤滑油,偶然一滴, 希望能順利的推行下去。」   答:換句話說,他只希望這兩個寺(華藏寺與信願寺)能夠共同努力, 為菲律賓佛教的發展而攜手合作。這中間需要有個連繫,所以有了共同住 持,就顯得這兩個寺像兄弟寺院一樣。可是,他只能夠做這樣一個「潤滑 劑」的角色,事實上寺務的推動與發展,還是要靠當地的閩南大德。   (三十)121/1「奉獻三寶,就要多些人來共同發起。如將來自己也 想去住,那就以人少為妙。」   答:宏德居士(黃太太)想要建道場,後來士林的報恩小築就是她建 的。她說要有人和她共建道場。於是導師建議她,如果要「奉獻三寶,就 要多些人來共同發起。如將來自己也想去住,那就以人少為妙。」如果不 是想自己住,純粹是發心想建道場給出家人住,那當然多一點人發起是好。 這不但減輕她的經濟負擔,其實對道場也好:「寧受千家飯,不受一家恩。」 更何況,多一些人共襄盛舉,豈不是分沾功德法益?但如果自己要住,又 何必把問題複雜化了呢?   (三十一)125/5續明法師在「掩關以來,有了重戒的傾向」。請問 他「重戒的傾向」何在?   答:續明法師後來研究律學,也非常重視戒律,不但寫戒學相關文章, 而且在福嚴學舍辦學,強調要大家持午。   順為一談「持午」的道理。持午是好事,但也要知道持午的原理。同 學們有許多是持午的,我自己本身也曾持午好幾年,了解諸位想要持午的 心情,也知道持午在修道生活中的好處。   如果工作份量不多,而身體也沒消化器官潰瘍之類的特殊疾病,那麼, 中午以後不進飲食,身體可以輕安敏捷一點,也可達到清心寡欲的效果。 所以,律典中也說:持午有少睡眠、少疾病、少下風(排氣)、少淫欲等 等好處。   可是「持午」戒在印度是有制戒背景的。早期佛陀帶著釋子沙門在恆 河兩岸活動,沒有特別規定持午。後來因迦留陀夷傍晚時分入城乞食,驚 嚇到一位孕婦,竟致流產,當時世人譏嫌:「外道沙門都還知道過午不食, 為什麼釋種沙門卻沒有這個觀念?不知羞愧,早晚都乞,貪婪無厭。」所 以,佛陀才制定這一戒律。當時有比丘還是持反對態度的。由此可以看出:   1. 當時的印度宗教界,早已存在過午不乞食的慣例,佛教在成立若 干年月以後,才因事緣而接納了這個慣例。   2. 從現實環境來說:當時的僧伽藍大都遠離聚落。為什麼要這樣呢? 因為比丘們修習禪法,避免吵雜的聲音以及人群的干擾,所以一定要與聚 落保持距離。而乞食則須要走入聚落之中,聚落跟僧伽藍是有段距離的。 天氣熾熱時、大雨時行路的勞苦且不說,一天若吃個三餐,來回三趟就疲 倦,不用修持了。所以,事實上每日也必須但乞一食以減少外出。只是原 先沒有嚴格規定:出去乞食,一定不可以超過中午。   3. 就居士的立場而言,出家人如果三頓飯都跑到他家去乞食,確實 也不勝其煩。如果一天一餐,大概還比較有提供的興緻。看沙門什麼時候 來到,做好一些食物,準備請他們吃──不只是釋種比丘,對其他的沙門 他們也會布施。在印度,以食物供養沙門,這已是一種習俗了。   在中國環境就不同,慢慢走向寺院炊事的形態。因為沙門走上街頭乞 食,並不為中國社會所接納,他們容易被認作乞丐。既然是寺院炊事的形 態,就不會有剛才所說的乞食干擾居士或來回奔波疲累的問題了。換句話 說:持午的外在因素消失了。再者,在中國,出家人的生活習慣,也被因 緣牽制而有所改變。古印度比丘除了乞食以外,就是坐禪、經行、思惟法 義、互相論議。中國的出家人事緣卻比較繁重,必須服務大眾,而有勞力 的作務,在這種情形下,如果過午不食,有時勞務過多,能量耗損太大, 身體就不能堪忍了。   即使持午的外在因素消失了,但持午還是有前述「少睡眠、少疾病、 少下風、少淫欲」等等內在因素的好處。在環境許可的範圍內,值得奉行。 所以事緣少而專力禪修的沙門,還是不妨持午。   但是若把「不持午」當成是罪惡的事情,我是持保留態度的。因為, 我覺得持午要考慮環境因素,衡量身體狀況。如果工作粗重,不能不進食 以補充體力,則不妨把它當做藥石。還有,如果要吃飯後藥,怎麼能不吃 食物,而把藥直接吞下去呢?這樣胃容易受傷。如果為了持午就不吃藥, 那對身體會有什麼好處呢?吃藥是有時間性的,不宜一個上午把三次份量 的藥吞光。再來,要是得了消化性潰瘍,醫囑要少量多餐,哪能一日一頓 了事?因此,要衡量自己的時間、體力、健康情形,不要因為上述情形無 法持守本戒,而有一種罪惡的感覺。   講到「罪惡」,或許有人認為:「早上諸天食,中午諸佛食,下午畜生 食,晚上餓鬼食。」晚上動鍋碗瓢盆,會引起餓鬼的飢腸轆轆,以此證明 持午的必要。   對於此說的來源,我也不大能肯定。如果說「早上諸天食」。但四王 天上一日,人間五百年,那怎麼去換算呢?依人間時日計算的話,諸天要 吃幾頓早餐呢?「中午諸佛食」且不說,「下午畜生食」,畜生難道沒有上 午吃的嗎?這根本不合理。這種說法的可靠性,還是值得推敲的。 二、〈我懷念大師〉問題整理   (一)300/6〈評破守培上人讀唯識新舊不同論之意見〉,「唯識新舊」 是什麼?差異在哪裡?   答:「新」是指護法、戒賢的系統,也就是玄奘所翻譯的唯識經論;「舊」 的是指地論、攝論宗的系統,是真諦、菩提流支翻譯的唯識經論。兩者的 差異等將來講唯識學時再細談。   (二)304/-4「洵堪為學者探究之一異門方便」,是什麼意思?   答:「洵」是真實的意思,「堪」就是能;所謂「異門方便」,就是另 外一種途徑、方法。本句意即:真是能夠做為學者探究的另外一種途徑、 方法。   (三)304/-4講到太虛大師「對於教理的歷史研究,在大師晚年的 心境中,雖非傳統的研究法,但決不如某些人所想像的『不可以』」。這是 什麼意思?   答:傳統的佛教,不重視歷史的研究法,導師從源頭探求佛法,用的 當然是歷史研究法。虛大師心目中並不反對導師對唯識研究所採用的史學 方法。   導師曾提到:「虛大師對我說:『有些話點到就好,不要說得太白了。』」 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話講得太白了,會讓別人動搖了他原來的信念吧! 大師可能會有這樣的顧慮。   導師對印度佛教的思想源流與發展剖析甚明:唯識思想是後來逐漸發 展,而到中期大乘佛教時代才發展完成的理論。虛大師的胸襟是海納百川 的,如果他反對的話,就不會跟導師說:「這個日本人寫過了,不用再寫 下去了,書名改作《唯識學探源》就好了。」   (四)305/-6「我以為大乘佛教,先是性空唯名論,次是虛妄唯識論, 後是真常唯心論。」導師為何與虛大師所判攝的不同?   答:先性空、後唯識,大師與導師二人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到底真常 先出,還是性空先出呢?兩人的看法就不同了。太虛大師從中國傳統佛教 的觀念出發。中國佛教的主流思想是:「本自具足,不假外求」的真常唯 心論,大師認為這是最圓滿、高深、偉大的。但是導師的看法,可從下列 觀點得知:   1.以教理而言   導師認為:真常唯心學說不符「緣起」正見,而且有論理上的漏洞。 真常唯心是眾生心──眾生比較容易接納這一類的內容。這是同樣的道 理:人比較喜歡聽「人性本善」,不喜歡聽「人性本惡」,真常唯心論與「人 性本善」論,都有「為人生善悉檀」的成份。以佛法本質而言,把握「緣 起」意義最徹底的還是大乘空宗,所以導師比較同情空宗,認為空宗較為 圓滿。   2.從實際的分判而言   虛大師認為:真常唯心的「法界圓覺宗」較早出現;《大乘起信論》 的流出,是馬鳴菩薩所造──馬鳴比龍樹生在前面,所以當然是真常唯心 論在中觀理論之前出現。可是當代學者對《大乘起信論》是否為馬鳴菩薩 所造?已打了個大問號。事實上古代就已有《大乘起信論》是「梁陳小兒」 假藉馬鳴的名義而作的看法。所以,導師從歷史考證的角度,認為絕對不 會是馬鳴菩薩所造的;從內容研判,該論的年代也晚於中觀與唯識諸論。   3.由教典流傳到中國的先後次第而言   印度大乘教典流傳到中國的先後次第,是性空經論先翻譯出來的。鳩 摩羅什時代已經譯出《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到了 梁陳期間,真諦、菩提流支陸續傳來唯識典籍。至於真常唯心的典籍,經 典較多,但晚於羅什年代譯出;論典方面,更少真常典籍,也還是比性空 經論晚些傳譯出來。所以根據譯典在中國的流傳先後來看,當然是先傳來 的先翻譯。以此推論,絕對不可能真常唯心思想先出現,一定是性空思想 先出現的。   4.以爭論的內容而言   後出的印度論典,可能會對先出的觀點表示自己的看法。所以,早期 的中觀典籍:《大智度論》、《中論》等,有對部派學說的批判,但沒有批 評唯識或真常思想的。稍後出現的唯識典籍裡,有許多是在批判部派佛教, 甚至會通或批判中觀見。真常系論典則常會引用般若經或唯識理論而加以 會通。這樣推論起來,絕對不可能是真常唯心在先出現。 三、〈掩關遙寄〉問題整   (一)395/-1「聖道耀東南」義?導師寫此偈的心情?   答:聖道耀東南的「東南」,就是指台灣,台灣在中國的東南方。