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高速公路》--No. 1 -- No. 76


 1. 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就有十八界。由此可以深入認識自己。

 2. 自問:每天眼睛見的東西有多少?算一算,能分辨的有多少?能記     得的有多少?影響身心的又有多少?人們有太多的煩惱都由眼而入    ,所看到的不斷刺激,持續消耗身體的能量。因此,一旦六根因為    外境的牽引而亂跑時,坐下來,休息五分鐘,或許可以使身心恢復    平衡。

 3. 同一色塵,小朋友產生的眼識與大人不同。小孩的眼根較清淨、無    污染;大人內心複雜,又有各種習氣,不能如嬰兒般純潔清淨。

 4. 別人一句好話或壞話,我們往往不讓它隨時間過去,而把它留在腦     中,存檔在心裡,時時影響著身心。

 5. 人們常常告訴自己:「我在想(某事)」、「讓我好好想一想」,     或勸告別人:「你要仔細想一想」。殊不知其中的「我在……」、     「讓我……」、「你要…… 」皆是根本煩惱。抓住這個我相不     放,就永遠不得解脫。

 6. 「我」這個概念,從那裡來的?「心」所製造出來的。

 7. 因應問題,一味地「想」,並不能解決。因為「想」始終只是    「想」,而且想完一件,可能接著產生另一問題。倒不如以單純喜     悅的心情面對就好,不必浪費時間和精神在「想」。

 8. 學習跟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在一起,觀照色(聲、    香、味、觸、法)的來臨,清清楚楚地知道顏色(聲音、香     氣……)的來來去去,不執著。常常這樣練習,可以達到如如不動    的境地。

 9. 「貓」不知道人們稱牠為「貓」;「豬」也不曉得被稱為「豬」。    「貓」、「豬」只是文字稱呼的假定名相,並不是真實。我們也不    清楚貓怎樣稱呼人們!我們說豬笨,牠真的笨嗎?說豬臭,牠並不    覺得自己臭。因此聽別人講一句話,不該立即相信,必須以智慧分    辨。

 10. 自問:生活中,什麼人、事、物控制著我們?是自己作主?或被別    人控制?有人被老闆控制,有人被工作和責任控制,有人被家人和    同事控制,有人被錢控制,有人被感情和婚姻控制,不得自由。想    想:是否被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心)所控制,成為它    們的奴隸?

 11. 生命的目的是為了生存。但追求維持生存的資糧,也會反過來牽制    我們。

 12. 身體、生理上的欲樂或痛苦會控制我們。做某件事之後,心理上的    喜悅、快樂或憂慮、鬱悶,也會使身心不得自在。

 13. 缺少智慧了解,盲目的信仰會使人迷失。

 14. 患工作狂的人被熱情和忙碌所支配。

 15. 每天起床後,問自己:「○○○,你起來了!」有意識地看看諸    根,自我檢視,透過此法觀照無常。

 16. 緊張時,有沒有停下來想過?其實,緊張是自己在緊張,不是外界    在緊張。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當下放輕鬆?

 17. 執著錢、愛錢,但錢有沒有執著我們?錢說過它愛我們嗎?執著外    在的東西,而它一點也不在乎我們。仔細想來,是不是人比較笨?

 18. 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要賺錢?」是不是為了不必再掙錢?為    什麼要工作?是不是為了不需再工作,想得到休息?但一般人沒有    「覺」,忙了一輩子,還不曉得休息。

 19. 四聖諦是佛法的根本。身為佛教徒,每天須詳細觀照四聖諦。不懂    四聖諦,將不懂佛法;離開四聖諦,則見不到佛陀。

 20. 四聖諦是檢視自我很好的工具。比如:心中存有敵人,是苦;詳細    檢查討厭的原因、經過及影響,是集;除去敵意,不受它影響,解    脫自在,是滅;培養慈悲心及正見,健全自己,是道。又如:在暗    夜的森林中,心生恐懼,是苦;四周一片漆黑,是集;有光明照    耀,是滅;盞盞燈火,是道。

 21. 「生命」與「苦」的關係為何?出生前,在母胎內飽嘗痛苦。十月    住胎,狹窄、黑暗、充滿惡臭,肢體被壓迫,飽受熱氣蒸煮。母親    行走、坐立皆令胎兒顛動震盪,痛不欲生。母親喝下冷、熱湯,均    使胎兒倍感煎熬。

 22. 胎兒與母親的器官相連,母親吃藥物殺細菌治病時,為何胎兒不會    受傷害而死?因為業力的能量太強。

 23. 出生那一剎那,有如自鑰匙孔拉出一條巨龍,痛苦可怖,此乃最大    的苦。出生後初觸空氣、洗澡,皆使胎兒如嫩芽般的身體倍嘗苦    痛。

 24. 出生後至成長期間,尚有數不盡的苦來於自己或他人。因此,生是    一切苦的根源。

 25. 為何人出生時是頭朝下?這是業風的能量太大,造成一出生即顛    倒。

 26. 有生就有苦,「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八苦之中,「生苦」包含    著其它七苦─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燃。    一旦「生」之後,所有的苦便群集而至,不斷投入。

