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捷運--禪坐開示

  護法法師 口述

  法心法師 整理


○○一.喜悅之路的內容,是我們每一次靜坐時都必須觀察的,有許多靜坐的方法在這裡面,一是禮拜三寶;二是散播慈悲,祝福大家快樂;三是觀身不淨。

○○二.若一個人一生中都是悲觀的,會認為悲觀是對的,相反地認為樂觀、如實觀是錯的。

○○三.為什麼人無法跳脫「悲觀」?因來自於壓力,社會、家庭、國家、工作、精神的壓力等等。有位台灣的學者曾說:「擁有樂觀的心態,對台灣人而言就像是作夢一樣。」

○○四.一個人無法時時保持愉快的心情,除了壓力沈重之外,對自己和別人都太嚴肅,因為沒有敞開心胸。

○○五.悲觀的人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疾病,悲觀的人無法把「想、感受、了解」這三件事放在一起,人通常是想一套、做一套、說一套。

○○六.大多數的人是不快樂的過日子,少數的人是快樂的過日子。人們的苦太多,大多數的人都是在苦中作樂。我們人永遠都不滿足,但通常還沒有滿足心理、身理或禪修上的快樂時就「死了」。

○○七.快樂的人看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快樂的,不快樂的人則反之。

○○八.外國人稱「禪」是一種藥,學習禪修的人第一個要樂觀,一件事情雖有好、壞兩面,但我們有權力選擇好的那一面。

○○九.人一生當中快樂的目的--「吃得快樂,拉得開心」,能吃而不能拉也是一件痛苦的事!

○一○.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錢、名聲、地位,想想這樣對嗎?這三樣東西真的會使我們感到快樂嗎?不可能,那是錯誤的方向,有再多的錢、名聲、地位,內心也不會滿足。有錢的人未必會快樂,有錢之後擔心被偷,反倒是沒有錢的人比有錢的人快樂。

○一一.樂觀的心態是好的、健康的,樂觀的人遇到任何問題也都將變成不是問題。

○一二.悲觀的人遇到一點點小問題就是大問題。有歡喜心什麼問題能解決,不歡喜的話連小問題都將變成大問題。

○一三.要解決問題很簡單,就是要培養樂觀、喜悅的心,這樣一來連在他周遭的人也會感染他的喜悅。

○一四.看一個人比較輕鬆還是看一棵樹?我們因為有很多很多錯誤的想法,以很多錯誤觀念來判斷,至使身心無法放鬆、無法自在。我們必須練習把身放輕鬆,慢慢地心也放輕鬆,到最後就什麼都能放的下。

○一五.快樂的人、有微笑的人,全身上下都感到很輕鬆、很舒服、內心充滿希望。

○一六.人要「活得快樂,死得開心」。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快快樂樂,在死時也會是快樂。

○一七.當你在痛苦的時候,試著去理解你的苦痛,把它寫下來,在佛陀的面前大聲地念出來,同時也把快樂的事情寫出來、念出來,這就是在培養「觀照」。

○一八.自己是否曾整理過自己的痛苦?從今天開始每天將自己的最快樂的事寫出來,這樣做是學習讓身心輕鬆、放得下、無掛礙。凡事不要抓得太緊。

○一九.想想放不下的是「有生命的」還是「物質的」?如果執著的是有生命的話,那就太笨了,這是很嚴重的問題。物質的東西可以任我們擺佈,有生命的(個體)卻不肯任我們擺佈,因為他有他的想法我們無法去控制他的想法。對於控制不了的生命體為何還要執著呢!

○二○.你想要「擁有」還是「自由」?是否愛管東管西,當個管家婆?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別人喜歡被管嗎?自己喜歡被管嗎?沒有一個人喜歡被別人管。

○二一.注意!你所擁有東西,所帶來的苦實在太多了,很多的痛苦在等待著。

○二二.佛陀告訴我們要放下、要鬆,不要緊繃,對東西不要抓的太緊。

○二三.不要想改變別人,我是這樣,你是那樣,若一定要別人聽我的、信我的話,這樣子大家怎麼合得來、怎麼會輕鬆?這就是壓力。自己要尊敬自己,才會懂得尊敬別人。

○二四.所有的問題都在吸氣和吐氣之間,當問:你的媽媽在哪裡?有人會回答:「在家裡,答案是錯,應該是在你的呼吸裡,所擁有的東西都聚集在一口氣當中。

○二五.如果吸氣之後不能吐氣就死了,死了所擁有的東西也沒有。

○二六.當在起煩惱時,把鼻子和嘴巴關閉起來,那一個比較重要,當然是呼吸比較重要。一口氣不來一切也就結束了。

○二七.什麼是法眼?有法的眼光。用念清楚地觀照心,這即是法眼,算是法眼的初步。能觀照持久,法眼也就能持續產生。反之,若失去念的話,則不可能有法眼。

○二八.佛的法眼是一輩子的,一般人的法眼可能是短暫的,有法眼就達到學佛的目的了。

○二九.法眼的另一個意思是「捨知」,什麼是「捨知」?捨是放下、丟棄;指在理解方面放得下。在思考方面不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去理解,這就是捨知。

