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與心識活動


                    曇摩結(葉均)

    “上座部立九心輪”,是其最重要的教理。因為八十九心的
狀態和活動都是依據“九心輪”的論點才能靈活應用,如果離開
九心輪的配合,則八十九心的繁雜分析便無什麼意味了。在探討
這個重要的問題之前,先從我國的論典中引證幾段有關的文句。


《成唯識論》卷三云:

    “上座部分別論者,俱密意說此名有分識。有謂三有,分是
因義、唯此盚M為三有因。”


《成唯識論述記》卷二十一云:

    “分別論者,舊名分別說部,今說假部,說有分識體互不斷
周遍三界為三有因。其餘六識,時間斷故,有不遍故,故非有分
世親攝論無文,唯無性釋有九心輪,此是阿賴耶識。九心者:一
有分、二能引發、三見、四等尋求、五等貫徹、六安立、七勢用
、八返緣、九有分心,餘如樞要說。”


《唯識樞要》第三卷云:

    “上座部師立九心輪:一有分、二能引發、三見、四等尋求
、五等貫徹、六安立、七勢用、八返緣、九有分。然實但有八心
,以周匝而言,總說有九,故成九心輪。且如初受生時,未能分
別,心擔任運緣於境轉,名有分心。若有境至心欲緣時,便生警
覺,名能引發。其心既於此境上轉,見照矚彼。既見彼已,便等
尋求,察其善惡。既察彼已,逐等貫徹,識其善惡。而安立心,
起語分別,知其善惡。隨其善惡,便有動作,勢用心生。動作既
興,將欲休廢,逐復返緣前所作事。既返緣已,逐歸有分,任運
境轉。名為九心,方成論義。其中見心通於六識,餘唯意識。有
分心通死生,返緣心唯得死。若離欲者唯有分心。既無我愛,無
所返緣,不生顧戀,未離欲者,以返緣心而死,有戀愛故。若有
境至,則心可生,若無異境,互作有分,任運相續。然見與尋求
,前後不定。無性攝論第二卷云:五識於法無所了知,先說見心
也。復言見唯照矚,卻結前心。”


《解脫道論》卷第十云:

    “從有分心、轉見心、所受心、分別心、令起心、速心、彼
事心。於是有分心者,是於此有根心如有牽縷。轉心者,於眼門
色事夾緣故。以緣展轉諸界,依處有分心成起,有分心次第,彼
為見色事成轉生轉心。轉心次第依眼應轉,現得見生見心。見心
次第已見以心,現受生受心。受心次第以受義,現分別生分別心
。分別心次第以分別義,現令起生令起心。令起心次第以令起義
,由業心速行。速行心次第以速行義,不以方便生彼事果報心。
從彼更度有分心。”

    過去我國佛教學者,對於上例論典所提的問題發生了興趣,
想更詳細地知道一些關於上座部這個九心輪的思想。但在我們原
有的論典中,實在不易找到更詳細的資料。唯識樞要所說的比較
詳細,但是否完全符合於上座部的說法是值得考慮的。解脫道論
中所說的既簡單而文字又難讀,實在不易了解。現在我想直接根
據上座部的教典,提供一些比較更詳細的材料作為大家研究的參
考。然而敘述九心輪的思想,決不能離開八十九心單獨來說,因
為它們是互相關連的。所以在提到八十九心的時候,我想依然用
符號來代替,不明之處,請參考本書《附錄》中拙著的“南傳八
十九心”。同時九心輪的名稱,在唯識家的著作和《解脫道論》
所譯的有所不同。我現在根據巴利原文和參考其他外文的譯著,
對於這些名詞的翻譯也未免與古原有所出入。為了比較有系統地
敘述上座部這個重要的思想,擬分兩節來談:


          一  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

    八十九心是依十四種行相而轉起活動的。十四行相即:(一
)結生、(二)有分、(三)轉向、(四)見、(五)聞、(六
)嗅、(七)嘗、(八)觸、(九)領受、(十)推度、(十一
)確定、(十二)速行、(十三)彼所緣、(十四)死。