導 師寫這首偈的心情,主要是指時局環境限制了,沒有辦法發揮弘化濟世的 志向。   在這裡我想補充解釋的是「折翮」。「折翮」的典故是出自於《高僧傳》 (大正50‧332c),鳩摩羅什對僧叡法師講的一段話:「吾若著筆作大乘 阿毘曇,非迦旃延子比也。」   迦旃延尼子是說一切有部的大論師,作《發智論》。本論與《集異門 足論》等六論合稱為七論。又,六論的義門少,故以「足」譬喻之,稱為 「足論」;本論則文義具足,故以「身」譬喻之,稱為「身論」。七論為說 一切有部之根本論,由此可知迦旃延尼子在部派佛教中作為「龍頭」的份 量。羅什說:我假使提起筆來做大乘論典,那是迦旃延尼子所比不上的。 由此可見他的自信與成就!   「今在秦地,深識者寡」:但是中國這個地方,對於大乘阿毘達磨的 價值,知道得太少了,格格不入,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折翮於此,將 何所論?」「翮」是翅膀,我就像鳥一樣本來自由飛翔,來到中國,卻英 雄無用武之地,像翅膀被折下來了(可以說是「龍游淺灘遭蝦戲,虎落平 陽被犬欺」)。這時無論講什麼,沒有人聽得懂,也沒有人看得懂,「乃悽 然而止」,於是他悽然停止了撰寫大乘阿毘達磨的想法。   親依就是真諦,導師這裡的「歎羅什、懷親依」,主要是指:時節因 緣使得他自己的理想抱負受到侷限而不能舒展,所以不如先隱遁起來,「居 易而待時」。 四、〈我怎樣選擇了佛教〉問題整   (一)302/-2 :「老、莊的哲理非常深徹,然而反造作的回復自然, 返歸於樸的理想,始終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答:人類文明是一定會與時推移的,不可能返本復原。畢竟目前面臨 的問題跟過去是不同的,如果一味沉緬在過去的歲月中,認為過去的歲月 就是一切平靜、安寧的,可是那種平靜安寧,即使擺在現在,也絕對不可 能平靜與安寧,因為現時代有現時代的新問題,不斷在產生,為了面對這 些問題,就不斷要有新的方式來應變,然後創發新的文明。人類文明的發 展過程也只不過是如此而已,不可能長久保留那樣原始的狀態,那只是幻 想而已。   距離就是美感,對於過往或是遙不可及的未來,都有一分神祕的憧憬, 如此而已。想想看,真正讓你自己回到三、四十年前的台灣生活,你都會 受不了。不要說別的,家裡沒有抽水馬桶,糞坑臭不可聞,光這個,你就 會覺得日子很不好過了。現代人當然有可憐的地方,但是文明進步到這種 程度,要回復到過去的狀態,是不可能的。   (二)303/-6「儒家雖不是沒有宗教的因素,而並不重視宗教。」儒 家的宗教因素是什麼?為什麼不重視宗教呢?   答:在〈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33/2)中,導師提到:他們有上 層的宗教。儒家本是宗教師,孔子是儒家的大成者,對於上層的宗教信仰, 也是有的。如「迅雷烈風必變」:看到聽到猛烈的雷電、暴風,立刻臉色 都變了,即感覺到天命之可畏,這也是一種宗教的情緒。   「鄉人儺」,儺音ㄋㄨㄛˊ,古時迎神來驅逐瘟疫的一種宗教儀式。 舉行此一儀式時,孔子「朝服而立於祚階」,穿上朝服,恭敬的站在祚階 上觀禮。由此可見孔子是有某些宗教情感的。   然而儒家又為什麼不重視宗教呢?再以孔子為例:孔子雖不是反宗教 的,卻有「非宗教」的濃厚色彩。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不能攝受人,又怎能攝受鬼呢?換句話說,還是以現實人生 為本,是人本而非鬼本的思想。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是此間的,而不是他方的;雖然重視 祭禮,但不說「神在」,而說「如神在」:假設神在,是妥協的,而不是求 真的;「未知生,焉知死?」是現世的,而不是未來的;「聖人以神道設教」: 是政治的,而不是宗教的。所以我們看得出來,他的宗教觀是人間的、人 本的、現世的、此間的、妥協的、政治的。他們會利用宗教作為統治人民 的工具,這是功利的宗教觀,重視宗教功利、庸俗的價值,而不是重視宗 教本身所帶來心靈提昇的價值。   (三)303/-4說是儒家「缺乏鼓舞攝引力,不易使一般人心安理得 (得失不變,苦樂不變,死生不變),而邁向光明的前途」。為什麼儒家不 能使人心安理得呢?儒學不是也有「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思想嗎? 不也能熏陶正氣,令人心安理得嗎?   答:儒家雖有這樣的理想,問題是:這樣的理想,它是怎麼去貫徹的 呢?如何讓自己有強大的力量,非作不可、不作不行呢?   實際在儒家傳統影響下成長的漢民族,與「富貴不能淫」的精神相去 甚遠。任何賭場,百分之八十的賭徒,都是華人;華人一有錢,暴發戶的 模樣就出來了,容易吃、喝、嫖、賭。像目前台灣風行大家樂、六合彩, 現在還有所謂的刮刮樂、馬上樂,樂成一堆!這哪像是有「富貴不能淫」 精神的民族?   可以看得出來:儒家理想即使高遠,實踐卻仍是有侷限的,不能為中 國開創更光明的前程。現階段的華人,文化體質須要改變,要有自我批判 與反省。   怎樣才能夠讓自己心安理得?比如:安於自己的所得,安於自己的福 份。佛教有「惜福」、「因果」的觀念,這要靠長期的熏陶,直接反映到對 人對事的態度上。今天中國時報登一篇我的文章。他們向我邀稿,要我寫 一篇有關「節約」的文章,我想到「惜福」的觀念。   現在一般人都意會到:地球資源有限,所以我們要節約,不然有一天 把地球資源揮霍完了,下一代子孫就沒得用了。我從佛法的角度說:不但 如此,其實我們的福份如果享盡了,就好像銀行裡的存款用完了,那銀行 裡再多的錢,跟我又有何干呢?我的福份如果享盡了,就算地球資源再豐 富,跟我又有甚麼相干?「惜福」,不祇是愛惜下一代的有限資源,也愛 惜自己有限的福報,這才是佛教完整的「節約」觀念。   如果你說:浪費資源,下一代子孫會遭殃。有人會想:橫豎我活了幾 十年,用得痛快就好了,我管下一代幹嘛?但如果說:浪費資源,是自己 損福,福享盡了,難免受窮受苦,那當事人可能就會稍微考慮考慮浪費的 後果了。所以,深信因果者,比較能夠在行為尺度上,知所行知所不行。 真能了解「惜福」道理的人,絕對不敢靠賭博來贏取別人的血汗錢,因為 他知道:沒有這個福份,卻揮霍別人的血汗錢,今天縱然他贏得了,未來 終究還要償還。   那些酸腐儒者可能又會說:「你們佛教就是功利主義,計較因果功德。」 其實,不要以為佛教只管計較功德,聖者是無住相而布施,無所得而惜福 的。只能說:這種「無住生心」的境界,離我們凡夫太遙遠了,凡夫還是 腳踏實地,先從知因畏果做起比較實在些。佛教也只不過是告訴我們這個 世間「因果不爽」的真實相而已。   儒家是不是能夠產生「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德行呢?我看也 只有少數有風骨的,像文天祥這樣的儒者才做得到。也因為有風骨的人太 少了,所以文天祥才能被傳頌千古!如果每個人都像文天祥,那還有什麼 英雄可言?   為什麼不能讓人「心安理得」?導師也提到:儒家是庸常、重現實的, 上焉者還能就此生而著眼於立德、立功、立言,下焉者往往過於重視現實 利益,所以對於生命的終極意義缺乏用心。   再者,理想雖然高遠,一般人倘若沒有修為,連孟子那席「養浩然之 氣」的話都看不懂,正氣從何養起啊?只有少數人的「士」可以做得到, 理想就不容易落實在庶民之間!這種情形,反而不如庸常之人因宗教信念 而產生力量。他們或則解明因果,或則相信神之賞罰,鼓舞生命向上向善 的力量可能會來得更強一些,會讓人對於現實的一切,奮發圖強,心安理 得,而不圖非分的名聞利養。   (四)304/-6基督教「階級愛的底裡,顯露出殘酷的仇恨」。是什麼 意思?   答:維融師說:這是「信者永生,不信者永火」。導師也提到:「『順 我者生,逆我者亡』,有強烈的獨佔的排他性;除屬於己方以外,一切都 要毀滅。」 (304/7)照此教義看來,走向地獄的會是大多數。所以導師才會說:「顯 露出殘酷的仇恨」。   不過基督教也有較溫和的教派。透過民主思潮的洗禮,他們比較有包 容異己的熱誠,甚至對自己教會過去排外的態度有所反省與檢討,比過去 較能善待異教徒了。事實上,現在是多元化的社會,基督教不可能一教獨 大,也不可能吞滅其他宗教,既然如此,何不跟其他宗教和平相處呢?民 主的思想,理性的社會,原就有互相含容觀念,這也是現代西方思潮的可 貴。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現在許多基督徒,也會從另一角度來詮解《聖 經》了。他們說:上帝愛世人──不但愛教徒,也愛非教徒。(八九、六、 十九 修訂於尊悔樓) 註釋 1.表《我之宗教觀》,頁302,倒數第 二行。以下各問題出處於問題前 同略《我之宗教觀》,並以「頁/行」表之。