○三○.捨知就好比「鳥的翅膀一碰到水、火,馬上就會縮回來」。同樣地,不論是煩惱或快樂,一碰到就要馬上收回來。

○三一.看到檸檬就想到酸,這樣的判斷對不對?一位有學佛的人,一看到檸檬就判斷是酸的,這樣是錯的。要嚐嚐看滋味如何才來斷定它的味道。例如壞掉的檸檬就不會酸,所以要嚐看看才知道它是酸或是甜。

○三二.做一個小小的測驗:當你拿到一張與大家合照的團體照時,第一個會看誰?如果第一個先看的是自己的話,表示你還沒有破我見。

○三三.「苦、集、滅、道」每個人都能朗朗上口,但不一定會懂。苦是什麼?為什麼第一個是苦呢?苦和樂比較起來,苦的感受較深刻。每一個都討厭苦,但也無法脫離。

○三四.四聖諦之「三轉十二相」--苦:此是苦、應知苦、已知苦。
                 集:此是集、應斷集、已斷集。
                 滅:此是滅、應證滅、已證滅。
                 道:此是道、應修道、已修道。

○三五.父母親的愛比較大,還是佛陀的愛比較大?答案是佛陀的愛比較大。佛陀的愛是自由,朝向解脫道;父母親的愛是一種擁有,是可愛的業障。

○三六.靜坐法要:「閉著眼睛,看著心裡的話,有一天你會變成心情況的專家,你會愈來愈平靜、有美感。」

○三七.打完蘋果汁之後,會馬上喝掉還是等一下再喝?如果等一會兒再喝的話,會發現蘋果渣浮起來、蘋果汁往下沉。
    這就比喻修行的人遇到煩惱時,也要像喝蘋果汁一樣先稍微沉澱一下。

○三八.多練習打坐,只要注意自己的呼吸,給自己多一點心靈的沉澱。用念來觀照呼吸,如果整個身體都觀照到的話,你會發現心沉澱許多。

○三九.如果沒有讓心及煩惱沉澱下來的話,就像是經過搖晃的蘋果汁一樣混濁不清澈。

○四○.印度人捉猴子的方式是在一顆椰子上挖一個洞,恰好猴子的手可以伸進去,然後在椰子的裡面放很多的豆子,當牠手抓滿豆子時,手卻拿不出來,拼命地想甩掉手上的椰子,而手卻緊握著拳頭不放,在掙扎的當中就被捉走了。

○四一.這就好比人對於煩惱緊抓著不放,心掛礙在那件事上,被束縛而不快樂。猶如猴子的手緊抓著豆子不放,殊不知一鬆手就可解脫、就會快樂。

○四二.一個學問精通的學者,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坨晒乾的牛糞便,看起來很漂亮,於是對牛糞繞了三圈,心想這是什麼,它就像一個餅一樣,摸一摸那坨牛糞還軟軟的,就像巧克力蛋糕一樣,就用手指挖了一口吃看看,哇!好苦啊!他還安慰自己,很慶幸沒有踩到那坨牛糞。

○四三.已經吃了那牛糞還慶幸自己沒有踩到,真是有夠離譜、有夠愚癡。這樣子安慰自己,對嗎?這個譬喻是在諷刺,對於已經犯的錯誤,卻還要替自己找藉口。

○四四.有一個失憶症的病人去看醫生,醫生問他說:「症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已經多久了?」這時就分不清楚誰是醫生誰是病人了。

○四五.人的生命是很短暫的,一百歲內一定會「掛了」,每個人在死的時候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放下,就是要放下所擁有的於一邊,才會掛掉,不論願不願意都一定要放下,這是強迫性的。

○四六.有一個外國人說他專門研究各式各樣的地獄,我告訴他我也研究過地獄,他說:「地獄真可怕,最可怕的是道教地獄的炸油鍋。」我告訴他:「如果是那樣子的話,我開始考慮要賣油給閻羅王了。負責炸油鍋的差役一個月要領多少錢啊!」當下他恍然大悟。

○四七.打坐是超越心、不管心和超越自然,這樣就不會進入痛苦。
    超越心,苦就無法進入,因為痛苦是集在心中的。

○四八.人的想像力很豐富,譬如說第一次去一個地方之前,都會先想像那裡的情景會是如何如何,真正去到那裡之後會不會是那樣?通常是不會的。因為那是人們過度的想像。

○四九.什麼是有夠笨的人--活在別人的思考裡,活在別人的嘴巴上。

○五○.有人讚嘆你長得很漂亮,你會不會相信?有人罵你長得很醜,你會不會難過?凡夫對好聽的話高興,不好聽的話不高興。這算是知識低的人。

○五一.佛陀沒有要我們相信他,相信與不相信,佛陀都不會在意,自己要走自己的路。佛陀告訴我們的道路,如果覺得快樂的話,你可以試試看,不接受也無妨。

○五二.每個人的信仰都不同,所以我們不要任何人相信我們,只要相信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己,懂得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分享給別人。自己先要懂得快樂,才能帶給別人快樂。

