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皈依那位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
人施設
1.論母
1.一之誦
1.六施設:
蘊施設、處施設 、界施設、諦施設
、根施設 、人施設 。
2.什麼樣的範圍是諸蘊的蘊施設呢?
如此的範圍是五蘊:色蘊 、受蘊
、想蘊 、行蘊 、識蘊 ;在這個範圍是諸蘊的蘊施設 。
3.什麼樣的範圍是諸處的處施設呢?
如此的範圍是十二處:眼處 、色處
、耳處 、聲處 、鼻處 、香處 、舌處 、味處 、身處 、觸處 、意處 、法處;在這個範圍是諸處的處施設。
4.什麼樣的範圍是諸界的界施設呢?
如此的範圍是十八界:眼界 、色界
、眼識界 、耳界 、聲界 、耳識界 、鼻界 、香界 、鼻識界、舌界 、味界 、舌識界 、身界 、觸界 、身識界 、意界 、法界 、意識界 ;在這個範圍是諸界的界施設。
5.什麼樣的範圍是諸諦的諦施設呢?
如此的範圍是四諦:苦諦 、集諦
、滅諦 、道諦 ;在這個範圍是諸諦的諦施設。
6.什麼樣的範圍是諸根的根施設呢?
如此的範圍是二十二根: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 、女根 、男根 、命根 、樂根 、苦根 、喜根 、憂根 、捨根 、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未知當知根、已知根 、具知根 ;在這個範圍是諸根的根施設。
7.什麼樣的範圍是諸人的人施設呢?
1. 時解脫者。
2. 無時解脫者。
3. 動法者。
4. 不動法者。
5. 退法者。
6. 不退法者。
7. 思不當者。
8. 護不當者。
9. 凡夫。
10. 種性者。
11. 畏止者(怖畏止息者)。
12. 無畏止者。
13. 能行者。
14. 不能行者。
15. 決定者。
16. 不決定者。
17. 行者。
18. 住果者。
19. 同首者。
20. 住劫者。
21. 聖者。
22. 非聖者。
23.
有學者。
24.
無學者。
25.
非有學非無學。
26.
三明者。
27.
六通者。
28.
正等正覺者。
29.
獨正覺者。
30. 雙分解脫者。
31.
慧解脫者。
32.
身證者。
33.
見至者。
34.
信解脫者。
35.
隨法行者。
36.
隨信行者。
37. 極七次者。
38. 家家者。
39. 一種者。
40. 一來者。
41. 不還者。
42. 中圓寂者。
43. 生圓寂者。
44. 無行圓寂者。
45. 有行圓寂者。
46. 上流至色究竟天者。
47. 預流者。
48. 為了證預流果而行道者。
49. 一來者。
50. 為了證一來果而行道者。
51. 不還者。
52. 為了證不還果而行道者。
53. 阿羅漢者。
54. 為了證阿羅漢果而行道者。
2. 二之 誦
8. 二人
1. 忿怒者 和瞋恨者
。
2. 覆蓋者 和欺瞞者 。
3. 忌妒者 和慳者 。
4. 狡猾者 和偽善者 。
5. 無慚者 和無愧者 。
6. 惡口者 和惡友者 。
7. 在諸根上 不保護門者 , 和在飲食上 不知量者 。
8. 失念者 和無正知者
。
9. 戒欠損者 和見欠損者 。
10. 內結者 和外結者 。
11. 不忿怒者和不瞋恨者 。
12. 不覆蓋者和不欺瞞者 。
13. 不忌妒者和不慳者 。
14. 不狡猾者和不偽善者 。
15. 慚者和愧者 。
16. 善口者和善友者 。
17. 在諸根上保護根門者,和在飲食上知量者
。
18. 念現前者 和正知者
。
19. 戒具足者和見具足者 。
20. 在世上兩種難得的人。
21. 兩種難被滿足的人。
22. 兩種易被滿足的人。
23. 兩種人的諸漏會增長 。
24. 兩種人的諸漏不會增長。
25. 劣信解者和勝信解者 。
26. 被滿足者和令滿足者 。
3. 三之誦
9. 三人
1. 無希望者,希望者,離希望者。
2. 三種譬喻病的人。
3. 身證者,見至者,信解脫者。
4. 糞語者,花語者,蜜語者。
5. 心譬喻漏瘡者,心譬喻電光者,心譬喻金剛者。
6. 盲者,一眼者,二眼者。
7. 倒慧者,膝慧者,廣慧者。
8. 在這裡有一種人在諸欲和諸有上未離欲;在這裡有一種人在諸欲上離欲、在諸有上未離欲;在這裡有一種人在諸欲和諸有上離欲。
9. 譬如石刻的人,譬如地刻的人,譬如水刻的人。
10. 三種 譬如樹皮衣的人。
11. 三種譬如迦尸衣的人。
12. 易被衡量者,難被衡量者, 不被衡量者。
13. 在這裡有一種人不應被結交、不應被深交、不應被敬奉;在這裡有一種人應被結交、應被深交、應被敬奉;在這裡有一種人恭敬、尊敬之後應被結交、應被深交、應被敬奉。
14. 在這裡有一種人應被迴避,不應被結交、不應被深交、不應被敬奉;在這裡有一種人應可捨棄,不應被結交、不應被深交、不應被敬奉;在這裡有一種人應被結交、應被深交、應被敬奉。
