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是佛具足十號之第一號,如是不動不變之義,來是去來隨緣之義。六凡法界: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來而不如,以隨緣而來,三界受生,心為境動,見色被色動,聞聲被聲動,此心轉變不常,故曰來而不如。二乘法界:聲聞、緣覺。如而不來,以其分段生死已了,安住化城不動,沉空滯寂,得少為足。雖經如來呵斥,不肯涉俗利生,視三界如牢獄,觀生死如冤家,故曰如而不來。菩薩法界,非如非來,非同二乘,耽著涅槃,不肯從空出假之如。非同六凡,隨業受報,終日被境所動之來。而菩薩廣運慈悲心,往來六道,處塵不染,乘願利生,不住涅槃,不畏生死,故曰非如非來。佛法界,亦如亦來,故稱如來。不為一切煩惱所動,不被世間八風所動,觀察眾生,機緣成熟,示現八相,(下兜率、托母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般涅槃。小乘無住胎,大乘無降魔,了知魔即是佛)成佛,故曰亦如亦來。

然我是出家的佛弟子,但我並不只想忠於佛教,或其他的宗教主義者。所以當我敏察到,宗教的條文不能適應時代的須要,就會毅然的想從這桎梏的枷鎖中,掙脫出來。我深信偉大的佛陀,也必然會讚同這種作法的,所以佛陀才會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又云:隨方毘尼。

佛的目地是想依著佛陀的教誨,來提昇個人的道德與才華,而不是要憑藉佛菩薩的慈名來沽名釣譽。

類因為有優越感,而發生霸權。人類因為有貪瞋,痴而發動戰爭。

教如螢火蟲,在黑暗夜中才能看到它發出的光芒。

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生的道路不可能永遠是坎坷的,黎明之前必有黑暗,即可享受到黎明溫暖的光輝。

了高度智慧的人,他的身心必然平靜,不為感情所衝動,不為八風所震撼,不但能得到身體的健康,還能徹見生命之源,最高超人境界。

個立志做大事業的人,要提得起放得下,要有開闊的胸襟,要有遠大的眼光。一時的挫折算得了什麼,改革的事業,原本是艱鉅的,必須要有犧牲的精神。須知犧牲是施與而不是取得;受了一次挫折,也增加一分經驗,於人於事,也多一層的認識,則今日之失敗未嘗不是他日成功之母。

住!你面對的世界是一面大鏡子,你笑時,鏡中的人們也對著你笑哩......

滿的稻穗是低頭的。一個愈有成就的人,他愈懂得謙虛,愈知道自己的渺小與淺薄。

泊的人,不知名利,只知耕耘,不問收穫。生活的內涵往往是寂寞和單調的,但他能從寂寞中獲得寧靜,能自寧靜中培養定慧。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

中山說:「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佛教有輔政治之功,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陀主張不尚暴力的革命,而用溫和與悲憫感化的方法,來改良社會制度。

粒種子,如果不丟入泥土裡腐爛,則永遠只是一粒。如果丟入泥土中腐爛發芽,則可以有十倍百倍的收穫。這種犧牲自己,毀滅自己,而幸福後代與繁榮後代的精神,實在是非常偉大的,也是極為悲壯的。

陀說:「人生如一段旅程,死亡是回歸大地。宇宙是客店,逝去的歲月像塵埃,後浪追逐前浪,永無止息」。

教與其他宗教不相同點:一、佛法否認上帝造萬物。二、佛法要人人能修成佛,其他宗教,卻絕不許可人成為上帝。三、佛法是具有包容性和圓融性的宗教,其他宗教卻多半是具有排他性,和專橫性的。四、佛是無煩惱的大自在解脫者,其他宗教的神卻是有煩惱的。五、佛教是民主與理性的,但其他宗教多半是獨裁與獨斷性的。六、佛教的淨土與其他宗教升天是不同的。七、佛教的愛是無限的,其他的愛是有限的。