○五三.有很多人問我出家快樂嗎?我回答:「出家快樂。」又問:「怎麼快樂?」我說:「我快樂的原因是,因為那個快樂是不可能得到,也追不到,所以我快樂。」

○五四.規劃一下我們生命的方向,難道一生到死都只是工作嗎?你是工作狂嗎?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錢嗎?工作只是我們生命的一小部分而己。

○五五.在家居士的忍辱波羅蜜更甚出家人,在家人有很多的重擔:家庭的責任、自己的責任、社會的責任等等,在家居士有太多太多的責任。

○五六.你生命當中的節日是什麼時候?生命當中要有節日,人到四十、五十歲責任減少時,那就是節日的開始。

○五七.從歷史來看,對「錢、名、地位」這三樣,少數人真正將它用在好的地方,大多數的人都是用在壞的地方,這就是在培養我慢、我執。

○五八.不論在家或出家,當有了「錢、名、地位」之後,卻抓得很緊。如果將這些放下的話,就是生命的節日,就像在慶祝一樣,可以很輕鬆。

○五九.你是虐待狂或是被虐待狂?有些問題來自於外在的因素,別人一直丟垃圾給你,你要一直接受嗎?垃圾永遠清理不完。接受的話就是被虐待狂。

○六○.修行人是自由、解放,好比野生動物,而在家人是束縳,就像是動物園裡的動物。

○六一.一隻鳥從籠子裡被放出來時,牠覺得很自由;但人們卻認為那籠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認為那籠子是安穩、安詳的地方。不知不覺地成為被虐待狂。

○六二.外在的煩惱已經夠重,內心的折磨更是可怕。例如:有一狗被捉到一間四面都是鏡子的房間,隔天再去看那隻狗,那隻狗死掉了,吃的喝的都好好的沒有動。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狗沒有照過鏡子,牠一進去看到自己影子的折射,無法理解那是自己的影子,以為有很多隻狗,牠開

○六三.你算是正常的瘋子還是不正常的瘋子?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是正常。正常的瘋子在我們認為是瘋子,但正常的瘋子也認為我們是瘋子。

○六四.每個人的角度、觀念、看法都不同,在別人看來是對,我不認為是對。好比鳥飛來飛去很自在,牠看人們開車跑來跑去很奇怪,為什麼不用飛的;狗安安靜靜地在睡覺,人們在那裡大聲吵鬧,牠們搞不清楚人們在做什麼,牠們也會認為我們是笨蛋。

○六五.判斷正常與不正常就端看覺性高不高、念力強不強。

○六六.您們是屬於那一種伴侶:1.「鬼妻神夫」;2.「鬼夫神妻」;3.「鬼妻鬼夫」;4.「神妻神夫」呢?(鬼:很凶、吵吵鬧鬧;神:好脾氣、很安穩。)

○六七.煩惱的來源是執著太多。好比一個牽牛的人要把牛綁起來,有人就問他,到底是誰綁誰?人綁牛?還是牛綁人?

○六八.對一個心愛的人或東西,考慮看看是他綁你?還是你綁他?那一方面強,那一方面弱。有時是主動,有時是被動的。你在綁人?或者你是被綁?

○六九.執著的再多,最後還是要掛掉。執著多的人會去善趣地?還是惡趣地?有執著就是違背佛陀的教導。

○七○.佛陀教導我們要喜悅、快樂、簡單。

○七一.問問自己:學佛之後了解什麼?懂的是什麼?佛陀說:「了解的是苦,懂的是苦;不了解的也是苦,不懂的也是苦。」愈了解苦,愈能啟發出離。

○七二.面對問題(挫折感)的時候會難過,碰到快樂的事就高興,這對嗎?不對。對聖者來說,對與不對他不害怕,問題來了就面對。

○七三.如果能夠念念分明,不論身處何方,也會感到輕鬆。在工作、讀書上多一分自在,少一分煩惱。

○七四.學佛要有計劃--如何了解佛法?