15. 在這裡有一種人在戒上是完全圓滿作者,在定上是有限量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這裡有一種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圓滿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圓滿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這裡有一種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圓滿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圓滿作者,
在慧上也是完全圓滿作者。
16. 三種老師。
17. 另外三種老師。
4. 四 之 誦
10. 四人
1. 不善人,比不善人更不善人;善人,比善人更善人。
2. 惡者,比惡人更惡的人;友善者,比友善更友善的人。
3. 惡法,比惡法更惡法;友善法,比友善法更友善者。
4. 有罪,多罪,少罪,無罪。
5. 略解知者,廣解知者,應被引導者,文句為首要者。
6. 適當應辯而不快速應辯者;快速應辯而不適當應辯者;既適當應辯又快速應辯者;
既不適當應辯又不快速應變者。
7. 四種說法的人。
8. 四種譬喻雲的人。
9. 四種譬喻老鼠的人。
10. 四種譬喻芒果的人。’
11. 四種譬喻瓶子的人。
12. 四種譬喻湖的人。
13. 四種譬喻公牛的人。
14. 四種譬喻蛇的人。
15.在這裡有一種人沒衡量、沒徹底了解之後,是說不值得稱讚者的稱讚之處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沒衡量、沒徹底了解之後,是說值得稱讚者的不稱讚之處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沒衡量、沒徹底了解之後,是在不值得相信的地方,表現相信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沒衡量、沒徹底了解之後,是在應相信的地方,表現不相信者。
16.在這裡有一種人衡量、徹底了解之後,是說不值得稱讚者的不稱讚之處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衡量、徹底了解之後,是說值得稱讚者的稱讚之處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衡量、徹底了解之後,是在不應相信的地方,表現不相信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衡量、徹底了解之後,是在應相信的地方,表現相信者。
17.在這裡有一種人適時地說出不值得稱讚者的真實、正當的不稱讚之處者,而不適時地說出值得稱讚者的真實、正當的稱讚之處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適時地說出值得稱讚者的真實、正當的稱讚之處者,而不適時地說出不值得稱讚者的真實、正當的不稱讚之處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適時地說出不值得稱讚者的真實、正當的不稱讚之處者,也適時地說出值得稱讚者的真實、正當的稱讚之處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不適時地說出不值得稱讚者的真實、正當的不稱讚之處者,又不適時地說出值得稱讚者的真實、正當的稱讚之處者。
18.是勤奮果生活者而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是功德果生活者而不是勤奮果生活者。
既是勤奮果生活者,也是功德果生活者。
既不是勤奮果生活者,也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19. 黑暗到黑暗者,黑暗到光明者,光明到黑暗者,光明到光明者。
20. 下而下者,下而上者,上而下者,上而上者。
21. 四種譬喻樹的人。
22. 以色衡量者、以色生信者;以聲音衡量者、以聲音生信者。
23. 以破爛衡量者、以破爛生信者;以法衡量者、以法生信者。
24.在這裡有一種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而不是為了別人的利益。
在這裡有一種人是為了別人的利益行道,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是為了別人的利益。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不是為了別人的利益。
25.在這裡有一種人是折磨自己,而從事於自我折磨的實踐。
在這裡有一種人是折磨他人,而從事於折磨他人的實踐。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是折磨自己,而從事於自我折磨實踐;也是折磨他人,而從事於折磨他人的實踐。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不折磨自己,而不從事於自我折磨的實踐 ;也不折磨他人,而不從事折磨他人的實踐。他不折磨自己、不折磨別人,在現法中沒有欲求、寂滅、經驗樂者,藉由自己梵行的狀態而住。
26. 有貪者,有瞋者,有痴者,有慢者。
