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執著佛法的不同教派、教理,也是一種不可解的執著。 154. 淨土就在每個人心中,不在遙遠的某處。因此不必執著外在的淨 土。認知這一點,才能享有內心真正的清淨。 155. 佛法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觀照自己的身、心、六 根、五蘊,直接從肉體下功夫。懂得身體內外的東西,自然能夠了 解佛法。 156. 生活上往往出現許多結,這些結來自眼看、耳聽、鼻聞、舌嚐、 身觸、心想……,障蔽了我們,使我們看不到佛陀。 157. 若心中有結,則無法找到淨土。將心中的結打開,處處是淨土。 158. 不須到處燒香拜佛,祈求保祐。只要對周遭的人練習無所求的 愛,快樂立即產生,佛自然會來到我們心中。 159. 無法天天練習靜坐的人,可以試試睡前作清清楚楚的吸氣、吐 氣,放鬆全身,使肉體全然休息,心也休息。如此,隔天起床會感 覺很舒服。 160. 要如何才能時時擦掉內心的雜染呢?靠專注的吸氣和吐氣。猶如 走鋼索的人,全神貫注於腳下,專注不散亂,保持警覺心,達到如 如不動的境地,外在聲光影響不了他,此時心中便不容易帶有雜染 。 171. 莫因「聽說」而煩惱,否則將成為愚痴的人。新聞報導或廣告不 見得是真實,因此不要輕易相信而受它們誤導。 172. 呼吸時,心隨氣息的進、出而進、出,表示心還不定。 吸氣、吐氣之間,觀照一下有沒有疑問昇起。吸氣、吐氣 時,發覺心昏沉,當下馬上提高警覺心。 173. 吸氣、吐氣時觀照有沒有過去的、未來的事在心中翻滾;有沒有 生氣、貪愛浮現。若有,當下要它消失,專注於一呼一吸就好。 174. 心與息的關係: (1)貪心的人,呼吸快速。 (2)瞋心的人,呼吸呈現粗、熱。 (3)痴心的人,往往感覺不到呼吸。 (4)尋心的人,想太多,呼吸呈現粗、散。 (5)信心的人,老實,呼吸較有規律。 (6)覺心的人,能時時覺察到氣的變化。 以上可當作六面鏡子,用來體察自己的人格。 175. 身跟心可以藉由呼吸連接成為一體,使身、心相依於息。 176. 吸氣與心分離,各走各的路,表示缺乏警覺心。此時必須靠靜 坐,讓兩者合成一條路。如此才會安詳、安全,所有心靈上的問題 也都能回答。 177. 不必老是讚嘆別人美,因為看到美則心生對立,自己變成醜的。 這只是一種感覺而已,感覺是可以改的。應該認為自己是第一才 對。常常告訴自己,我要變成最美麗的人,如此在身、口、意三方 面經常為善,久而久之,自己會越來越漂亮。 178. 人常迷於人工化的美(Artificial Beauty),而忽略了純真的美。人也 常陷於人工的慈悲心(Artificial Love),而非自然流露的慈悲。 179. 何謂「想蘊」?六根所接觸者,再一次想念、記載或記憶,累積 聚起來的,稱為想蘊。 180. 時常想到那些事,有助解脫呢? (1)無常。 (2)無我。 (3)一切皆不淨﹐即使外表美麗﹐本身仍然屬不淨。了知這一 點﹐則能離貪﹑攀緣和執著。 (4)肉體無用。 (5)能捨。 (6)不執著,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7)寂滅(出離,解脫)。 (8)世界上沒有一樣可靠的東西,生活的所需非常單純,不需 一味追求外在的物欲。 (9)諸行是不可愛的。物質和心所造之物,不永恆,會不斷變 化。 (10)時時懷著警覺呼吸。 經常提醒自己這十樣,就是在修行。 181. 各國使用的語言不同,然而人類內心的話語是一樣的,亦即人的 覺性是可相通的。 182. 諸法住於心,一切好的、壞的、美麗的、醜陋的皆由心所製造, 故要好好看住我們的心。 183. 若心中存留著「長的念頭」(Long Thought),剪不斷,理還亂,則 容易生罣礙,如同背負著一袋垃圾那麼累。 184. 阿羅漢的心境是純淨簡單的,沒有長的念頭,沒有痛苦。外境 來,短暫感受之後,馬上放下,不會黏著,不會存在心中反覆地 想。 185. 佛陀沒有長的念頭。