○七五.正見是「確定」之意,三法印相應就有正見,無我就無我,苦就苦,無常就無常。反之,無我認為有我,苦認為樂,無常認為常,與三法印不相應就是邪見。

○七六.看任何人事物,以三法印來做標籤,來防止貪著。無常的東西一直在變化,抓也抓不住,如果執著的話那就錯了。

○七七.在無明的情況之下,執著就產生了。

○七八.對於無常的東西會執著,是警覺度不夠,無法看得透徹,對無常、苦和無我無法體會,表示邪見很重。

○七九.解脫的人看得很透徹,一觸到境馬上用三法印的標籤貼上去、來過濾,是先知先覺,屬慧根強的人。

○八○.而一般的人看不透徹,等到執著完之後,才生起無常、苦、無我,是後知後覺,鈍根非常強。

○八一.正見是八正道的首要,非常重要。八正道是正的而不是邪,「邪」:耳朵認為牙齒,牙齒認為耳朵,偏見重。

○八二.對三法印雖無法深刻體會,但至少要能夠理解,慢慢地煩惱會減少。

○八三.衡量一個修行人,端看他正見的深淺。在泰國森林裡衡量的標準:第一我執是否很重、第二是否存有戒禁取、第三是否了解三法印。對事物的觀察透不透徹。

○八四.修行若不依靠三法印是無法成就。為什麼成羅漢的人不會有煩惱?當他的六根接觸到六塵時用三法印來衡量、判斷,解脫的人不會存有好奇心、不感到奇妙,甚至沒有恐懼感。

○八五.坐的時候想要站,站的時候卻想要坐;休息的時候想要玩,玩的時候卻想要休息。我們通常捉不住自己的欲望、自己的要求,而不斷地苦下去。

○八六.還沒有讀書時一直想要去讀書,真的要讀書時卻又不想讀了;還沒打坐時一直想要去打坐,真的去打坐時卻又忍受不了,這是一種習氣。

○八七.四種芒果:1.生而外表熟;2.熟而外表生;3.生而外表生;4.熟而外表熟。這比喻學佛的四種人:1.虛有其表,實無內涵;2.外表醜陋,但有內涵;3.內外都醜陋;4.內外都美麗。你是屬於哪一種芒果呢?

○八八.美的地方還在苦--食衣住行樣樣都充足,還是覺得苦,覺得少,從小缺到大。小時缺玩具;年青缺感情;中年缺錢;老年缺健康。

○八九.死亡不是壞的東西,是一條人人必經的路,是早或慢而已。

○九○.當煩惱衝擊、無法承受、想不開,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時,就一定要與善知識或朋友多談談話,化解心中的結。

○九一.想要獨立時,會發現責任感變大了;不想要獨立,責任感就不大。如果想要自由自在,責任感就是一種麻煩、壓力。

○九二.有家庭的概念,就像是生活在「奴隸的社會」,心理上就有沈重的責任和負擔。

○九三.自由的呼吸和自由的觀察自己的呼吸,慢慢地你會分析你自己的五蘊。

○九四.心理的壓力、痛苦沒有了,身體的問題就可以容易的修正。

○九五.我們迷信重,都有一個期侍希望未來是如何,這是錯誤的需要改革。信仰傳統佛教的人,都想要去極樂世界,但是不能夠直接去,知道為什麼嗎?要經過大法師的誦念、加持才可以到達。

○九六.有人問一位傳教士:「你真正相信你信仰的神嗎?」「我是不相信,但我了解眾生的缺點,事實上我沒有辦法帶他們到神那邊,這就像是一種遊戲規則。」但,還是有許多人相信,如果要到達神那邊的話,必須要經過仲介。

○九七.佛法是自己修證自己,自己得到快樂或不快樂,自己衡量自己學佛之後有沒有比以前快樂,沒有快樂的話就錯了。

○九八.先進的國家講求物質方面的發展,落後的國家沒有辦法得到那些物質,所以不會追求物質的快樂,會追求精神快樂,這是強迫性的,因為無法選擇。

○九九.我們的念頭很厲害,就像買保險和健保,這就表示隨時都可以生病一樣。

一○○.遇到登革熱的蚊子的時候,怎麼辦?登革熱的蚊子有害,不但吸你的血而且還會傳染病毒。
    這就比喻遇到煩惱的時候,還是要處理掉,不處理也是麻煩,不敢處理問題又更大。

一○一.雪山是什麼顏色?大部分的人會說是白色。但在不同的光線之下就會產生不同的顏色。在陽光照射下是白色,在夕陽照射下是金黃色。這在告訴我們思考不能只看一面。

一○二.什麼是覺悟?字面上的意思是學習看見自己的心。另一個意思是觀照自己的六根,「心」指意根、「吾」指五根。六根接觸六塵時沒有障礙,六根很玲瓏,不會卡住。

一○三.覺悟的人都會有一種感受,「喔!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的意思。

一○四.迷信的人也會認為自己覺悟了,有一個「認為」就錯了,那不是覺悟,原來如此不會有「認為」,認為是透過想,還存有懷疑。

一○五.凡夫不論是看的、聽的、聞的、吃的、想的,六根接觸到六塵就掛礙,眼睛卡住、耳朵、鼻子……都卡住了。

一○六.你的眼睛痛嗎?有一個人眼睛痛去看眼科,醫生怎麼樣也檢查不出他的問題,那病人卻一直說:「我是真的眼睛痛。」醫生一直追問他是什麼原因使他眼睛痛,那病人說:「我的鄰居買了一部TOYOTA的新車,那個車子進去我的眼睛,我的車子變成舊的,所以眼睛痛。」