妙雲集導讀(七)

單元二:宗教


宗教觀教學概述

◎ 妙雲集導讀(七)79年10月15日晚上8:10-9:00 主講:昭慧法師 記錄:如昱法師 整理:妙心寫作讀書會 閱讀範圍:〈我之宗教觀〉(頁1) 一、前言   宗教在人類生活中佔有很大的份量,不可能只是空洞的安慰和盲目的 欺騙而已。客觀而論,宗教不但有重大的生活意義,而且有不可思議的力 量。「宗教」是一門很深很廣的人文科學,舉凡各宗教之教主、教義、教 眾、教儀及教史,都是宗教學研究的範圍。   關於宗教觀,同學們也可以找些資料看看,譬如:中華書局出版的聖 嚴法師《比較宗教學》,資料豐富,比對各宗教的教義、思想、儀式等。 不過,在這個單元裡,〈我之宗教觀〉是比較宗教的類型、層次、原則和 宗教本質等問題。不可能談到各宗教的詳細教義、儀式、創始人、發展等。   在《我之宗教觀》裡,我只想詳細講述〈我之宗教觀〉,其他的幾篇, 可能稍稍會提一些「中國宗教現象與儒家」的重點,其餘的再看大家的問 題來回答。   〈我之宗教觀〉之所以需要詳細講述,是因為其中蘊涵的意義十分深 刻。大家在福嚴讀書的過程中,有關宏觀宗教的課程沒有開過,而且課程 範圍都在佛學本門,所以,我願意在有關「比較宗教」的觀念方面,向大 家多談一些。 二、〈我之宗教觀〉的教學方式及特色   我希望從〈我之宗教觀〉開始來看,當然也希望這篇文章的講授方式, 能夠帶給大家一個提醒:看一篇文章,要歸納其大意、要旨。我是以這篇 文章為範本,順便告訴大家:學習掌握每段大意,並歸納全文要義。   這篇文章有個特色:雖只有很簡短的文句,但裡面卻包含了豐富的內 涵。所以,有時必須把某一段文字再提出來作詮釋。   我們先看《我之宗教觀》(1/2)。一開始就說:「我是佛教徒。『我之 宗教觀』,是以佛教的見地來看宗教,看宗教的價值,看宗教的淺深不同。」 開宗明義說:「我是佛教徒。」這是導師的基本立場,與許多學者不敢自 稱是佛教徒,擔心信仰會干擾學術的立場不同。他是以佛法的見地來看宗 教的。   社會一般宗教學者的比較宗教學,並不以佛教的立場。但作宗教的分 類時,總不能把宗教分為:佛教是一類,基督教是一類,天主教是一類, 回教是一類。要知道回教、基督教、天主教,三者是同源而異流的,都是 一神教。   所以宗教分類,在比較宗教學上,還是要考量自己是站在那一個立足 點去談的。如果只是在陳列世界各大宗教,則宗教類別並不只是這幾樣; 如果是但談宗教的類型,那麼這幾樣的宗教,絕對不須要拆開來講。所以, 比較宗教最主要的是:看站在那一個立場來講述。導師是站在佛教徒的立 場,以他所認知的佛法來看待其他宗教。前提則是:肯定宗教的地位與價 值。 三、宗教的普遍   從空間上來說?   「從世界史去看,沒有一個民族,沒有宗教信仰。」(1/4)   從時間上來說?   「從古代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時代,沒有宗教。」(1/4-5)   廣遠時空之中,宗教是那麼的普遍,可見宗教在人類社會中,佔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宗教的範圍很廣。有史以來,人類即與宗教結下不解之緣; 可以說: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在於:人類有其他動物所無法產生的 宗教行為。「宗教」,唯獨人類有之。 四、宗教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接下來導師談到宗教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這決不是那些反宗教者所能打倒,也不是非宗教分子所可以漠視。」 (1/6)   在這裡我想特別比較一下,什麼是「反宗教者」,什麼是「非宗教者」?   (一)反宗教者的態度   反宗教者,不但對於客觀存在的宗教,完全抱持反對的態度,甚至用 語言、行動,強烈破壞打擊。表現出非理性的摧殘宗教之言行。如:毀壞 寺院、迫害教徒、制止宗教行為,干擾宗教儀式。   歷史上,如:中國古代的三武一宗法難,對佛教加以無情的摧殘,驅 逐僧尼,燒毀寺院、經像。又如:羅馬帝國迫害基督教徒,把他們殺害或 丟進鬥獅場給野獸吃。中共早期也迫害僧尼,命僧尼還俗,侵奪寺廟的財 產。現在已經改善多了,但利用的本質仍是不變的,表面上的反宗教行為 則是比較緩和下來了。   (二)非宗教者的態度   非宗教者,沒有強烈的宗教情緒,並未如反宗教者之強硬,還不至於 仇視或打倒宗教。他們雖然無法體會宗教存在的真實價值,但必要時也會 利用宗教的社會價值。換句話說,他考量到的只是宗教的社會價值──對 社會或政治的功能。   1.以共產唯物論者為例   像共產主義的唯物論者,照理應該是反宗教的,因為唯物論以為:一 切皆為物質之構合,即使是心靈,也不過是物理的反應,所以他們完全無 法同意宗教心靈的非物理現象。不過,現在他們發現到:宗教的存在,有 助於他們的外交──對於一些宗教國家,會有比較良好的外交關係;或者 發現宗教是社會安定的力量,於是開放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他們絕對是 以政治利益為前提的。   所以,不要看佛教像一盤散沙,還會有一點好處是:不容易遭受到政 治的猜忌,政治人物對佛教比較不容易猜忌。像星雲法師到大陸,還可以 被迎接到人民大會堂,甚至還見到楊尚崑,好不風光。可是,天主教的神 職人員到大陸去,他們可是盯得很緊,非常的排拒,因為擔心天主教會是 全世界一個系統,在國內倘若也有他們的教會系統,對中共來說,就不好 辦了。所以,他們對基督教、天主教徒的行動,還是非常打壓的。像去(78) 年,有些天主教的神父與信徒還被中共當局拘捕。這可以說是他們的教會 力量強大遭忌所致。中共本身有所謂的「三自愛國教會」,和梵諦崗的教 會系統是互不相屬的。   2.以中國古代的知識份子而言   再者,以中國古代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而言,多半是以非宗教者的心 態來接納宗教。就像導師的《我之宗教觀》(5/1):「或者如古人說:『聖 人以神道設教而民從之』。」(這句話與原文有點出入,原文是「聖人以神 道設教而天下服矣」。)這出自於《易經》「彖(ㄊㄨㄢˋ)辭」的觀(ㄍ ㄨㄢˋ)卦。「彖辭」傳說是周文王所寫,孔子作過「彖傳」來解釋「彖 辭」,所以「彖傳」也叫做「彖辭」。   觀卦「彖辭」所言:「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 而天下服矣。」參見〈觀卦彖傳〉:「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 天下。……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忒」是差錯、錯誤的意思。「四時不忒」,是指天體的運行,四季都 沒有什麼差錯。從天體運行的情形看起來,必然會以為背後有一個強有力 的神在操控著四時的運作,要不然那有那麼剛好的事情?於是產生一種對 神明的畏懼,因為這是一點差錯都沒有的,絕不會有任何特殊的例外出現。   所以,聖人看準了這一點,以神道設教,讓大家有敬畏神明的觀念。 神明的可畏,表現在那裡呢?表現在四時運轉完全不差錯的現象上。使天 下人都能夠服從於神道,其間接好處,就是使人民服從於帝王的統治之道。   原來,在中國古代聖王賢君聰明的腦袋中,認定宗教是君王鞏固政權 和安定社會的大力量。所以,對宗教的支持,是基於政治現實利益的考量, 而不是基於宗教真實價值的認同。所以,他們可以接納宗教,把它當成工 具(以神道設教),好讓天下百姓順從他們的統治。   宗教為什麼可以成為君王鞏固政權和安定社會的大力量?原來,皇帝 被稱為「天子」,是上天的兒子,他的統治,是上天的意旨;人民可說是 天子所牧之民,所以《管子》有〈牧民篇〉。一如牧童之牧養牛、羊,上 位者是人民的牧者,而下位者則是被天子所牧養的對象──從宗教系統建 立統治者的政治權威,告訴人民:「天命」就是如此,應該遵從天命。   這可以說是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典型態度,所以他們對宗教,採取一 種若即若離的妥協態度,像說:「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未知生, 焉知死?」似乎對宗教所探討的課題全然不感興趣。他們雖然是敬禮如儀, 另一方面卻又抱持著「保持距離」的態度,此所以孔子會有「敬鬼神而遠 之」的告誡。另一方面:「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當作所祭對象「好像」 存在,卻從不去探討究竟祂是存在,還是不存在。   這種妥協心態與西方的求真精神正好背反。西方人老是在為上帝之在 與不在而爭論不休,認為上帝在就是在,不在就是不在。中國人就很妥協, 不管祂在不在,把祂當成在就好了──這是中國知識分子大致的態度。   中國儒家的知識份子向來主導著中國的政治,中國的政治傾向從來就 是如此的,對宗教,絕對沒有像阿育王、波斯匿王、頻婆娑羅王這樣的完 全信受佛法,或像泰國國王一樣,梁武帝是絕無僅有的「菩薩皇帝」。至 於一般君王,還是以政治掛帥,考量政治利益而決定對宗教的接納與否。 五、結   我們不妨先拋開反宗教者與非宗教者的成見,以客觀的立場,同情的 態度,研讀本文,以對宗教的本質與宗教心靈的呈現,作多方面的探索。 (八九、六、二○ 修訂於尊悔樓)