他人的冒犯、污辱、惡行不會放在心上。發 生之際即忘記,解脫自在,如如不動。 186. 昨天的煩惱,一年前做錯過的事,需要一直留在心中嗎?如果讓 它們變成長的念頭,徒然造成內心負擔,不得自在。 187. 五蘊是重擔,要快快倒掉。有色,但沒有蘊,讓它來來去去,不 要累積在身心之中。只有受,沒有蘊;只有想,沒有蘊;只有行, 沒有蘊,才可能解脫。 188. 禪坐一段日子後,身心可能出現一種和諧自然的節奏,整個人會 感覺非常舒服。 189. 禪坐中學習,讓外界事物進入六根一閃即過,不去黏著它,或受 它影響。只是如鏡子般,看著它的生與滅,則不會有煩惱。 190. 所有東西皆不離生滅法。身體有生滅,外界的一切也有生滅。我 們原本所擁有的,終會消失;原本健康的,終難保不生病痛;原本 有錢的,最後可能散盡;原本當老闆的,也有可能倒閉而失 業……。世間最大的生滅是生死,培養生滅智才能得到安詳,即使 面對再大的變化,再壞的情境,也不會感動。 191. 有錢的不一定是富人。因為有錢,而心裡仍一直喜歡錢,貪愛 錢,這是一種乞丐的心態。 192. 仔細想想,每天拜佛、念佛,佛菩薩就會來保護我們嗎?地球上 幾十億人,人人皆要求佛菩薩保祐,他能不能忙得過來?或者這只 是一種自我催眠而已?我們是希望靠自力活著,還是靠他力? 193. 我們生時終日勞碌,作牛作馬,為這苦惱,為那苦惱,整天忙著 賺錢,擔心子女……。然而,一旦死亡來臨,以上這些都變得無意 義。 194. 當一個人生重病時,全身都不聽話。此時若能體會到無常,真正 放下身心,反而不再痛苦,因為心已不再執取。 195. 內心被煩惱填滿,會產生一種負面的能量,造成行、住、坐、臥 都無法正常,坐也坐不住,躺也躺不安穩。 196. 心如同電腦的硬碟一般,六根接觸外境,產生的受、愛、取、 有……會不斷輸入心中,久久不消失。尤其煩惱,記得更牢。因此 心要真正空掉不容易。 197. 靜坐有如擠牙膏,慢慢擠出內心的煩惱。又像擦黑板,時時擦乾 淨板面上的灰。 198. 煩惱或悶氣浮現,靜下來注意呼吸,長吸長吐三次,煩惱或悶氣 當下消失。 199. 練習每天靜坐,處理煩惱較快,可以立即切斷。 200. 試想,同一句罵人的話,若自己罵自己,沒什麼感覺。但由別人 罵我們,往往起瞋恨心。這是由於執著我相,眾生相。 201. 有一位禪心法師,他說:「人們稱我為禪心,但我自知不是禪 心」。每天睡覺前,他回顧一下:「今天某某人讚嘆禪心,某某人 辱罵禪心,禪心做了某事,……。但,實際上我不是禪心」。將人 跟名字分開,同時把問題丟給名字,不把問題放在身體內,如此會 輕鬆自在許多。因為名字是假相,不需因他人的讚嘆或批評而執 著。人批評名字,而認定他在罵我們,所以無法超越這種錯誤的執 著。 202. 如果你說:「他罵我,我很難過。」你等於是讓難過變成「我 的」,這是自我折磨。別人罵你時,不要去喜歡(執取)那句話, 否則將成為愚痴的人。 203. 心總是不斷跑出去找麻煩,拿垃圾回來,徒增自己的煩惱。因此 要用呼吸這條氣,綁住心,殺掉心,莫令它四處攀緣。唯有如此, 才能解決不斷煩惱的問題。 204. 感覺身體累,試著躺下,手指壓住左鼻孔,閉起眼睛,專用右鼻 孔,吸滿氣,再吐氣,可逐漸恢復體力。 205. 藉著觀察大自然,可領悟許多道理。比如:天空廣大無邊,覆蓋 所有人,不論黑人、白人、好人、壞人、聰明的、愚笨的,均平等 對待。人若對著天空吐口水,天不受污染,更不會動怒,只有吐的 人弄髒自己而已。因此,天空可以過濾地面上的不淨,髒的水經過 蒸發,仍可變成純淨的雲,下乾淨的雨。人是不是該向天空學習。 206. 從某方面來說,人不如樹。任何人來到樹下,它都會提供蔽蔭, 沒有絲毫分別心。開花散播的香味,平等分享給眾生,毫不吝嗇, 不帶分別心。相反的,人面對其他人時,都懷著分別心,有自我中 心的觀念。因此,無法像樹那樣功德無量。 207. 佛陀對一切眾生全然平等。學習佛法,乞丐與國王相同,佛陀平 等教導,無尊卑上下的分別心。 208. 佛陀是何許人?佛陀可說是真理的發現者,生命的導師,最簡單 的人,清淨的人。