一○七.吃多危險,不吃也危險,那該怎麼辦?那就盡量的吃,這樣才會知道不吃的時候有多舒服。

一○八.有想吃的念頭就是貪,不論吃幾口都算貪。吃十口才會飽,那只吃五口貪不貪?一樣貪。

一○九.肚子餓的時候,說:「我餓」,這樣子對嗎?是我的心在餓,不是肚子在餓。色法與名法不同,實際上是色法在吃。肚子餓是一種苦受,跟心有關,屬受蘊。

一一○.如何在吃的過程中斷定「貪」與「不貪」?
    要有覺。在取食物時候是否有清清楚地觀察,覺照強不強。

一一一.羅漢在吃東西的時候很清楚地觀照。羅漢也會說「好吃」或「不好吃」,但不執取,不會有情緒上的波動(貪、瞋、痴)。凡夫分辨好吃、不好吃是產生貪著,而羅漢能清楚地分辨食物味道的好壞,如果不清楚的話就跟笨蛋的人沒二樣,二者的差別在於有無「貪著、染著」。

一一二.「身病心不病」,意志堅強,身體也會堅強,但不可能有「心病身不病」,意志力薄弱,身體堅強。意志力堅強,身體才會堅強。

一一三.心情穩定,意志力才會堅強,身體也會堅強。是一種「副作用」的反射。

一一四.在樹上成熟的水果好想掉下去,但在旁邊未成熟的水果好緊張。為什麼?
    這是描述「恐懼感」,對未來感到害怕。就像人對出生不會害怕,對死亡會害怕。

一一五.陶匠是所有萬物之神的導師。這比喻輪迴。輪迴好似陶匠的轉盤(十二緣起法)一直轉一直轉。陶匠在轉動轉盤時會製造出很多的陶器,就好像人不斷地再輪迴。

一一六.人是人造的、狗是狗造的、鳥是鳥造的,如果梵天、阿拉、上帝創造人類的話,為什麼我們不像梵天、阿拉、上帝?這些神完全是想像而來的。

一一七.如果所有宗教的神造人是像陶匠那樣的方法,製造出各式各樣的瓶子的話,陶匠是神的導師。

一一八.忙碌的人、領導者和商人他們都沒有時間生病,相反的,太懶惰的人卻容易生病。
    在文明的國家裡,愈忙碌的人病都沒有,懶惰的人各式各樣的病都來了。

一一九.「好的樹圍繞著壞的樹、壞的樹圍繞著好的樹、好的樹圍繞著好的樹、壞的樹圍繞著壞的樹。」「樹」代表出家人、老闆,「圍繞的樹」代表信徒、員工,你是好樹還是壞樹?

一二○.生命就像一所學校,如果覺得:「好累,不想學習了。」有這樣的念頭時,就表示生命將盡,快要死了,沒有希望。

一二一.有一個人掉了十塊錢在水溝裡,他捨不得那十塊錢,在水溝裡撈那十塊錢,等撈到那十塊錢時,整個皮包都不見了。為了那十塊錢卻損失了好幾十萬塊,這樣值得嗎?

一二二.有的人賺錢是為了花,有些人賺錢是為了存,但真正賺錢的目的是因為「很窮、還不夠」,所以才要賺錢。

一二三.有人是身窮心不窮,有人則是心窮身不窮。家財萬貫的富翁,還捨不得花一頓飯的錢,那他簡值比乞丐還窮。

一二四.思想要有覺性、彈性,不要固定、貼標韱。

一二五.人通常不會觀照呼吸,有人在吸氣時注意,吐氣時不注意;也有人吐氣時注意,而吸氣不注意。這可以透過長期練習作自我調整。

一二六.人一出生就開始吸氣,吸氣是為了活下去;臨終時,最後一次吐氣,然後死亡。因此,何謂生命?

一二七.吸氣舒服,還是吐氣舒服?
    吸氣時要用力,較緊張;吐氣則感覺平和、放鬆。
    吸氣象徵生,吐氣象徵死,如此死亡反而是輕鬆、舒服的。
    死亡之後,無須再勞累、不必再憂愁、不再有悲傷。

一二八.生命就在吸氣、吐氣之間。

一二九.每一口氣都包含了生死…生死…。
    死亡是在出生之後就伴隨而來的。

一三○.現在活著,有一天一定要死掉。
    我在,不在,都無所謂。什麼都不在意,一切看破。

一三一.我們不曾死過,也不知死後是怎麼樣,為什麼要害怕?