自然生態


921大震與土地倫理(中)

◎1999.11.21 講於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的實踐」活動 主講:陳玉峰老師 整理:妙心寫作讀書會 陸、921大震幻燈片解說   現在,我用幻燈片來說明。  一、台灣島的前世與今生   電線桿上那句話是真理──天國近了。因為全世界所有看得到的東 西,以前都沒有存在過;今天看得到的東西,也總有一天會消失──成、 住、壞、空,劫數非劫。   首先,我們先來探討台灣島是怎麼形成的?因為整個地球四十六億年 來,其本身的內部對流,地函的熱升冷降。熱能不斷往上冒,走動的速率 與指甲生長的速度一樣快。當你每個星期在剪指甲時,就知道地球已經動 得這麼長了。因為它往上冒,所以有裂開來的地方。整個地球有很多裂開 來的線,包括穿越大西洋的中洋脊。如此不斷裂開來、冒上來,然後冷卻, 形成所謂的「地殼」。   地殼薄薄的一層,讓人感覺不出它的存在。因為地殼的厚度,只不過 是幾百公里,甚至是幾十公里,跟地球的直徑比起來,較之蛋殼與雞蛋的 比率還小。事實上,所有地殼都是流體,只是突然比較凝聚而已。如果是 這樣,整個地球豈不是海洋都消失,通通成了地殼?其實不然,也有再往 下隱陷入地心的地方,稱為「隱沒帶」,環太平洋一周。整個地球有吃進 去、再上來,所以一直在循環。而臺灣正位居環太平洋最大火圈或地震帶, 也就是大地隱沒入地心的一環節,卻發生帶動板塊擠壓而抬升,故而下陷 或抬升,從來都是臺灣之所以存在的成因。因此,「天國近了!」就是這 個道理;只是人生太短暫,難以理解而已。   所謂的「隱沒帶」在哪裡?從美洲的西部海岸經阿留申群島、千島群 島,到日本、韓國附近、琉球、台灣、馬尼拉,一系列下來就是吃進去的 地方。換句話說,臺灣正位於吞噬一切的往地心之路。所以台灣是地球的 地獄門,我們是在地獄門口。既然這樣你會覺得奇怪,那台灣豈不就一直 掉下去,怎麼會再上來呢?矛盾就在這裡(與台灣人的矛盾性格一樣)! 就因為是吃進去的部位帶動了地殼板塊的走動,在吃進去的部位上經常引 發吃陷兩板塊的碰撞擠壓,有些時候沉積被吞噬,有些時候卻被擠上。它 一方面要掉下去,一方面要擠上來,如此上上下下大跳生死舞。而且有歷 史以來,可能已經跳了三次。   那為什麼會上上下下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台灣是位在要掉進去的地 方。以兩根趕麵杖為例:將圓棍弄點水、沾土沙,上面會附著沙粒,再把 兩根杖子併在一起,然後轉動,附著在上面的土沙,有時會隨著杖子滾進 去,這就是在下沉的時候,有時上面的土沙會相碰,就擠上來。   我們現在正是往上擠的時候,所以有人問我:「聽說台灣島會下沉, 會山崩地裂,對嗎?」前陣子地震時,高雄可能比較沒有那種感覺,南投 就真的是杯弓蛇影,簡直令人相信台灣島要下沉、消失了。我說:「當然 會下沉,但是現階段絕對不會,現在一直在上升。因為菲律賓海板塊不斷 掉下去,如此上上下下,台灣就像處在地球的生死門,上上下下大跳生死 舞已經好多次了。因此,所有今天你所看到的景物,總有一天會消失。」   由此可知:「從來,我們不曾真正擁有過什麼,我們的內心也無需拚 命的叫囂,我們失掉什麼!」921有地震嗎?有嗎?  二、形成臺灣島的機制──地震   現在的台灣島正是650萬年來,最後一次的蓬萊造山運動所形成的。 也就是說,之所以有台灣島,就是地震所造成。而台灣島最近是正在上升。   至於如何上升?我以前總是說,是用跳的──地震。我自己說了還不 太相信,這次921一看,跳得一塌糊塗,只不過人生百年太短暫,以致於 我們忽略真正土地實質的脈動。這回我終於清楚整個台灣島。   畫斜線者是地震裂開來的地方。這種紅點稱為淺震,深色的叫深源地 震,地震特別多。或許你會質疑,為什麼地裂開來的地方,地震反而比較 少呢?其實,是因為那裡沒有測站,不是地震比較少。   地震形成的原因,比如:在台灣最多的是逆斷層,可是在夏威夷最主 要的是火山爆發。   為什麼台灣島會不斷有地震?因為台灣島的形成,就是靠地震來的。 有人會反駁說:「陳老師你講錯了,地震是果不是因,地震是因為擠壓的 關係而上來。」可是對我來講,地震和擠壓是同一件事,所以這不是因果 關係,我認為:沒有地震就沒有台灣。   地震時菲律賓海板塊往上擠。菲律賓海板塊就像人的下頷,歐亞大陸 板塊則是上頷。我請問各位吃東西時,上頷有沒有動?上頷有動,就是小 精靈那種吃法啦!在演化上如果人吃東西時,是上下頷一起動,眼睛就會 模糊,吃東西時就是最危險的時候,可能會被野獸吃掉。   所以,打這個比喻就是說:下頷就相當於菲律賓海板塊,咬合上去, 撞到上面這個層次,咬上去的部分塞進去,菲律賓海板塊的地質比較重, 結果就跟歐亞大陸板塊,像兩隻手的虎口相撞一樣;北部的地方──菲律 賓海板塊沉到下面,南部的地方是菲律賓海板塊在上面。台東海岸山脈是 菲律賓海板塊的地質,跟歐亞大陸板塊的地質不一樣。這個碰撞最主要是 由東南推向西北,所以台灣島其實是一直在傾斜。   這道板塊力量從哪裡來?是從地函。板塊它每一年會長幾公分的在移 動,就像你的指甲生長的速度,換算出來相當於每一年生長七公分,也有 人計算是八點二公分。這道力量一直在擠壓,為什麼?因為上面已成硬塊, 下面的流體一直擠到上面來,就像這張桌面一直擠,擠到最後一定會裂開, 因此形成所謂的:「逆衝斷層」,而產生地震。   現在物理研究終於證明:當固體兩邊加壓,什麼時候裂開,在哪裡裂 開,已經證明無法預測。   你們說台灣現在不是在研究嗎?但就純科學來講,那是不可能的事 情,現在只是研究預測在斷裂之前其他的副作用而已,沒有辦法像預測兩 千年以後的月蝕、日蝕,準確到0.000幾秒,準確到真的是分秒不差。   但是地震證明是純物理不能預測的,生物學家則更糟糕,因為,現在 的物理學家可以預測兩千年後的日蝕、月蝕,生物學家卻沒有辦法預測兩 千年後大象的鼻子長得是什麼樣子;因為生物是超越了物理的預測能力, 事實上是不可能預測的。   可是,這累積的力量一直上來之後,累積在上面;那麼,台灣的地震 將會越來越大。為什麼?因為山越來越高,堆積的地層愈厚,要動起來, 就需要更大的能量。這樣一再地推擠,台灣就是這樣跳起來的,問題是它 推向東方,所以台灣島的頭會往東跑。