佛陀絕不會離生命談佛法,此可作為檢視正法的 標準。 209. 佛陀未依靠外力,自己覺悟,可說是個自力的人。佛陀不求別人 的崇拜、安慰、讚嘆,本身就是一位自力之人。 210. 有幾個人真正知道自己的心?若對自己的心不清楚,則離佛陀所 說的覺還相當遠。 211. 為何許多人都不快樂?主要原因是不去看自己的心。 212. 平時多練習看自己的心,不要當心的奴隸。久而久之,是否能達 到無心。 213. 為何不快樂?常由於念頭不正常,生銹的緣故。那麼,如何找回 快樂?首先要改念頭。 214. 生命有兩條路最重要。一條是呼吸,一條是心。但心太雜亂了, 每天不斷地想,不斷地想,所想的多半是不好的成分。因此,要常 常觀照心,讓雜染沈澱,逐漸達到清涼。 215. 世界上最偉大,最重要的人是誰?是自己。因此要常告訴自己: 「我要作最舒服,最快樂的人。」 216. 人何時才會快樂?所討厭的人,我們不再討厭他,就是最快樂的 人。 217. 每天起床時告訴自己:「原本討厭的事、工作,我們不去討厭 它」。如此,任何紛擾都不能煩惱我們。 218. 第一要先皈依自己。皈依了自己之後,才能見到佛陀。如此才能 皈依佛、法、僧。 219. 只拼命拜佛像沒有用,重要的是改正我們的觀念、心態和行為。 依正法而行,佛陀自然在我們身邊。 220. 觀世音菩薩意為能觀聽世界苦惱的聲音。觀身心生活是苦,觀眾 生與自己同在受苦,慈悲心自然湧現,當下便是觀世音菩薩。 221. 天天生活不快樂,或不懂怎麼快樂,那他將是個可憐的人,因為 他的生命被愚痴和無明所籠罩。 222. 有些父母很喜歡控制孩子,不論在生活上,學習上,興趣上,甚 至思想上都要干涉,造成孩子的負擔和痛苦。看看佛陀,他曾想控 制別人嗎?佛陀崇尚自由,他以正法教導人們,從不勉強,也不指 使他人。只有自發地學習佛陀,這樣才輕鬆愉快。 223. 佛陀不要求弟子依靠他,或聽命於他。佛陀教導弟子作個自力的 人,而他本身即是最好的示現。 224. 佛陀完全放棄名和利,世俗的東西無法影響佛陀。所謂八風吹不 動,任何毀、譽、苦、樂,都不會動搖佛陀平靜的心,即所謂如如 不動的境界。 225. 佛陀見到受苦的人,不會表現出特別難過。並非佛陀不慈悲,而 是佛陀深知其因緣,對受苦者的因果業力,了然於胸,故不感動。 226. 擁有金錢是寶藏?還是苦惱?有人病到快死了,心中仍惦記著存 款,豈非愚痴? 227. 有人手握金錢,但心中仍充滿貪念,一心向外爭奪,這不正是自 尋苦惱嗎? 228. 擁有的越多,是否快樂就越多?擁有子女、財產、樓房,但痛苦 還是不斷產生,生、老、病、死照舊,並無長久的快樂。 229. 《清淨道論》解釋涅槃道的七個過程。 1:戒清淨。 2:心清淨是屬於定的。 屬於慧的有下面五種清淨的過程, 3:知見清淨, 4:度疑清淨, 5:道非道智見清淨, 6:行道智見清淨, 7:智見清淨。 230. 《清淨道論》解釋定的種類。 1:以一種解釋。不散亂的特相。 2:以二種解釋。 2.1:近行,安止。 2.2:世間,出世間。 2.3:有喜,無喜。 2.4:樂俱,捨俱。 3:以三種解釋。 3.1:下,中,上。 3.2:有尋有伺,無尋有伺,無尋無伺。 3.3:喜俱,樂俱,捨俱。 3.4:小,大,無量。 4:以四種解釋。 4.1:苦行道遲通達,苦行道速通達,樂行道遲通達, 樂行道速通達。 4.2:小小所緣,小無量所緣,無量小所緣,無量無量 所緣。 4.3: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 4.4:退分,住分,勝進分,決擇分。 4.5:欲界,色界,無色界,離繫。 4.6:欲,勤,心,觀。 5:以五種解釋。 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第五禪。 初禪的五種特徵:尋伺喜樂定。 二禪的四種特徵:伺喜樂定。 三禪的三種特徵:喜樂定。 四禪的二種特徵:樂定。 五禪的二種特徵: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