一三二.人怕死的原因是沒有真正活過。
    賺的錢越來越多,可是生命卻越來越短少、無價值。
    對死亡沒有信心,所以怕死。
    要這麼告訴自己:「我已經活過了,可以接受死亡,沒關係。」

一三三.從生到死的過程是一種旅行,如何走得好、過得順?
    如同培育種子,從發芽直到長成一棵樹,開花結果,要好好照顧,別讓它乾掉、枯死。
    生到死的過程也會成就各種果報,端看我們自己怎麼做。

一三四.每天睡前躺在床上,練習火遍。觀想雙腳大拇指著了火,逐漸往上蔓延,燃燒全身。
    試想:當身體碰上太陽或火時,瞬間化為塵和氣,不再是當初那個肉體了。如此有什麼好執著的?

一三五.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睡覺時肚子飢餓,腦中幻想著豐盛的食物,不知不覺入睡,口水流滿枕頭,醒來之後竟然有飽足的感覺。
    這一切都是詭計多端的心在作祟。

一三六.看人不能只看表面,外表往往不準確。應該看對方的心。

一三七.我們身上本來就有喜歡、不喜歡、快樂、生氣等等情緒,一碰到外界的人、事、物時,就受刺激而被引發出來。
    事實上是我們自己找藉口發洩情緒,無關乎仇人、朋友或外在事物。
    比如:一樣走在街上,有人會氣惱混亂的交通;有人卻是格外的愉快,這完全是自己的情緒在作怪。

一三八.心中討厭的人對我們有沒有益處?
    有的,他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忍辱」波羅蜜。

一三九.為何會有苦跟樂?
    苦樂多半來自自我情緒(Self-emotion)的表演。
    佛陀沒有Self-emotion,所以沒有苦樂的情緒。

一四○.中獎一萬元高興還是十萬元較高興?
    一般人會喜歡領十萬元,但這只是貪心在作祟而已。

一四一.每天早上睡醒,未張眼之前先自我設定:「今天我要過快樂的一天。」之後再起床,如此真的能實現愉快的一天。

一四二.心有四種狀態:夢、睡、醒、覺。
    凡人一生多處於前三項,活得不知不覺,容易產生問題。

一四三.夢是不真實的。
    而醒著的時候所做的事真不真實?有沒有什麼價值?
    一旦有了覺之後,醒時也如作夢一般,全是假相,沒有意義。

一四四.覺悟者不會睡覺、入夢,時時保持念念分明。

一四五.靜坐時,心不要想,而以覺來代替。

一四六.早上起床時,心會如何?
    心會平靜、微細、新鮮、有深度、易於接受和吸收。
    有了這五種特性之後,心會具備能量。

一四七.早晨正是身心能量升起的時候;晚上能量消減,應當休息。

一四八.靜坐時選擇的地點越高越好,比如在山上靜坐。
    猶如進入清淨的天空,心會變寬闊。
    此時你就是天空,你就是一切。
    只有包容,沒有排斥。

一四九.一般人每天忙著做這、做那,卻不知為何而做。
    心中充滿各種欲求和渴望,但不明白自己為何受欲望擺佈。
    內心充滿疑問,而無法找到答案。

一五○.你跟你的心一樣不一樣?
    你在心裡面,還是心在你裡面?
    將你和心的距離拉開,區分「身分」和「心分」,告訴自己:「心所想的,跟我沒有關係」,不要讓心幻想的東西影響到你。

一五一.如果是我在心裡,那麼心一出問題,我馬上迷失。
    若是心在我裡,當心有問題時,對我的影響會比較小。
    所以要把心看得比較小,把自己(我)看得比較大才是。

一五二.人們在經歷過災難之後,有可能產生恐懼症。內心的幻想和恐慌有深遠的影響力。如果將恐懼換成佛法,那該多好。

一五三.心有兩個層面:黑暗的一面和光明的一面。自己要清楚。

一五四.我們經常不斷地丟各種情緒、希望給心,好像在賄賂他一樣。
    對自我身分的認定也一樣。我們常自以為:「我是……我應該……」這都是對心的一種賄賂。

一五五.人是怎樣認定、取著事物的?
    比如看電影,其實只是一塊布幕配上轉動的膠卷而已,當場什麼事也沒發生,但看的人卻深深陷入了虛幻的影像和聲光裡,是否很愚蠢?