如果台灣像一隻金魚的話,頭希望 逃向太平洋,尾巴卻朝向中國,好像在啟示:那是個骯髒國,還是快跑比 較好。但是最大的悲劇,就是跑不掉!   從現存台灣島的地層看來,第一次台灣島冒出海平面大約在恐龍滅絕 的6500萬年前,隨後又被吃進海溝而完全消失;現今台灣島的隆升運動, 則始源於650萬年前,當菲律賓海板塊碰上歐亞陸板塊之際。可是,直到 大約250萬年前才跳出海平面,更且在100萬年以前的幾十萬年間,地震 得很頻繁,上躍跳得很迅速,以致於大量的落石堆積在超過百萬年前古台 灣島的海岸線附近,形成新的堆積礫石地層,厚度達數十至百餘公尺。約 莫在55萬年前,因擠壓持續,爆發了另一條西部造山運動帶,逐漸跳抬 出這些百多萬年前所累積的礫石,形成今之北桃台地經三義火炎山、大肚 山、台中盆地、大坑頭嵙山層、鹿谷附近,南下至高雄六龜。由於此一地 層係由日本人依據大坑頭嵙山的調查而命名,故謂之頭嵙山層。   臺灣島有史以來,地震就是形成臺灣的機制,沒有地震就沒有臺灣, 地震就是臺灣的本質。   所以我在嘉義演講時,有聽眾問我:「何處是安全的地方?」我回答 他:「沒有。」全世界沒有一處安全的地方,既安且全的地方,只有在─ ─「心」;只有在「心」的「如如不動」,絕對不是「不動如山」啦!「不 動如山」,這句話是不對的;事實上所有的山一直在動,每一分每一秒都 在動,只是你沒有感覺而已。  三、台灣斷層的形成及分佈   由於力道不斷地推擠,它原來一層一層的地層被推擠就會隆起,隆起 到一個程度擋不住就會斷裂;台灣島的面積增加了,多了一個斷層又多了 一個面積,一層一層好像三明治層把它切開來一樣;所以台灣西部幾乎都 是逆衝斷層。一個一個的形成,兩百萬年前形成水里坑斷層,一百多萬年 前又形成雙冬和哮貓斷層,其次是車籠埔斷層,接下來彰化斷層。彰化斷 層又分成好幾個斷層,所以每一次斷層錯動之後,是不是還會再動?當然 有可能再動。   現在有人在講活斷層、死斷層,這都是不大正確的名詞。從斷層裡面, 你也看得出來,它一旦錯動,是一整條線,所以地震的時候畫震央有沒有 意義?什麼叫震央?震央是一點,但裂開來是整條線。這次921地震錯動 開來的車籠埔斷層穿越線,每一秒大概4到5公里的速率,那一條線穿越 的地方,無堅不摧;但是有的是跳起來,有的是不動,所以兩旁房子的處 境截然不同。當然台灣除此之外,也有建築上的奇觀,就是同樣都在斷層 線上,有的房子一塌糊塗,有的房子卻安然無恙。   美國的救災專家去過阪神,也到過土耳其,來到台灣時一直搖頭。人 家問他為什麼?他說很奇怪,為什麼別的地方房子倒全部倒,在台灣一整 排倒了,可是就是有幾間不會倒,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這很簡單,因為日本是守法、按部就班的國家,該接五根鉚釘的 地方,絕對不會用三根;該施幾磅的力道,一定用幾磅。他們絕對不會偷 工減料。但是在台灣,自己要住的,柱子一定用兩倍,別人住的,就什麼 汽油桶、沙拉油桶、舊報紙都塞進去。這就是外國人所不了解的台灣多元 文化。   斷層的基本走向通常是南北錯動,原來兩百萬到一百多萬年前,累積 的土層又擠壓上來,就是現在的大肚台地、彰化八卦台地到高雄的六龜, 通通是這個山層弄下來,只要是在錯動的時候,就是地震;所以台灣島完 全是地震所造成的:沒有地震,就沒有台灣。很可惜的是,為什麼到今天 台灣人還不了解這些?   有一家廣播電台來訪問有關地震的問題。主持人一聽到我說:「台灣 是永遠的搖籃。」便直呼:「怎麼講得這麼可愛!人家講得都很可怕,為 什麼你會將它形容成搖籃?」我說:「沒有地震就沒有台灣,真的是永遠 的搖籃;而且住在地球的生死門。只因為我們的生命太過短暫,所以無法 理解。」   這張圖就是台灣五、六十條的斷層,大家一看到這張,通常就會找自 己家位在哪一條上。如果你想看哪一條比較安全,那麼中央山脈都沒有斷 層線,豈不就是最好的居住地?其實不然,只是因為那裡沒有研究調查而 已。這張圖只不過是一百年來,最會地震和大地震的地方,我們把它整理 歸結成一張圖,就是台灣強震地帶──嘉義、豐原到苗栗,以及花蓮。   我以前買房子的考量,第一件事就是看地震圖;但是,這只是短暫期 間適用。為什麼?這是歸納近一百年,如果歸納兩百年就不是這張圖。有 句話永遠是對的:「風水輪流轉,福地福人居。」   當初我們在調查車籠埔斷層時,傳聞台中縣太平市頭汴坑的地理風水 非常好,而且有條龍脈;921終於證明:龍脈就是車籠埔大斷層!  四、斷層線巡禮   接下來就是斷層線巡禮。   (一)太平   一江橋,位於台中縣太平市頭汴坑。我在九月二日經過這座橋時,覺 得應該把它拍下來。為什麼?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會不見,這下可好了,真 是烏鴉嘴啊!我很仔細地拍它,連每一根橋墩都拍,因為我一直覺得它會 消失。九月二日拍完,九月二十一地震來了,這一座橋就這麼逆衝上來。   一江橋這裡有個海釣場,地震時一撞隆起,這是逆衝衝上來的結果。 這個地方的柱子,受到撞擊後位移,橋身由原地向台中市方向移動了五、 六公尺,同時這個力道衝上來,把原來平地的地方擠高五公尺。你看,原 本一樓的變成了二樓,整條路就這麼被舉起,力道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我是做這樣的解釋:我不認為這是逆衝斷層。為什麼?這是橋 撞上來的,因為在河谷的地方,逆衝不該是這種衝法。地震時如果是同一 座山,上下跳或左右晃,至少還比較安全,如果隔一條河流,就是不同的 界址。當兩座山這樣搖,然後慢慢地會因不同界址而錯動開來,結果變成 相撞。這一相撞的結局:力道變成兩倍。所以台灣的橋樑最大的問題會出 現在這裡:橋樑連結分隔兩陸塊,地震之水平搖動,可能因一致晃動轉變 為加成對衝的效應,致令脫離橋墩而下掉。地震時會有這種加成衝擊,原 來是五級的變為十級的效應,就是這樣來的。   那該怎麼辦呢?我認為台灣的橋樑要在每一區段加裝可以水平位移的 鉅型彈簧,就像汽車的彈簧;而且入夜後要點燈,地震時能見到整座橋像 水舞一樣地跳;這麼一來,有抗震的效應,且兼具美觀效益。   這個衝上來是整個冒上來,所有的橋往上衝,結果另一端就掉下去; 因此,整座橋的一段一段,都變成邁向天堂。