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高速公路》--No. 77 -- No. 152


  77.「世俗人」的特質包括:
    (1)內心含有各式各樣的雜染,不清淨。
    (2)隨波逐流,迷失在世俗中。
    (3)身、心內外,劇烈燃燒。
    (4)五根忙亂,意念迷糊。
    (5)昏沉。
    (6)五蓋(遮蓋著身心)。
    (7)遠離戒律。
    (8)易受世人言論影響,而輕率相信;本身無正見,為他人所
        轉。

 78. 凡夫多半活得無明,不知真理,如此則有100%的苦。一旦「想知    道原因」,「想明白事實真相」,表示有自覺,煩惱立刻減少了    50%。到第三階段,明白了緣起的道理,苦惱逐漸止息。最後是徹    徹底底洞察真理,即達到解脫的境界。

 79. 為何人有苦?因為執著。對某一件事的「興趣」也是執著。比如,    喜歡享受某些東西,從中獲得樂趣,卻沒想到這終究也會帶來痛    苦。佛陀不講究享受,所以解脫。

 80. 人們常在心中執著:「這東西是我的。」事實上,它從來不屬於任    何人。

 81. 常常懷著:「我的家」,「我的太太」,「我的孩子」……等念    頭,壓力和負擔會越來越重。仔細想想:太太是不是我的?孩子屬    不屬於我?若這麼問自己,壓力馬上減輕泰半。

 82. 一般父母總認為兒子理當是自己的,殊不知結了婚,馬上變成太太    的。父母養兒育女,不必將兒女當作私產,負責照顧即可。看看鳥    類撫養幼鳥,長大之後,就不再管牠,任其自由來去,多麼輕鬆,    無罣礙。

 83. 讀書一定要真正受益,才有意義,否則根本不必讀。作研究、修    行、念經……等等也是如此。

 84. 我們的心,「大」好呢?或「小」好?心「空」最好。心為何無法    空?因為儲藏太多的垃圾,有過去的、未來的。一直想,不斷拿出    來溫習,無法活在當下。

 85. 什麼時候可以活在當下?呼吸時。煩惱生起,注意力馬上轉移到呼    吸。此時知道,人只要呼吸就好,其它的不需要也可以。正念當下    呼吸,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不會執著和攀緣。

 86. 誘捕猴子的人,將食物放在窄口瓶內。猴子伸手抓取,愈貪心,抓    得愈緊,被卡住,結果遭人類捕獲。試想,有時候是否人也像那隻    愚痴的猴子一樣,老執著某一樣東西不放呢?

 87. 阿羅漢達到真正的清淨、無煩惱,境界甚至比菩薩高。前者無執    著、無渴愛,永遠不會難過。後者懷著渴愛的悲心,仍有壓力,也    會難過。所有痛苦的原因來自「渴愛」。

 88. 靜坐要能觀照當下的呼吸。學習靜坐,若沒有「Be here and now」    (活在當下),則無效。

 89. 希望有美好的一天嗎?每天起床後告訴自己:「今天我要過美好的    一天」。晚上睡覺前問自己:「今天過得好不好」?天天練習,試    著清楚一天內做的事。

 90. 每天有沒有感覺到做了什麼事是美好的?如果有,內心的喜悅會多    一些。

 91. 知識有三種層次:

    (1)從聽講或書本上得來的。猶如別人喝檸檬汁,我們並未嚐        到滋味。     (2)用思考想像來的。就如想像著檸檬汁的滋味。     (3)禪坐悟得的真理。如同自己喝下檸檬汁,享受真原味。

 92. 常常想,目前擁有的東西能永久嗎?錢財、妻子、兒女、名譽、地    位……,這些東西能維持多久?真的屬於我嗎?事實上,這些東西    都不是我的。

 93. 人們常因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記恨了好幾年。事實上,說話的人,    根本不在意,或者早已忘記說過那句話,甚至不在世了。可是我們    仍牢記著,懷恨在心,豈非笨蛋。

 94. 好事不記,滿腦子盡是壞事。如此說來,我們正常嗎?

 95. 靜坐可看清自己的心,觀照生活的方式。自問:生活有沒有亂七八    糟?輕鬆、舒服嗎?什麼情況下感到真正喜悅?自己要清清楚楚。

 96. 常觀想死亡,看問題會比較深入、清楚。多修「念死」可以減除我    執,逐漸產生智慧。

 97. 易受他人話語左右,心神浮動,這是缺乏「定」。

 98. 內心的污染受到刺激,就很有力量,導引到煩擾的境地,不得自    在。

 99. 我們常想:我過去如何如何,現在怎樣怎樣,將來會如何如何。這    些都不實在,只是想法而已。不要老是活在想法之中。

 100. 人的無明就像彎彎的狗尾巴,即使用繩子把它綁在棍子上做矯    正,也無效。

 101. 人必須學習安慰自己。起床後,面對鏡子刷牙時告訴自己:「你    看起來很有精神,很帥!」以笑容、喜悅、鼓勵的話迎接自己,多    麼美好!