    (一)結生──由於欲界八種善心[1∼8](這數字符號是照
本書《附錄》“南傳八十九心”一個表的,以下同)的潛力,有
情生於六欲天及人類之中的時候,便轉起八種有因的欲界異熟識
[42∼49]而結生;墮於人中半擇迦( Pa?aka)等類的人,轉起
力弱的二因的善異熟與捨俱的無因異熟意界[41]而結生;這是他
們在前世臨終時心所現起的業、業相及趣相,不論以任何一種為
所緣而發生的。這是說由欲界善心的潛力轉起九異熟心而結生。
其次由於色界、無色界善心[9∼17] 的潛力,有情生於色、無色
界時候,便轉起九種色及無色界的異熟識 [57∼65] 而結生,也
是它們在前世臨終時心所現起業與業相,不論以任何一種為所緣
而發生的。再其次由於不善心的潛力,有情生於惡趣之時,便轉
起一個不善異熟無因意識界[56]而結生,也是他們在前世臨終時
心所現起的業、業相、趣相,不論以任何一種為所緣而發生的。
這婸’酗Q九種異熟識是依結生的作用而轉起的,也可叫這十九
識為結生識。在《清淨道論》第十七品還廣論三界諸趣的業和結
生,這堣ㄞ鉊啎煄C

    (二)有分──當結生識在結胎的階段息滅時,即刻隨著那
十九異熟識中的任何一種及其同樣的所緣而生起與生結生識類似
的有分識。如是連續地前後不斷地生起無數的有分識(生命流)
,象河流相似,相續不斷,甚至存在於無夢的酣睡之中,直至有
別的心生起而來轉變它。這是依有分的作用而轉起的十九識。

    (三)轉向──在有分識這樣相續轉起之時,若諸有情的眼
等諸根獲得了取其所緣之境的機會,那時如果是色境現於眼前,
則眼淨根擊處於色緣,由於擊觸之力,而有分識便起波動;繼之
於有分息滅之時,即於那同樣的所緣色,生起了好像是有分的斷
絕而行轉向(喚起認識的注意)作用的捨俱無因唯作意界[70]。
於耳門等也是這樣。如果是六種所緣現於意門之時,在有分的波
動之後,便生起好像是有分的斷絕而行轉向作用的捨俱無因唯作
意識界[71]。這是由轉向作用而起的二種唯作識。

    (四∼八)見、聞、嗅、嘗、觸──在轉向之後,於眼門生
起以眼淨根為所依而行見的作用的眼識[34、50],於耳門等生起
行聞等作用的耳、鼻、舌、身識[35∼38,51∼54]。在此等識中
,如果對可意的及可意的中性所緣境而起的為善異熟[34∼38];
如對不可意的及不可意的中性所緣境而起的為不善異熟[50∼54]
。如是依見、聞、嗅、嘗、觸的作用而起十異熟識。

    (九)領受──在眼識等之後去領受它們的境(認識的對象
),便生起領受作用的意界;即是說在善異熟的前五識之後而生
起善異熟的意界[39],在不善異熟的前五識之後而生起不善異熟
的意界[50]。如結以領受的作用而起二異熟識。

    (十)推度──在意界之後生起意識界,對意界所領受的境
加推度;即是說在不善異熟的意界之後而起不善異熟的意識界[
56] ,在善異熟意界之後對可意的所緣而起喜俱的無因善異熟意
識界[40],對可意的中性所緣而起捨俱的無因善異熟意識界[41]
。如是依推度的作用而起三異熟識。