頭汴坑溪也是一樣,這裡衝 上來,上升了兩公尺,原本在該區的樹,就往下走,掉落的泥土將頭汴坑 擋住,形成所謂的「堰塞湖」。一座小型的堰塞湖,他們馬上搶通,因為 怕又堵起水來。在這旁邊有座道教的廟,也是整間全垮了。因為它是在斷 層線上,你瞧,鐘樓整個掉下來。台灣的建築物最大的麻煩就是在這種地 方,建築學上稱為「軟腳蝦」。   什麼叫「軟腳蝦」?地震永遠找最脆弱的地方下手。你看這間廟,一 根根的柱子,假使有幾面牆,我保證地震時這棟不會怎麼樣。可是,只要 出現這種柱子的,就會有問題。原來這是台灣獨到的建築文化。   以前台灣很窮困,雖然俗語說:「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但是以 前的人不會那麼自私。台灣有西北雨、西曬,所以民眾在蓋房子時,會在 屋前留個騎樓,讓過路人能避免日曬、雨淋。所以就這樣形成台灣建築的 特色──「騎樓」。日據時代之後,騎樓越蓋越高;越蓋越高的結果,恰 好變成建築上的致命傷──軟腳蝦,全死在這裡。   因此,百分之八、九十的房子,全部死在一樓,整棟房子一樓全消失。 至於圓形建築的納骨塔則毫髮無損。   這一道斷層裂開來的線,就沿著台中的車籠埔斷層掃過來,掃到大溪。 如果那天晚上能夠有部紀錄片,從天空拍下來,將會看到台灣的土地從一 個地方裂開來,所到之處無堅不摧,就像炸彈炸過一樣。這一道裂過來跑 到大坑,像這間土确厝在瞬間就被夷為平地。   這間房子的主人姓廖,我開車經過時,不知道那邊有一間房子,下車 和他一聊起來,才知道原來那是他家。我問他:「你家在哪裡?」他說:「不 就在這裡。」現場還真叫人看不出來。他接受訪問說:「那天晚上地震開 始時,我擔心妻子,就起身來看,結果一看:妻子失神地楞在外面。」我 說:「為什麼?」他說他太太很早就就寢了,凌晨1:47黑漆漆的,在大 震的一剎那間,房子整個就垮下來。因為他妻子睡在冰箱旁邊,所以沒有 被壓到。他太太心想:「怎麼一晃,人一醒,天就亮了。」然後,他太太 呆呆地走出來,自忖道:「奇怪!我是在作夢嗎?我家在哪裡,怎麼都看 不到呢?」他自己說得哈哈大笑,我們在一旁也跟著笑了起來。   他問我是來幹嘛的?我告訴他:「我們是來做調查的。」他說:「那你 等等。」隨即將手伸進土磚堆中,挖出三罐啤酒要來招待我們。他家門前 就在斷層線上,地裂開來,前面的溪溝土壤液化,於是沙就噴出來了。我 問他:「那你接下來有什麼打算?」他回答道:「我們不管政府啦!我就在 原地重建啊!」我說:「斷層在這裡,日後也會有危險。」他告訴我:「不 然鐵皮屋可以嗎?」說得自己也樂了起來。他說:「我們不指望政府啦!」 這如電影情節般地在展現的,其實正是台灣歷來的無政府主義的一種幽默 悲劇。可是,在這裡他沒有掉眼淚,沒有做什麼。   (二)集集   來,我們往集集!這一棟12層樓是餘震6.8那一次才倒下來的,你 不要把這一棟看成是四層樓,你從後面看就知道,好像是炸藥炸過一樣, 現場只壓扁路旁的一輛計程車而已。那幾天埔里及其沿途根本無法想像, 簡直完全無政府,所有的道路都是這樣,不是崩裂就是垮陷,要不然就是 跳高起來;而且更多的是:靈車一直在跑。   這一次發現最多的問題是什麼?政府在鑑定到底是全倒還是半倒,就 產生很多問題。像這間應該算是全倒,還是半倒呢?這一次台灣的建築最 多的現象是什麼呢?就是可以直接從公路走到民房二樓,因為一樓沒了。   日月潭有一位神父跟我們講,1點50分時,他看到日月潭的奇景: 日月潭的潭水驚濤駭浪,被激高的潭水像在放煙火一樣。原先我以為日月 潭在水裡,是很安全的。結果恰好相反,日月潭的水被激高兩層樓以上(有 的說十幾公尺);各位拿個臉盆弄些水晃動看看,那就是日月潭地震時的 情形。然後光華島當然垮下來,旁邊也一樣都倒了,日月潭的大池馬上裂 開來,旁邊的天廬飯店當然就垮掉了。   (三)九份二山   我們繞到九份二山,從這條線過去的,他們認為是震央。所謂的震央, 其實那都是不對的概念。這個地方受災戶十四戶,死去四十人,活了二人, 現在還有十幾個人沒有被挖出來!因為掉下來的土石填高150公尺,造成 救援上的困難。鹿八百多隻活了四隻,狗十三隻活了一隻。這是垮下來的 邊緣,這以前都是高度土地利用的地帶。我在地震後第二天去,走在這裡, 就像走在布丁上面,因為還一直在晃動,又地震又下雨,實在好恐怖!   台灣的山,很多都是類此的「單面山」,就是地層的「順向坡」。它原 來上面幾十公尺處,另外有很多地層。它是整個上面沿著紋理這個順向坡, 中間有個地方裂開,所以整個下滑。這些滾滾土石原都是在那邊的,這整 個山移走下來,摩擦的力量把岩石也都磨成粉末狀。右邊也是一樣,你看 這就是黑色砂岩磨成的。這些本來都在那邊,這房子是從那邊過來的,走 了一公里多,如果平常而且能夠平安的話,大概像雲霄飛車。這整個下來 就把河流堵住了,形成三個堰塞湖,這也是一樣。從這邊整個下來,絕大 部分是淒淒慘慘的,比較常見的是都看不見,因為被掩蓋了,能夠看見的, 都是還好的。   你看就是這種石頭,在摩擦時磨成粉狀,我在第二、三天到達時,那 種死亡氣氛的感覺,真的是邪靈;我是到現在才講,以前怕會誤導人家都 不敢這樣講。   大家知道地震到後來是震到什麼程度嗎?一開始9月21日我在鎮西 堡海拔1700公尺左右的山頭。那晃的方式當下的感覺,馬上讓我聯想到: 終於來了,慘了!但是我都沒有起來,我就是躺著讓它晃,因為我直覺判 斷:這裡不是所謂震央的地方。可是你知道第一次那種晃動,搖了大約二、 三十秒,那種情形就像是把人抓起來,一直摔你的頭一樣。我唯一的感覺 是預測下一個階段,是地裂開來或山崩下來?坦白說,在剎那之間,那幾 秒中唯一想到的是:等死而已。   像你們現在聽震災守則:地震的時候,要馬上去關瓦斯、關電。 如果是這樣,可能會被關死在裡面,事實上那都是不對的觀念;大家都教 學生把書包拿起來頂在頭上,那是不對的!你知道電話害死了多少人?冰 箱救了多少人?震災守則是不能人云亦云的。   真正在地震時,是要把所有的感覺提升到高度靈敏的狀態,然後鎮定, 剎那間就要爆發行動力。而那剎那之間就是生命的生死之交。絕對不是把 眼睛蓋起來,又不是鴕鳥、烏龜;更河況,牠們也不是這樣的,說這種話 侮辱了牠們。其實,關閉水電、瓦斯這一類的工作,應該早在整個公共設 施中規定,一旦超過怎樣的負荷,就會自行切斷,不須民眾再去費心。(待 續)