 102. 努力拜佛像,佛陀不會因此而感動。不拜佛像,佛陀也不會罵我    們。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覺」。想藉拜佛像得到保祐,不如靠自己    保祐自己。因為是我們自己產生覺心,先皈依自己,才能皈依    佛、法、僧。

 103. 佛法可以保護我們,幫助改掉不好的行為、感受、觀念和習氣,    建立良好的人格。

 104. 知道當下活著,當下呼吸,一切煩惱馬上消失。此時不用想過    去,也沒有未來。

 105. 調查一下,一星期內快樂的時間多,或痛苦多?以此驗證學佛的    結果,行為、觀念改變了多少。

 106.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快樂。西方人稱佛教徒是最快樂的人    (Happiest Being)。要如何成為最快樂的人?須注意三方面:行為、言    論、心地。倒掉心理的各種垃圾,使個人在身、口、意三方面均成    為最美的人。

 107. 人的問題、不滿皆在肉體裡面,在六根之中,不在外面。一切痛    苦均來自身體內。

 108. 學了佛法之後要會運用,用來改善生活方式,讓自己遠離痛苦,    走向清涼、自在。

 109. 愚笨的人習於取著。執著喜歡的人,執著討厭的人,徒增煩惱。

 110. 靜坐要能觀照無常,照見每天都在步向死亡的路上。

 111. 討厭的人不在心裡,不在腦子裡,而在一呼一吸之間。煩惱、痛    苦、憂愁也都在呼吸之間。

 112. 有人在經歷苦之後,生命變得更苦;有人經過苦的歷程,反而得    到樂;有人在苦的磨鍊後,獲得解脫。這中間需要什麼?智慧!

 113. 為什麼會有苦?因為自認是「我的苦」、「我在受苦」。本來不    苦的,變成了苦;本來苦的,苦上加苦。以無我的心態面對,較不    會執著苦或自己在受苦。因為愚痴和無明,帶來痛苦。

 114. 心中存有「我討厭的人」,一直放不下。錯就在自己,不在對    方。

 115. 苦來時,凡夫會迷失,跳不出來,被它束縛。執著苦是我的,就    不能解脫。

 116. 人執著「我的孩子」、「我的太太」、「我的房子」、「我的存    款」、「我的汽車」、「我的……」,會產生痛苦。佛陀沒有「我    的」,沒有苦。

 117. 肉體是什麼?能執著它是實有的嗎?肉體乃地、水、火、風四大    假合而成,充滿不淨,隨時變化,不能由我們自主。人註定要歷經    生、老、病、死,死後肉體便腐爛、生蟲,不值得執著。

 118. 有了心思,加上無明,便產生「我」、「我所」的假相。我們往    往被假相騙了,不知「我的」觀念是假的。

 119. 心愛的玻璃杯被人打破,通常會生氣、難過。玻璃杯會破是無    常,杯子是無我。買的時候,懷有「無常觀」,知道它隨時會破,    較不易生苦惱。念頭一轉,當下解除不少痛苦。

 120. 肉體的苦,可以靠藥物治療。心靈的苦,必須靠轉變心念來解    除。

 121. 靜坐中,慢慢看清內心的痛苦。學習放下這些苦,放下即解脫。

 122. 一天之中,有幾個健康的念頭?多少病態的念頭?想想,生氣的    感覺好不好?對身體健康嗎?心裡舒不舒服?為什麼要當作「我」    在生氣,這樣是不是太笨蛋!

 123. 修身念處,學習「觀身」,幫助了解自己。觀照「吃飽」是什麼    感覺?「饑餓」是什麼感覺?苦惱,什麼感覺?睡飽後,什麼感    覺?……久而久之,便清清楚楚地認清身心。

 124. 養寵物,費心照顧,即變成牠的奴隸。別人罵我,心中不高興,    變成他的奴隸。別人讚嘆,心中高興,變成他的奴隸。想想看,有    沒有當別人的奴隸?

 125. 「禪」的巴利文是「JHAANA」(禪那),燃燒障礙。    「JHAA」意為「燃燒」,「NA」意為「障礙」,包括五種遮蓋身    心的東西(五蓋即貪、瞋、掉舉、昏沈、疑)。

 126. 富有的人不一定快樂。心中存有貪念,十元都捨不得,心態和乞    丐沒有兩樣。

 127. 念頭不正確、生銹、腐爛,就全身不舒暢。念頭要改,否則到那    裡都不快樂。內心喜悅,不論到何方,均感快樂。此時成為一個自    立的人,不需外界力量支撐。

 128. 生活及工作上,往往背負許多沉重的壓力,雖不喜歡,仍得承    受。倒掉不必要的負擔,讓身心舒暢,這很重要!