    (十一)確定──在推度之後,即於那同樣的境上而起確定
的捨俱無因唯作意識界[71]。如是依確定的作用只起一唯作識。

    (十二)速行──在確定之後,如果色等所緣是強大的,即
於那確定的同一境上,無論由八欲界善[1∼8]或十二不善 [22∼
23] 或其他的九欲界唯作[72∼80]中的那一種心,經過了六或七
剎那的速行,然後而起彼所緣。這是就眼等五門現起方面說的。
其次於意門,則在意門轉向之後,以同樣的方法而起此等二十九
心的速行。如果是從種姓心(Gotrabh)──包括遍作( Pari-
kamma ),近行( upacra)、清淨(appan)等定──之後而
起的速行,則從色界的五善[9∼13] 、五唯作[81∼85]、無色界
的四善[14∼17],四唯作[86∼89]及出世間的四道心[18∼21]、
四果心中,獲得它們的緣而起速行。如是當知依速行的作用而起
的有五[66∼69]之中,獲得它們的緣而起速行。如果當知依速行
的作用而起的五十五種的善、不善、唯作及異熟的識。

    (十三)彼所緣──如果於眼等五門是極大的色等所緣及於
意門是明瞭的所緣,則於速行之後──即於欲界的速行之末,由
於可意的所緣等及宿業的速行心等而獲得各種緣,即以那些緣,
於八種有因的欲界異熟[42∼49]及三種異熟無因的意識界 [40、
41、56] 之中,起了一種異熟識,它是隨著速行心而對於有分的
所緣以外的另一種緣而速行二回或一回的異熟識,好像暫時隨著
逆流而行的船的流水一樣;這便是說,因為那異熟識本來可以對
有分的所緣而起,可是它卻以速行的所緣為自己所緣而起,所以
稱它為“彼所緣”,如是由於彼所緣的作用而起的有十一種異熟
識。

    (十四)死──在彼所緣之後,必再起有分。於有分斷時,
再起轉向等。如是在心的相續中,如果獲得緣,便於有分之後生
起轉向,於轉向之後生起見等。這樣由於心的一定的法則,再再
生起,直至於一有(一生)中的有分滅盡為止。那一生之中最後
的有分,因為是從生而滅,故稱為“死”。所以這死心也和結生
及有分的識一樣只有十九種。這是由於死的作用而起的十九種異
熟識。

    其次從死亡後再結生,從結生之後再有分,如是於三有、五
趣、七識住、九有情居中轉向的諸有情而起不斷相續的心。只有
那些於轉向之中已經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在他的死心滅時而識即
滅。
    這婸〞漱K十九心的十四作用,並非說每一個心都有十四作
用,而是說每一心在十四作用中具有幾種或一種。上面所敘述的
是根據覺音論師的解釋。下面再據阿耨樓陀師的概論十四作用作
出一表,說明那些心有那些作用,那就更清楚了。雖然名稱稍有
出入,但以符號來看是不會錯的。