27. 在這裡有一種人是內心寂止的得利者,而不是增上慧法之觀的得利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是增上慧法之觀的得利者,而不是內心寂止的得利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是內心寂止的得利者,也是增上慧法之觀的得利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不是內心寂止的得利者,也不是增上慧法之觀的得利者。
28. 順流而行者,逆流而行者,自住者,已渡越彼岸而住在高地上的婆羅門。
29. 少聞而不具備已聽聞的人,少聞而具備已聽聞的人,多聞而不具備已聽聞的人,多聞而具備已聽聞的人。
30. 不動沙門,蓮花沙門,白蓮沙門,在諸沙門中的柔軟沙門。
5. 五之誦
11. 五人
1.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是違犯,又成為追悔者,他不如實地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在那裡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在這裡有一種人是違犯,而不成為追悔者,他不如實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在那裡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在這裡有一種人是不違犯,而成為追悔者,他不如實地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在那裡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不違犯,也不成為追悔者,他不如實地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在那裡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在這裡有一種人既不違犯,也不成為追悔者,他如實地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在那裡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2. 給了之後,他輕視;共住之後,他輕視;他是輕信者,他是不確定者;他是遲鈍、蒙昧者。
3. 五種譬喻職業軍人者。
4. 五種常乞食者。
5. 五種過午不食者。
6. 五種一坐食者。
7. 五種糞掃衣者。
8. 五種三衣者。
9. 五種住林者。
10. 五種樹下住者。
11. 五種曠野住者。
12. 五種常坐者。
13. 五種隨住者。
14. 五種塚間住者。
6. 六之誦
12. 六人
1. 在這裡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聞的諸法中,自己徹底了解諸諦,在這裡既得到一切智性,而且在諸力中得自在。
在這裡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聞的諸法中,自己徹底了解諸諦,在那裡既沒得到一切智性,而且沒在諸力中得自在。
在這裡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聞的諸法中,自己沒徹底了解諸諦,在現法中既成為苦的作盡者,而且得到聲聞波羅密。
在這裡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聞的諸法中,自己沒徹底了解諸諦,在現法中成為苦的作盡者,但是沒得到聲聞波羅密。
在這裡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聞的諸法中,自己沒徹底了解諸諦,並無在現法中就成為苦的作盡者,是不還者-不回來這裡(輪迴)的狀態者。
在這裡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聞的諸法中,自己沒徹底了解諸諦,並無在現法中就成為苦的作盡者,是還者-回來這裡(輪迴)的狀態者。
7.七之誦
13.七人
1. 七種譬喻水 的人
一次沉下而為沉下者。
他浮出之後而沉下者。
他浮出之後而成為住立者。
他浮出之後而觀察、省察。
他浮出之後前進 。
他浮出之後而成為得立足處者。
他浮出之後, 成為已渡越彼岸而住立在高地的婆羅門。
2.雙分解脫者。
慧解脫者。
身證者。
見至者。
信解脫者。
隨法行者。
隨信行者。
8. 八之誦
14.
八人
1. 四種具足道者,四種具足 果者。
9. 九之誦
15.九人
1. 正等正覺者,獨正覺者,雙分解脫者,慧解脫者,身證者,見至者,信解脫者,
隨法行者,隨信行者。
10.十之誦
16.十人
1. 五種是在這裡終結者, 五種是在這裡之後而為終結者。
<人施設論母>結束
Update:佛曆 2548年 (09.1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