 27. 生命不斷地變化,所以有苦。試問:孩童時的快樂,還在嗎?記得    多少?可否重來?由此體會無常之苦。

 28. 為何有人老得快?主要是由於心理影響生理所致。包括:內心紛擾    雜亂,背負太多的壓力、悶氣。而易怒,瞋恨心強,燃燒身體的能    量,將加速老化。

 29. 深刻瞭解了四聖諦,年老時較不會緊張、害怕。學佛,從某方面來    說,即是學習死亡。學佛之後,可以隨時準備死亡,迎接死亡。    死,是安詳、平靜、微笑的。面對死亡,只有寂靜,沒有對話,沒    有話說。是一種美。

 30. 一般來說,孩子們比較單純、快樂、自在;大人反而不如小孩。孩    童挨罵,一會兒又恢復笑臉;大人能否做到呢?小孩想哭,就放聲    哭;大人往往有許多顧忌,甚至哭不出來。

 31. 古印度習俗早婚,大多十幾歲就結婚。此時思想單純,考慮的較不    複雜,問題、苦惱較少。遲至三、四十歲才結婚,心思複雜,考慮    的條件太多,徒增煩惱。

 32. 純因信仰而皈依者,容易迷失。由見「法」而皈依者,較容易有正    信。

 33. 緣起法是佛教的精神,包含整部大藏經。但,緣起法不容易理解,    甚至可能引起疑惑和誤解。

 34. 緣起即觀照事物原來的樣子,沒有人能夠改變。因此,可以放下,    不必執著。它,是一種力量,一種真理。

 35. 任何事情都有原因。找到因,就得滅。佛陀為何放得下?因他覺悟    緣起、緣滅。為何我們放不下?因為不知道緣起,就不得滅。

 36. 若心想:「我有錢。」並執著錢是「我的」,則會擔心失去,一失    去便痛苦。觀察因緣:「這錢只是恰好路過我的口袋,總有一天會    失去。」了知失去也是緣起,就不會難過。

 37. 世上存在著沒有原因的事物嗎?這是不可能的。一定會有原因,這    是一種法則。

 38. 為何越老記憶力越差?因為貪、瞋、痴累積太多,影響記憶。小孩    子較單純,所以記性好。學佛最重要的,就是離貪、瞋、痴。

 39. 不懂佛法的人,老了之後可能活得不安,猶如旱鴨子掉入水中,鼓    翅掙扎。學了佛法,就像習得游泳技巧,水不能威脅他。

 40. 生死一體,生死、死生,相續不已。知道人出生的因緣,就不怕    死。修習「念死」,較不會苦惱。

 41. 「悲」不在肉體內,而於吸氣、吐氣之間,和心之路上,不是「我    的」。觀照心路上的人、事、意念,會提高生命的價值。

 42. 學佛要能碰觸到自己的心,否則徒勞無功。

 43. 靜坐過程,清楚觀照腦際浮現的念頭,包括好的、壞的、不好不壞    的。每天持續將好念頭記下來,長期累積,用來省察自己。感覺內    心情慾太多時,可做倒立運動。

 44. 有苦,但沒有受苦者。有因緣集聚,但沒有我。有寂滅,但沒有解    脫者。有道,但沒有走在道上的人。

 45. 想到星期天這一天,是自己的日子,就輕鬆、舒服。週一到週六,    泰半為別人而活,為了家人、工作、學生……。星期天,時間應該    留給自己,愉快的享受。

 46. 所謂「無明」是指:

    (1)沒有知識     (2)不懂四聖諦     (3)沒有學問     (4)存有邪見     (5)以無常為常     (6)以苦為樂     (7)以無我為我     (8)以不淨為淨     (9)以不真為真    (10)以無神為神    (11)不懂五蘊    (12)不理解身和心

 47. 基督教講神愛世人,有「愛」則易生執著,更衍生痛苦。佛陀不講    愛世人,也不講保祐世人,只分享體悟到的真理,接不接受在個    人。佛陀不會強迫別人相信,若不接受,他也不會難過,始終如如    不動。

 48. 學佛之後,自己變得快樂,也要試著將佛法散播四方,隨緣助人,    但不求感激或回報。內心追求別人的感謝,將產生痛苦。

 49. 養兒育女是一種責任,不是為求子女的報答。應無所求、不執取,    否則會失望、痛苦。

 50. 人與人相處,只要思想溝通就好,不要想主宰對方。一心想要改變    對方,不但自己會很累,也造成雙方的痛苦。尤其夫妻、父子、朋    友間的相處,更是如此。讓他成為他自己那樣子,不必強求改變。

 51. 為何一般人行善,便要求得到好結果?口說好話,便求獲得好反    應?因為無明。懷著無明為善,最後仍會產生煩惱。

 52. 為什麼做好事時,會有無明?因為執著,懷著期待,就會受傷害    。如此,即使有果報,也不大。

 53. 佛陀的行動(Action),沒有期待,不會受報(Reaction)。超越善與惡,    行於中道,故無煩惱。

 54. 自己的行為,不論做的、說的、想的,必定要負責任。最快速的解    脫方法是,做任何好事都不執著,單純的出於慈悲。如此則易平    靜、安詳,行為才會趨向清涼行、中道行。