921的省思

     ──日月潭

  美麗的日月潭,在921大震中容顏遽變;昔日著名的觀光景點,現在 卻成為「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的最佳寫照。   原本,隨著週休二日全民旅遊的風氣日盛,國內旅遊數量逐漸攀升。 然而,這一切,卻在瞬間幻化成泡影。   大震後,舉世聞名的觀光勝地──日月潭,多處景點嚴重受創,數棟 觀光飯店倒塌、傾斜或地基下陷,處處可見斷垣殘壁;其中,日月潭的地 標光華島受創最重,島上的玉島祠碑、月下老人像、十多棵龍柏,無一倖 免於難。對此,觀光局擬將建設經費,先行挪用重建日月潭,並將其由省 級風景區提升為國家級風景區,期能再造日月潭風華。   日月潭水庫的「頭社」與「水社」二壩,在地震後出現大小不等七條 裂痕、壩頂及路基龜裂和下陷等異象。經濟部蓄水庫安全評估小組,在實 地勘測之後,發現壩堤上方道路有一處路面經擠壓隆起,橫向砌漿層經地 震衝擊後,施工縫擴大至約五、六公分,地下水位測量孔樁則有上昇情況; 雖然,專家表示暫無危險,但如不緊急補救,後果將不堪設想。有鑑於此, 為免日月潭水庫潰決,影響南投、彰化、雲林等三縣民眾安全,有關單位 作出緊急安全防護措施如下: 一、洩洪讓水位由748公尺降至742公尺的安全水位。二、將瀝青灑 入裂縫中,希望經由瀝青的黏性緩和裂痕擴大。   此外,中央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在921大震時應聲倒地,氣象站附 近地面嚴重龜裂,54個分布在中部地區的觀測站資料無法送達。由於南 投縣的氣候狀況原本就極不穩定,因此才會在日月潭設立氣象站,以便在 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狀況,防範災情;若是氣象站遷址,南投縣的氣候、雨 量、土石流等狀況都只能靠中央氣象局提供,在時效上有不小的差距,間 接影響未來的防災救護工作。不過,氣象站是否在原地重建,或是遷址, 都還須經相關單位鑑定後才能決定。   值此之際,先住民文化的保存問題,亦當在此次重建中檢討、改進。 日月潭地區是先住民邵族的世居地,因日月潭圍築水壩,其家園遭水淹沒 後,族人才遷徙至現址德化社生活(現存總人口數不及三百人)。而作為 邵族信仰中心的最高祖靈聖地──光華島,也在此次災害中慘遭蹂躪;更 遺憾的是,邵族文化中的神聖信仰意涵,從未獲得應有的尊重,在發展觀 光與經濟的需求中,一直被大眾所忽視。因此,在規畫日月潭為國家風景 區時,必須尊重先住民的聲音,重拾邵族文化資產,方能開展出日月潭的 新契機。

藝文資訊

八十九年度人間佛教教師研習營招生

主 題: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 宗 旨:拓展教職人員的精神領域,豐富生活內涵,並淨化心靈。 研習內容:包括台灣文學、生態、歷史、佛法及藝術等。 研習時間: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十七日下午一時卅分起至七月廿一日上午十二時止。 研習地點:小東山妙心寺。(台南縣永康市勝利街十一巷十號) 參加對象:中、小學教師。 名  額:六十人(額滿截止) 指導單位:台南縣政府教育局。 主辦單位: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協辦單位:小東山妙心寺附設慈恩護法會。 報名方式:1、通訊報名:台南縣永康市勝利街十一巷十號 〈教師研習營 收〉        傳真報名:06-3115713      2、簡章及報名表,函索即寄。      3、合格錄取者,寄發通知單。 報名日期:自八十九年六月一日至六月二十日止。 服務電話:06-3111099 附 註:凡參加研習學員請服務機關准予公假登記。並發給研習證明(四十小時)。 講師、講題簡介 講  師 │講         題      │現   職 張炎憲老師│從歷史看台灣社會的改變      │國史館館長      │    ──邁向二千年的省思   │ 胡明芳老師│太極拳              │開元禪學院教師    李美婒老師│太極拳              │中華日報美術編輯;太極拳教練、裁判    傳 道法師│從人間佛教談佛教本土化      │妙心寺住持;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董事長、舌燦蓮? 彭瑞金老師│台灣文學面面觀          │淡水真理大學            吳勝雄老師│賞樹               │詩人 邱敏捷老師│〈台灣人間佛教比較〉之思考與回響 │高雄市小港高中                   薛順雄老師│賴和漢語舊詩的成就        │東海大學中文系  施懿琳老師│南都詩人陳逢源          │成功大學中文系             吳錦發老師│人在生態界角色的再思考      │民眾日報主筆;TOUCH電台主持人 王見川老師│從近代中國佛教到台灣佛教     │圓光佛學院教師      │    ─自社會事業觀察談起   │ 陳萬益老師│台灣女性的命運─呂赫若的小說   │成功大學中文系      │〈廟庭〉與〈月夜〉例釋      │ 陳清香老師│台灣的佛教繪畫          │文化大學史學系    施信民老師│為什麼反對核能發電?       │台灣大學化工系;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呂興昌老師│在地的台南聲嗽          │成功大學中文系      │    ─走尋百年台語文學總根源 │ 見 岸法師│佛教的人文精神與現代教育     │法印講堂住持;佛教弘誓學院教師

妙心人間佛教研修院

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選課公告

壹、選課事項 選課日期:即日起至八月底止 上課期間:89年9月至90年1月 說  明: 1. 每課程之選課人數,須滿二十人始能開課,因此,為方便統計人數、 確定開課及準備教材,請於選課截止日前選課,以便利作業。謝謝! 2. 出家師父,免費參加。 3. 每個課程,上課三十小時。課程費,每科貳仟元。選三科,優待一科; 選四科,優待二科;選五科,優待三科。各科全勤者,頒發全勤獎,以資 鼓勵。 報名方式:(請註明姓名、電話及所選課程) 1. 親自或通訊報名(寄台南縣永康市勝利街11巷10號)。 2. 電洽:(06)3115713.3111099轉  341洪翠憶小姐 3. 傳真:(06)3115713 4. E-mail:miaoshin@ms28.hinet.net 貳、課程介紹(依上課次序) 課程名稱:原始佛教 授課教師:翁煇蛟老師 上課時間:每週二晚上      7:30~9:20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研討《原始佛教》一書為主。該書涵蓋佛教與印度各宗教學 理之比較,如:對業力思想備取眾家之言,而後獨顯釋尊超越眾流之卓見。 另有代表原始佛教特質所在的緣起論、四聖諦、三法印、十二緣起、般若 與無我等,及修行方法──戒定慧三學,見解深湛平易。   藉由本課程,可以探討「原始佛教」之獨特勝義,及有關早期釋尊住 世的佛教原始風貌,極富創見與新義。   《原始佛教》一書與印順導師的《佛法概論》相互輝映,配合閱讀, 更能充分把握印度佛教史上,釋尊住世時的原始風貌。 研讀書目:   原始佛教(水野弘元著,郭忠生譯,菩提樹雜誌社出版) 課程名稱:佛法概論(下) 授課教師:傳道法師 上課時間:每週六晚上      7:30~9:20 課程內容: 一、探討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二、釐清菩薩道行踐歷程的先後次序 三、以《佛法概論》為主的道次第 課程名稱:俱舍學概論 授課教師:藍吉富老師 上課時間:隔週日      上午10:00~11:50      下午2:00~3:50 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要在探討《俱舍論》一書之要義。《俱舍論》是綜攝部派佛 學大義的〈聰明論〉。以「理長為宗」、「不落宗派窠臼」著稱於印度佛教 界。熟悉此論要義,可掌握部派佛教之人生觀、宇宙觀及解脫道,且可上 承原始佛教,下啟大乘思想。要奠定佛教的義學基礎,本課程可提供一適 當的入門途徑。 課程名稱:日文佛學文獻導讀 授課教師:陳玉女老師 上課時間:未定 課程簡介: 一、以日文佛學文獻為研讀內容。依文獻內容講解文法、動詞變化,以 明瞭內容大意。 二、學習將研讀之日文佛學文獻內容,翻譯成中文。

妙心寺七月份定期活動表

┌─┬────┬─────┬─────┐ │週│班  別│師 資│時間/上午│ ├─┼────┼─────┼─────┤ │一│ │ │6:45~7:45│ │至│健身瑜伽│邱雪華老師├─────┤ │五│ │ │8:00~9:00│ └─┴────┴─────┴─────┘ ┌─┬────┬─────┬─────┐ │週│班  別│師 資│時間/下午│ ├─┼────┼─────┼─────┤ │一│花藝設計│廖惠燕老師│7:30~9:30│ ├─┼────┼─────┼─────┤ │ │ │ │1:30~3:30│ │二│箏 藝 班│楊寶玉老師├─────┤ │ │ │ │7:30~9:00│ ├─┼────┼─────┼─────┤ │ │國 樂 團│李明鄉老師│7:00~9:30│ │四├────┼─────┼─────┤ │ │合 唱 團│陸一嬋老師│8:00~9:30│ ├─┼────┼─────┼─────┤ │ │書 法 班│郭恆志老師│7:00~9:00│ │五├────┼─────┼─────┤ │ │妙 雲 集│ │ │ │ │ 導 讀 │呂勝強老師│7:30~9:20│ ├─┼────┼─────┼─────┤ │六│佛法概論│ 傳道法師 │7:30~9:20│ │ │ 概論 │ │ │ └─┴────┴─────┴─────┘