 129. 睡覺前默念:「我現在要休息」。躺下時,什麼都不想,練習讓    心死掉,放下萬緣。如此,清晨起床,心情會很愉快。

 130. 靜坐的目的:

    (1)為了全身新鮮(Fresh),六根寂靜。     (2)散播慈悲心,將恨轉變為愛。內心沒有討厭的人,身體也        會健康。     (3)閉上眼睛往內看,內觀,清清楚楚地觀照。

 131. 意念不要製造太多生命的壓力和負擔,讓身體達到真正的輕鬆。

 132. 感覺身心很重、很緊,要如何變輕、放鬆?可以靠靜坐達成。

 133. 佛法簡單地說,是一種放鬆生命的方式(Relaxing way oflife)。

 134. 人們喜歡跟雜染遊戲,與煩惱合作,始終被困在「苦」中,甚至    苦上加苦。這是愚痴的代表。

 135. 禪坐的人,可以得到一種健康的能力。不但身體會變好,由於臉    部肌肉放鬆,面貌也會轉好。這是靜坐淨化自心,心輕安帶來身輕    安,身體自然健康。

 136. 靜坐之後,全身放鬆,可以看清楚各項問題,如此一來,什麼都    可以解決。

 137. 肉體塞滿垃圾,好東西就進不來了。

 138. 我們常作心的奴隸,心製造出許多錯誤的觀念、假相,欺騙我    們,造成身心不得安寧。因此,須調查心產生的念頭,以便贏心,    作心的主人。

 139. 靜坐中,念頭起來時要加以調查。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好    的、不好的,都要清清楚楚的知道。透過此,了知無常,明白萬事    萬物皆不斷地變化。

 140. 做下列五件事情,要慢而不要求快。爬山要慢慢走;學習要細心    的、慢慢的;賺錢要慢慢的,不求一夜致富;追求某一目標也要慢    慢進行,不求速成;生氣也要慢慢的,不要一下子爆發出來。

 141. 每天重覆做某事時,要在內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做這件    事?」心裡要清楚。比如:愛喝酒的人要常自問:「我為什麼要喝    酒?」甚至吃飯、穿衣、洗澡……的原因,都要清楚。

 142. 人都會死。但,為何平時感覺不到死亡的迫近呢?因為生命之流    的速度太快,每天這樣過日子,感覺不到會死亡。停下來(靜    坐),就看得清楚。

 143. 心本清淨,因六根接觸六塵,產生許多污染,變得不清淨。心不    攀緣外在世界,自然安寧。因此,不要找尋目標。殺掉心,讓心止    息,如靜止的水,沉澱雜質後所呈現的純淨。儘管外在世界如何紛    擾,也不會影響心的清淨。

 144. 台灣民間信仰中,神明的愛都是商人式的愛,一種有條件,有利    害關係,交換式的愛,而非無所求、清淨的愛。

 145. 人都有分別心。有「我」,就有「別人」,產生一種對立關係。    除去這種分別心,必須練習「無我」。因為無「我」,就無「他    人」。渾然一體,對人的愛心,才不會是假的。

 146. 起床後,深呼吸三次,告訴自己:別人得罪過我的,我從今起要    原諒他;我得罪過的人,希望他能原諒我。如此觀想,培養自己的    「原諒心」,心裡越來越舒服,很多心結都可以解開。

 147. 懷有慈悲的呼吸,全身都變得柔軟。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我    心中不再有敵人,即使是得罪過我的人,也希望他過得快樂。

 148. 菩提(Bodhi)譯為「覺悟」,意即「學習看見自己的心」。這並不    圓滿,因為還有「自己的心」,仍屬於一種根本的執著。雖看見了    心,卻不一定能解決煩惱。因此,應譯成「覺不悟」,即學習「無    心」,連「心」都沒有。因為菩提裡,沒有心的位置。

 149. 「自在」中含藏了「自己」,即「我執」仍在,一樣會衍生痛    苦。「自不在」,則拋棄了自我的執著,才能真正放輕鬆,瀟灑地    解脫。

 150. 靜坐可說容易,也可說不容易。靜坐首先要控制「心」,找到    「心」,並加以調查,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151. 修不淨觀是為了瞭解無常,真正認知到萬物不斷地改變,來來去    去,無可執著。洞察到身體,乃至萬事萬物皆屬無常,隨時在變    化,便知不可執取任何一物,智慧就逐漸產生。

 152. 當想擁有,痛苦便伴隨而來。比如執著想法、主張、學問、信    仰、……。心中有了這些,自然產生對立、比較和衝突,永遠不得    解脫。


  • 回到上一頁(目錄)

  • 回到南傳法句經。

  • 回到府城佛教網
  •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