 55. 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我們的,因一切皆是無常。但人們往往容    易取著,造成自己的痛苦。所以在家居士,最好常練習放棄自己最    喜愛的東西,觀想:「這東西剛好來到我家,以後必定要失去。」    如此,較不會執著。

 56. 人們因為執著的緣故,已經跑得太久、太累了,實在應該放下執    著,過著輕鬆、自在的生活。

 57. 大家都不喜歡壓力,然而事實上,仍有一大堆壓力圍繞著我們。壓    力從何而來?心的無明執著製造出來的。

 58. 為何不能把壓力解除?是內心打了結,故無法輕鬆、自在。

 59. 生命中有太多的執著,這些執著均須捨棄。包括:

    (1)對六根、六塵的執著。     (2)對儀式、戒條的執著。     (3)對意見的執著。     (4)自我中心的執著。

 60. 靜坐之中要求靜默(Silent)。身要靜默、心要靜默,一切執著的東    西都靜默。

 61. 我們是靜默國王--佛陀的弟子。要時時休息,靜默。愚笨的人不    懂得休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因為他的內心太急迫、太亂了。一    天之內能不能找出五分鐘、十分鐘,真正讓自己休息?

 62. 觀受念處可以解脫。一切的行為都會產生受。它來自六根--眼、    耳、鼻、舌、身、意。產生的受有苦、樂、不苦不樂;還有善、    惡、不善不惡;時間上,有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乘起來達到    一百六十二種受。

 63. 有時自問:為什麼喜歡做這件事?答案往往是:因為做這件事帶來    的感受很舒服。比如:喜歡打高爾夫球、談戀愛、上某一家館……,    都源自於喜歡的感受。

 64. 「受」會隨因緣的不同而改變。比如:餓的時候、吃到半飽與吃到    飽滿的時候,感受都不一樣。因此,可以試著多與自己的感受做朋    友。

 65. 常常感覺一下:起床後的感受?運動後的感受?喝冰水時是什麼感    受?生氣時呢?經常以靈敏的心去覺照自己的受,將可進一步認識    自己。

 66. 要有自己的風格,不必在乎別人的言論和批評,更毋須依別人的話    生活,否則將迷失自己。

 67. 若問十個人:「你最想要什麼?」答案可能就有十種。有人想要    錢,有人追求愛情,有人要工作,有人想聰明,有人尋求解脫,有    人想要……。若心中還存著「想要」的念頭,就是取著和貪愛。

 68. 台灣人多半不懂如何休息,身和心不斷忙於俗務,即使有時間也不    休息。看看佛陀,為何總是坐著?不忙著工作?他坐著休息,身心    多麼舒服呀!見過忙碌奔波的佛嗎?

 69.學佛,能不能就從佛像開始?佛陀的五官令人感覺清淨,他的眼、    耳、鼻、舌、身全都在休息。凡夫則相反,五官均被外界所迷,    色、聲、香、味、觸的感受牽引著,到處亂跑,停不下來。由於五    官充滿貪、瞋、痴,凡夫就終日活在生死疲勞之中。

 70. 日常生活中,不斷執取外物,自己卻意識不到。眼喜歡看美色,耳    喜歡聽好話,鼻喜歡聞香氣,舌喜歡嚐美味,身喜歡觸柔,這些都    是我們想要的。

 71. 人們也執取不好的東西。比如:說「我不喜歡運動。」其實,應該    是「我喜歡不運動。」又如:「我討厭打球。」這個「討厭」本身    就是執取。因此,任何念頭或想法生起時,都要清楚。

 72. 佛陀雖慈悲,但也教誡人。只不過開示當時,內心清清楚楚,不會    激動,也不被情緒牽著走。

 73. 凡夫無明,因此眼、耳、鼻、舌、身、心均有毛病,不正常。比    如:眼迷於明星的華麗外表,心被電影情節所感動。殊不知這些全    是假相,不真實的。其它耳、鼻、舌、身、心都常常被騙,不能如    實知世間。

 74. 講授佛法的老師須注意幾點:

    (1)能視聽者根機、層次的不同,善加逐步引導。     (2)要從心上改變聽聞者,首重在「通心」。     (3)要懷著慈悲心教導。     (4)莫傷害任何人。     (5)不要想到「利」。

 75. 學習貴乎對自己有益。否則,多學不一定有用。

 76. 做優良教師的品質是:

    (1)能選擇恰當的時機施教--應機而教。     (2)真實明瞭自己所說的,不誇大、不欺騙。     (3)能以柔和的言語和態度施教。     (4)明確認清教學目的。     (5)懷有愛心、慈悲心。


  • 回到上一頁(目錄)

  • 回到南傳法句經。

  • 回到府城佛教網
  •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