與生下來就是有罪的。這種思想在我信仰過程中,一直認為值得研究,因為那「罪」的形成畢竟是自何處﹖誰造成﹖誰賦予﹖如果歸之於上帝的安排,便沒有了「我」的一切了,既然連「我」的一切也沒有,那便不該有「罪」的發生。誰都知道,人生種種皆發生於「我」的一切言語和行為,而言語和形為的造成,也是發生於某些「因緣」變化中,而因緣的變化,正是我所造成的。由於這種邏輯的道理,使我深信一切歸於「因緣」的結成,便是人生現象的根源。

果世界,是由一位善良而全能的上帝創造的,祂在創造世界之前,已經預知其間的痛苦與不幸。果真如此,這一切痛苦與不幸都應歸咎於祂。

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論多麼迷惘罪惡的人,都不能將之摒棄於教會之外,而不加以撫慰,這是牧養靈魂的牧人,應負的義務。

謝明亮的光,但不要忘記,那沉著而堅毅地站在黑影中的燈臺啊!

說粗暴的話,只說道理和真實,不用言語和行為使人發怒者,我們稱之為聖者。

並不是要虛名,可是為度眾生,權威性的虛名去吸引俗人,乃屬必要,這是無可奈何的現實。

化的道路是崎嶇難行的,為了要達到完全淨化的境界,人應該要超升到愛與憎的逆流以上,從愛情與憎惡中解脫出來。

位婆羅門問佛陀說:「自我到底是有還是沒有」﹖他連問三次,佛都默然而不答。他走後,佛告阿難:「如我說『是的,有自我的存在』,就會更加強他的邪見,而執著自我。如果回答他『並無自我存在』,又恐引起他的惶惑,而終成為虛無論者。須知他的思想有自我,乃是常見,起惑而無自我乃是斷見。如來常說中道之正見,卻是緣起法啊!」聰明的人不會在有無之間鑽牛角尖的。

我們心中有使命感的時候,就不會畏懼任何逆境,反而會將逆境視為對自己最好的一種磨鍊,勇敢的向環境挑戰,心中為了達成使命,而湧出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個不是靠自己埋頭苦幹,不是用自己的血汗功績堆積成位置,是不牢固的,毫無意義價值之可言。

們要想成功一番驚天動地、千古不朽的事業絕不是一蹴即幾、垂手可成。中間必經過許多艱難、困苦、危險與失敗。但你不要灰心,每一種困難,是增益你偉大的資糧,每一次失敗,是促進你成功的階程。

生之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屢仆屢起。(拿破崙)

科學思想的人,不致於被經文或教會的教訓嚇住。良好的科學家與宗教家,不會祇為自己一時的成就,而犧牲人類的未來。

求成功是一個男子的責任,凡是不這樣做的,將是一個可憐的造物。

靈的行者應該是帶給人類更加和諧安祥,而不是用言行威脅恐嚇讓人感到不安。

個好的世界需要知識、仁愛和勇氣。不需要惋惜過去,不需要給古代無知者之言語束縛。凡是無害於他人的快樂,應該給予尊重。

個人不要憂慮自己無法居高位,而要擔憂的是自己是否有居高位的才。

心勸誡,對方不聽從,那就適可而止,勿自取其辱。

行者的含意是:勤於把自己過分的貪嗔痴慢疑,不好的行為修剪掉。

們最大的光榮,不在於永不跌倒。而是在於,每次跌倒之後能爬起來,研討缺失,然後再策劃未來。

於偏狹的人們中間,要寬恕。處於兇暴的人們中間,要溫和。處於名利之地,要知足。

要在你的智慧之中參混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謙卑之中沒有智慧。

格高尚的人不懷恨,因為一個偉大靈魂的標誌,並不是牢記自己所受的屈辱,而是忘記它們,並懷著感恩的心策勵未來。

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惡之,必察之。眾好之,必察之。

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所不欲,勿施於人。

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知本與。

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者如斯夫﹖不捨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