妙心假日成長營暑期課程預告

圍棋研習(已額滿) ~從遊戲中增進智慧~    圍棋點線空間   鍛鍊數學能?    圍棋戰術戰略   開啟智力因子    圍棋理性細算   鍛鍊邏輯思考    圍棋中庸之道   開啟均衡感覺    圍棋棋形之美   培養美學感覺    圍棋禮節十則   學習尊重別人 對象:國小、國中生    或未曾學過者 期間:89年7月10日~9月1日 時間:每週一晚上7:00~9:00 兒童讀書 透過閱讀的學習團體 可增進自我的成長與超越 在閱讀天地裡 我們可以盡情地 發現不同的新鮮事 不僅可享受歡樂的童年 啟發想像的空間 更膾炙人口的歷史情節 發人深省的生活故事 淚水交織的成長記錄 驚險刺激的逃難過程 惜福感恩的走過 921 寬廣的視野 無盡的沉思 等待你的參與 對象:國小中、高年級 期間:89年7月10日~9月1日 時間:每週三晚上7:00~9:00 備註:閱讀書籍自備 美 語   美語在目前的國際化社會中已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美語課程”也正式納 入國小教育,如何讓孩子學得輕鬆又有效呢?   本班採TPR教學法及自然發音法,從遊戲中訓練“聽與說”的能力,小班制教 學,每個孩子有機會開口練習。 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生 期間:89年7月10日~9月1日 時間:每週一、四晚上7:00~8:00 備註:10人即開班 民族舞蹈班 內容:武功身段、民族身段(走步、肢體訓練、柔軟度訓練、國舞基本功)、舞蹈欣賞等 對象:國小、國中生 期間:89年7月10日~9月1日 時間:每週一、四下午2:30~3:30 備註:請自備鬆緊衣褲

關懷生命協會提供佛學夏令營

動物保護宣導講師

  當今動物保育、保護觀念已蔚為世界潮流,與佛教平等慈悲之精神不 謀而合。關懷生命協會特培訓動物保護宣導講師,提供佛教夏令營等活動 之講師及課程,以宣揚佛教平等護生之理念。 課程宗旨:宣揚佛教「眾生平等」、「慈悲護生」之理念,讓人與動物、      環境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以建設大乘人間淨土。 課程內容:有關「動物權」之理念、經濟動物的苦難、現今台灣動物福利      現況、動物保護運動的推展、人與眾生共享世界等課程及教學錄影帶。 課程時數:約2至4小時 若寺院道場舉辦活動需要相關講師,請洽: 關懷生命協會 釋傳法 電話:02-27534922 傳真:02-27634892 電子信箱:1catwn@ms15.hinet.net    

福爾摩沙文化夏令營

時  間:89年8月18日至8月20日 活動地點:妙心寺、臺南部份古蹟 對  象:國小中、高年級 招收人數:50人 費  用:600元(含餐點、保險、車資等) 活動目標: 1. 認識生長的鄉土,進而愛護這片土地。 2. 學習探索及傾聽先人的智慧。 3. 認識本土民俗文化藝術。 4. 增進孩子的人際智能及培養團隊精神。 5. 培養有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天(8/18) 日 期 活動名稱 8:30 相見歡 8:30~9:00 愛的叮嚀 9:20~10:40 心心相印 10:50~12:00 揭開面紗 12:00~12:30 饑嚕咕嚕 12:50~13:10 講古時間 13:10~13:30 小憩 13:40~15:00 小偵探─柯南 15:10~16:30 那嚕彎 16:40~17:30 古早童玩DIY 17:40~19:00 饑嚕咕嚕 19:00~21:00 童玩大車拼 21:10~22:00 戰鬥澡大考驗 22:00~22:20 悄悄話時間 第二天(8/19) 日 期 活動名稱 6:30~7:20 晨光序曲 7:30~8:30 身心加油站 8:30~17:30 遊臺灣第一城 17:40~18:10 饑嚕咕嚕 18:10~19:10 戰鬥澡大考驗 19:10~20:30 戲坪腳 20:40~21:30 腦力激盪 21:40~22:00 悄悄話時間 第三天(8/20) 日 期 活動名稱 6:40~7:20 晨光序曲 7:30~8:30 身心加油站 8:30~10:00 有「畫」要說 10:00~10:30 心跳一百 10:30~12:00 粉墨登場 12:00~12:40 饑嚕咕嚕 12:50~13:10 講古時間 13:10~13:30 小憩 13:40~14:00 美的旋律 14:10~15:30 蚊子電影院 15:40~16:20 心靈點滴 16:30~17:10 依依不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學佛者、圖書館、收藏家必備的工具書 《印順‧呂澂佛學辭典》隆重出版 佛教史學者藍吉富主編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出版

印順‧呂澂佛學辭典 藍吉富主編 歷時五年。 十六開本 每套三冊(絲光棉圓背穿線精裝) 本文1952頁 附錄、索引等83頁 工本費每套5000元 特惠辦法 (國外郵資另計)   贊助編印經費3600元以上,即贈送一套結緣。   贊助編印經費三萬元以上,即贈送十套結緣。 一、編輯緣起   印順法師與呂澂居士是二十世紀華人佛學界的二位菁英份子。他們在 古代佛學義海與現代國際佛學氛圍中沉潛數十年,對印度各派、中國漢地 諸宗,及藏傳佛學都有深入而精闢的見地。在當前這種「習於膚淺、務為 浮華」的時代潮流裡,像他們這種具備博大精深之佛學功力的研究者,是 難能可貴的。   正因為如此,「如何將這兩位佛學大師的研究成果儘快傳達給這一時 代的後學」,便是這部辭典的編輯構想。我們希望透過這部辭典,能將兩 位大師的研究精華快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使讀者在查索之後,立刻得知 他們對某一問題的獨特看法。這對於有意深入佛學義海者而言,不啻平白 握得兩支佛學寶鑰。從個人的研究角度來看,握此寶鑰,可以使自己的研 究快速入門、快速進階。從佛教的文化傳承角度來看,這更是促成文化之 良性薪傳的重要環節。 二、條目選取標準   本書是印順法師與呂澂居士佛學著作的精華集。所摘錄的文章片段, 是依據下列四個標準來選取的:   (一)該文是作者在佛學研究上的一種獨特看法。   (二)雖然不是獨特的看法,但能將古代難解、複雜的義理或史實消 化後,以現代人所能接受的文字表達出來。   (三)對前人所未注意的佛學領域所作的開拓式研究成果。   (四)其他值得現代研究者借鏡的各種新詮釋。 三、編輯目的   本書編輯的主要目的,是在幫助讀者較便捷、快速地找出這兩位大師 的獨特看法。因此,它不只可供初學者輕易即可窺見兩位大師具有深度的 研究成果,即使對學有所成的佛學研究者而言,也有相當程度的啟發作用 。多汲取他們的看法,對個人的研究成績相信必能快速增益。

活動預告

◎   妙心共修會   ◎

時間:晚上7:30~9:00 地點:妙心寺大殿 日期? 7/ 4(二)~7/ 5(三)大悲懺‧普門品 7/11(二)~7/12(三)金剛寶懺 7/18(二)~7/19(三)共修暫停 7/25(二)~7/26(三)藥師寶懺 7/31(一)地藏經(上)

◎ 慈恩護法會89年度 ◎

第六次聯誼暨慶生會 日期:89年7月9日(日) 時間:上午 9:30 開始 地點:妙心寺法緣堂  ~敬邀會員踴躍參加~

◎  妙心佛學讀書會  ◎

時間:89年7月9日(日)    晚上7:00~9:00 地點:妙心寺雲水堂 閱讀範圍:《佛法概論》第四章~第六章

◎ 觀音菩薩成道法會 ◎

日期:89年7月16日(日)    (農曆6月15日) 時間: 8:30 誦經   9:30 國樂演奏     9:50合唱團演唱    10:30 皈依     11:00 午供     11:30法師開示 12:00 午齋

◎ 人間佛教教師研習營 ◎

日期:89年7月17~21日 地點:妙心寺 備註:即日起受理報名,報名表請向本寺函索,歡迎教師報名參加。

◎ 傳道法師弘法行程 ◎

日期:89年7月25日(二) 時間:中午12:00~1:30 地點:交通部公路局總局 講題:成佛之道

◎  成長教育講座  ◎

日期:89年8月5日(六) 時間:晚上7:30~9:30 地點:妙心寺大殿 講師:吳錦發老師(民眾日報主筆) 講題:台灣原住民的文化

◎  地藏法會  ◎

日期:89年8月20日(日) (農曆7月21日) 時間:‧8月19日(六)下午4:30拔度召請,晚間7:30~9:00誦地藏經(上) ‧8月20日(日)上午8:30 誦地藏經(中)、(下) 11:00午供 12:00午齋 下午2:00三時繫念 ※此次法會不辦理皈依,欲拔度祖先者,歡迎隨喜參加。親自辦理或劃  撥皆可。即日起受理報名。一年一度報恩法會,請勿錯過。


    郵    撥:03388083 小東山妙心寺

  • 回到府城佛教網。
  •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