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心法師
在這樣一個知識充足、學識發達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去決擇好或不好的知識呢?現今的人心無所依靠,往往成了別人知識的奴隸,被別人的主觀所左右,漸漸的便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下列是佛陀曾說過的「十種不可經信」,藉由這些來提示大家如何去檢擇,這些五花八門的知識學說,可以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不要因聽說而輕信」,人往往會因為聽說的一句話,而惱怒或高興不已,聽到好聽的話,就心裡暗自高興,有時還會高興得睡不著覺呢?聽到不如自己意的話,就生氣、憤怒……,嚴重的話,甚至還會有想要報復的行為。這種輕易相信的態度即是缺乏大腦的特色。
「不要因傳統而輕信」--傳統只是長久以來的一種習慣,我們並不能因為它是一種習慣而認定它是自然、正確的。
「不要因謠言而輕信」--謠言的話,大多是無中生有的,不要因這樣的謠言傳遍了大街小巷、整個城市、整個國家或整個世界就輕易相信。
「不要因書本記載而輕信」--每一個人都會認為,書就是代表著我們的學問、知識,沒有知識的人,就是書看得太少,但是否有想過,如果書看的不對,不但沒有增加知識,反而是浪費時間,甚至有可能帶給我們錯誤的知識,書上所闡述的道理,也只是僅供參考而已,並不是絕對的,是否曾想過,書也是人所想出來的。
「不要因邏輯推理而輕信」--不要因為某事正好符合邏輯推論就相信,這只是用以找出真理的方法學之一,邏輯可能因資料或推理方法的不正確而導致錯誤。
「不要因種種規則而輕信」--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規定,不論是學校、公司或任何一個團體等等,都有它的規定和限制,在這些規定當中,有的合情合理,有的好似刻意刁難,所以我們必須要去斷判,這樣的規定是否有助於我們學習。
「不要因說者外表而輕信」--不要光看一個人的外表,就輕易相信,認為這個人很可靠,通常這樣的人是最不可靠的,就像一個壞人,他的臉上會寫著我是壞人嗎?又如,小狗和小貓在睡覺時,是不是看起來很溫馴、很討人喜愛呢?但是只要牠一遇到獵物,就露出那張牙舞爪可怕的樣子來,所以也不能光看外表而相信。
「不要因深奧的觀念而輕信」--不要因為他人的言論很高深莫測,就以此為信,或者他人的思想、言論比我們高級,就認定他一定是對的。
「不要因特異功能而輕信」--不可因為某某法師或某某人,有神奇的特異功能(神通),就對此信以為真,供奉為神似的崇拜。
「不要因師長所說而輕信」--不要因為他是我的師長,就認定師長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在台灣很容易看到這一類的情形,往往都是因為個人思想主觀,而想要使別人成為自己知識的奴隸,想要控制別人的思想,好似只有自己師父的法才是對的,別人的都是錯的。
佛陀也曾告訴我們,不要因為我說的就輕易相信;佛陀的弟子們,都是在聽聞了佛陀的法,並經過適當地考慮、實踐、體證之後才會相信,佛陀給予我們最大的思想空間,這樣才不致於淪落為他人知識的奴隸。
上述十條不可輕信,並不是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去相信任何事情,而是可以使我們如何去了解,所聽到的和所接收到的知識,哪些是合理又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的真理是可以使我們真正達到苦的止息,假若所接收到的理論,並沒有讓我們有遠離貪、瞋、痴等苦的感受,那麼你我可就要好好的考慮這樣的理論了。
有了這十個方法,就可以更確立方向,不會因為資訊、文書、廣告……太過於發達,而使我們走馬看花、無從選擇,這個同時也是在提高我們的分辨能力,培養擁有獨立思想和推理的能力,就像父母親教導小孩子不可偷東西,父母必須告訴小孩偷東西的後果,而不是一味的告訴小孩你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不是採用壓抑的方式教導,真正的方法是要使小孩了解,偷東西的後果和背後真正的意義,讓小孩知道偷東西是不對,當他了解了之後自然而然地,就不會去做這樣的事,這樣才能培養小孩擁有獨立思想,用分析的角度來教導他,而不是用強制性的方法來教導。
我們人也是一樣,在信仰前,一定要有智慧的決擇我們所要信仰的目標,而不是聽說哪裡好,就去那裡或盲目的追隨、相信,更不能因為人情、賄賂而相信,不要因盲目而使自我成為無知的人;想想看,你想成為徬徨無助的人?或是獨立自主的人?依照這十條不可輕易相信的方法,就能使自己擁有獨立的思想,才不會成為別人知識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