一五六.自己生病時的擔心和探望病人時的擔心會不會一樣?
    同樣是病,但發生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情況並不相同。

一五七.死亡的人已安息,可是在世的人卻繼續痛哭、哀傷,這是不必要的。

一五八.每天不斷提醒:「心不是我」……,讓心不再起作用。

一五九.心自己有一套運作模式,往往不管我們。
    忙著做高興的事時,心不會覺得麻煩;但是如果做不喜歡的事時,心馬上起煩惱、覺得討厭。
    心跟身一樣,都要求舒適,趨吉避凶。所以可以自己先行設定:苦中是有樂的,而樂也會變作苦,心中清楚明白。

一六○.不要常常被心騙,迷失在過去的各種苦跟樂,也別幻想著未來的苦樂,否則將會越來越笨。

一六一.吸氣時,吸入所有的痛苦和問題,加以注意,看清這些煩惱之後,苦自然消失,且會產生能量和力量。
    吐氣時,相當快樂、舒暢。因為過程當中產生了觀。
    可見苦透過呼吸、觀照會轉成樂。

一六二.有沒有感謝過欺負你、辱罵你的人?
    待你不好的人,對你來說算是好人。
    受委屈的傷口本在我們自己內心,苦和恨都只是自己在意、自己去想的,不見得對。

一六三.苦也需要力量。
    苦的力量可以將它轉變成樂。
    首先別去管心中產生的恨念,而代之以慈、悲、喜、捨。

一六四.單純地把握自己,作你自己。
    心中苦時,關起門來,閉上眼睛,假裝笑,告訴自己要快樂。這是可以自己設定的。

一六五.自己的苦未解決,不可能幫助別人快樂。
    必須自己快樂,才能帶給別人快樂。

一六六.一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就難過,那是由於缺乏心的力量。
    應該這麼想:「他是他,我是我,他的批評、謾罵不會影響到我。」
    如果對方罵我愚笨,我就生氣,那才是真的愚笨。

一六七.一般在日常生活當中,大部份的人都不會去注意自己呼吸和吐氣。
    所以打坐時最重要的是注意呼吸,要把握,要清楚的知道呼吸。

一六八.無法把握自己的呼吸,而想依靠其他的事物也是一件很難的事。

一六九.一個好好的人,睡一覺醒來就死了,原因是「念力不夠」所致。

一七○.生命本是無常變化的,而不是正在改變。
    無常之苦的變化要比其他的苦來的大,無人幸免。
    人的一生中充滿了苦,樂的部份是極少的。為了一點點的快樂,必須付出苦的代價。

一七一.「世間雖充滿了苦,但我不身歷其中,不感到痛苦。」這就是無我的羅漢境界。

一七二.凡夫我執強,認為這是「我的苦!我的苦!」,而不斷在苦上加苦,藉由羅漢無我的境界來淡化我執。

一七三.怕死的人,想要生而不想死,對於不可能的事去追求是痛苦的事。

一七四.了解透徹的人,想要死而不想生。

一七五.這世間有一場漫長的夢,生老病死都在你之內。每天都在不斷上演著生老病死的戲碼。

一七六.在印度,有一位旅行者,在旅行的途中累了,在一棵榕樹下休息,榕樹上住著鵝鳥和烏鴉,睡著!睡著!太陽的光照到旅行者的臉,鵝鳥就展開牠的雙翅替他遮擋陽光,鳥鴉無法忍受他人的快樂,因為嫉妒心就對著旅行者的嘴巴拉屎,拉完之後就飛走了。那旅行者一張眼看到的
    這是比喻:好的人從惡的人得到痛苦。

一七七.如果「有你」就錯了,如果「沒有你」就對了。
    比喻:「我執重」的話就錯了,「沒有我執」的話就對了。

一七八.如何扮演好羅漢這個角色?
    問:你在嗎?答:我不在。
    問:為什麼你不在?答:有我就有煩惱。
    問:你有什麼呢?答:我什麼都沒有,只是五蘊合和而已。
    注意:羅漢是沒有「我」、「我所」。

一七九.煩惱、痛苦時怎麼辨?想想苦從那裡?由我們或他人的身口意而來。

一八○.佛陀告訴我們不要追求苦或樂,只要平衡苦和樂即可。

一八一.貓、狗、人的天堂裡有什麼?
    貓的天堂裡有老鼠、狗的天堂裡有骨頭、人的天堂裡有仙女、帥哥。
    比喻:人間欠缺的完全寄托在天堂裡。

一八二.佛教徒生命的三個階段:1.歡樂、快樂;2.無憂;3.無懼。

一八三.生命穩定的人,他的生活也會是樂觀、歡喜的。

一八四.二種瘋狂:1.心之下:以心為主人,心帶領痛苦、快樂。
         2.心之上:以己為主人,超越心不被心帶領。

一八五.「包袱愈多愈沈重」:隨著年齡的增長,包袱只會愈來愈沈重。

一八六.過去、現在、未來的鬼(恐懼感)放棄之後,歡喜的活下去。

一八七.如果你感覺自己是聖人、富翁、位高權重的人,你會怎麼了?你錯了。

一八八.不要讓自己無知的吸氣、吐氣,「氣」捉的緊,也是一種苦,情緒亦然。

一八九.苦的因:我、我……我的、我的……。一 直痛苦下去。講一通電話,已不知說了多少遍的「我」。

一九○.有福報不勤勞而住,沒有福報有勤勞而住,
    有福報又有勤勞而住,沒有福報又不勤勞而住。
    你將自己歸類在那一類?

一九一.打從一出母胎就開始培養我執,小朋友在吵架時都會說:「這是我的!」父母給我的,老師教我的……,都是在培養我執,這些我執有時大有時小。這是「全方位培養的我執。」

一九二.大的我執:成功所得到的讚賞、光彩、自信。
    小的我執:我不成功、我失敗、氣餒、自卑。
    不論是大或小的我執都是一種病。
    你是「大我」還是「小我」?

一九三.大家都欺負你、看不起你,為什麼?太善良、太老實、柔軟。

一九四.別人打時,你柔軟對侍,雖然還是會痛,但不是那麼痛。
    就像對軟軟的牛糞,丟一顆石頭,它會黏住在牛糞裡,柔軟的話就能夠包容。

一九五.我跟我所都是一種毒,而且更甚於毒。

一九六.在生活中「給」與「拿」這二者的交互作用,是與我們息息相關,這兩者無法分開,無法單獨存在。
    如:一顆蘋果是從樹上來的,吃完之後排泄出來,變成肥料又被樹吸收回去。
    呼吸也是一樣,人吐出的二氧化氮被樹吸走,樹吐出的氧氣被人們吸走。
    我們需要的它給我們,它們需要的我們給它。

一九七.想想你跟家庭、社會、國家、地球,有沒有關係?
    與地球有關的話,是一種大愛,但思想也必須通通要更正。
    例:佛陀教導出家人散播的慈悲必須是以整個地球為主,以十方為主,道場也是屬於十方的,十方來的四眾弟子皆可共住於此。在台灣是比較屬於「個人擁有」的道場。

一九八.認為家庭、社會、國家對自己有好處,這樣的觀念對嗎?
    再想想這樣的可能度高嗎?
    我們與家庭、社會、國家相形之下是渺小的,家庭、社會、國家不可能對我們有用,而是要我們對他們有用、要服務。

一九九.一般人都無法接受,家庭、社會、國家需要我們對他們有用處,而不是他們對我們有用處。

二○○.家庭、社會、國家不讓你自由,只要你有用處。
    在文明的國家裡只要你是一個沒有用的人,你即是被家庭、社會、國家淘汏。

二○一.佛陀的看法完全是相反的,佛陀對於人們有益處,並不要我們對他有用處。

二○二.為了得到真理要打架︱︱跟「我執、我所」打架是一場艱距又漫長的戰爭。
    不讓自己的用功修行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執、我所」。

二○三.你的生、命、運、氣、心好不好,你是那一種?

二○四.何謂:「初善、中善、後善」?
    佛陀教示時都會說:「這個法是初善、中善、後善。」意思是學法之後,首     多的習氣,這是指「初善」;心穩定、不搖動、堅固是「中善」;觀、敏銳度愈來愈強這是「後善」。

二○五.「苦力」跟「腦力」差異在那裡?
    雖然用腦力的方式賺錢比較快,但也必須付出代價,它所帶給的煩惱與不安比苦力來的大。用苦力的人累了休息就好了。

二○六.你是開朗的人還是封閉的人?封閉的人就是在意太多。
    有悶氣、煩惱的人,找朋友講講話、舒解舒解,悶氣就會消。

二○七.痛苦的人,讓別人更痛苦,自己感覺舒服。這即是虐待狂。

二○八.覺悟像住在高原,而人的心就像住在黑暗的山谷。

二○九.禪的藝術:距離心、覺察者。
    當距離心的時候那就是覺察者。

二一○.愛敵人就像愛自己,為什麼?因為沒有真正的朋友,所以愛敵人。

二一一.智慧高的人,不在乎權利、地位、名譽、錢財。
    智慧高的人,在乎的是好好的「安享餘年」。

二一二.超人的特徵是什麼?真正的超人是心簡單、行為也簡單。

二一三.一切甜美的關係,都會以苦來結束。

二一四.甜蜜的關係,為什麼到最後會是痛苦?有太多期待。

二一五.為什麼愛會變成恨,朋友會變成敵人?那是因為關係是「脆弱」的。

二一六.兩個人在談戀愛時,會有四個人,為什麼?那時表現出來的都是假的我,真的我被藏起來了。

二一七.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在當下,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期待,而男女朋友有很多的期待。

二一八.開悟的人,就像一塊踏腳布,任何一個人去踐踏它,它也不會生氣。

二一九.真病沒藥醫,假病有藥醫。

二二○.結婚是一種化學作用,生活開始產生變化。

二二一.男人無法滿足女人,女人無法滿足男人,人們無能也無法滿足任何人的期望。


  • 回到目錄
  • 回到佛法篇。

  •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