                            八  十  九  心  十  四  作  用  表
┌─────┬───┬───┬───┬───┬───┬─────────┬───┬───┬────┐
│  八十九心│2捨俱│8大異│9色無│1喜俱│1意門│55速行心 [81∼85] │1五門│2領受│10二種  │
│          │推度心│熟心  │色界異│推度心│轉向心│[1∼8] , [14∼17] │轉向心│  心  │ 五識  │
│          │ [56, │[42∼ │熟  心│ [40] │ [71] │[22∼23],[86∼89] │ [70] │ [39] │[34∼  │
│          │  41] │  49] │ [57∼│      │      │[72∼80],[18∼21] │      │ [55] │38],[50 │
│十四作用  │      │      │  65] │      │      │[9 ∼13],[66∼69] │      │      │∼54〕 │
├─────┼───┼───┼───┼───┼───┼─────────┼───┼───┼────┤
│結      生│  1  │  1  │  1  │      │      │                  │      │      │        │
├─────┼───┼───┼───┼───┼───┼─────────┼───┼───┼────┤
│有      分│  1  │  1  │  1  │      │      │                  │      │      │        │
├─────┼───┼───┼───┼───┼───┼─────────┼───┼───┼────┤
│轉      向│      │      │      │      │  1  │                  │  1  │      │        │
├─────┼───┼───┼───┼───┼───┼─────────┼───┼───┼────┤
│    見    │      │      │      │      │      │                  │      │      │        │
│    聞    │      │      │      │      │      │                  │      │      │        │
│    嗅    │      │      │      │      │      │                  │      │      │  1    │
│    嘗    │      │      │      │      │      │                  │      │      │        │
│    觸    │      │      │      │      │      │                  │      │      │        │
├─────┼───┼───┼───┼───┼───┼─────────┼───┼───┼────┤
│領      受│      │      │      │      │      │                  │      │  1  │        │
├─────┼───┼───┼───┼───┼───┼─────────┼───┼───┼────┤
│推      度│  1  │      │      │  1  │      │                  │      │      │        │
├─────┼───┼───┼───┼───┼───┼─────────┼───┼───┼────┤
│確      定│      │      │      │      │  1  │                  │      │      │        │
├─────┼───┼───┼───┼───┼───┼─────────┼───┼───┼────┤
│速      行│      │      │      │      │      │        1        │      │      │        │
├─────┼───┼───┼───┼───┼───┼─────────┼───┼───┼────┤
│彼  所  緣│  1  │  1  │      │  1  │      │                  │      │      │        │
├─────┼───┼───┼───┼───┼───┼─────────┼───┼───┼────┤
│    死    │  1  │  1  │  1  │      │      │                  │      │      │        │
└─────┴───┴───┴───┴───┴───┴─────────┴───┴───┴────┘



          二  心識活動的路線


    前面提到“上座部立九心輪”,是根據唯識家的舊說,其實
在上座部的重要論典如《清淨道論》及《攝阿毗達摩義論》中,
都沒有“九心輪”這樣的說法。然而這個思想體係中,除了上述
的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外,尚有一種稱為“毗提”的。“毗提”
譯為“路”,意即“心識活動的路線”或“過程”。這種過程又
叫“路心”有七種:即根門轉向、五識、領受、推度、確定、速
行、彼所緣,再加前面的有分為八種。此即唯識家的所謂“九心
輪”。現在依六路來敘述。六路:為眼門路、耳門路、鼻門路、
舌門路、身門路及意門路;或為眼識路、耳識路、鼻識路、舌識
路、身識路及意識路。這是說有六條通過不同的根門而轉起心識
活動的路線。

    1.五門的路線──在眼耳鼻舌身的五門,有極大、大、小、
極小的所緣境;在意門則有明瞭和不明瞭的所緣。如是對六種不
同的境界現前而如何轉起心識的活動呢?有生、住、滅的三剎那
名為一剎那心。住於色法的有十七剎那心的生滅壽命。五種所緣
來現於五門,要經過一剎那或多剎那心而達到住位。所以若所緣
色是經過一剎那現於眼前的,則從此有分識波動二次,停止了有
分之流以後,轉向於所緣之色(喚起對色的注意),便生起一次
五門轉向心的生滅。從此次第的生起見色的眼識,領受的領受心
,推度的推度心,確定的確定心,各有一次生滅。從此便於欲界
的二十九種速行心(不善心12[22∼33]+善心牪1∼8]+笑心
[72]+唯作心牪73∼80]=29)中隨得一緣即動七次的速行。隨
著速行的結束,適宜地轉起二次的彼所緣心,從此便墮入有分。
如上面這樣生起十四剎那的路心,二剎那的有分波動,以及過去
的一剎那心,便具足十七剎那心。此後那個境界便消滅了。像這
樣經過十七剎那心相續的所緣,那是極大的境界。如果現在前的
所緣較弱,在過程中不能生起彼所緣心的,則名為大境;這便是
說僅僅終於速行便墮入有分,所以沒有彼所緣心生起的。如果來
現的所緣,在過程中不能生起速行心的,名為小境;因為速行心
不生,則僅轉起二次或三次的確定心後,便墮入有分。如果來現
的所緣,在過程中連確定心也不能生起便沉沒了的,則名為極小
境;此唯有分心波動,卻無路心的生起。於眼門是這樣,於耳、
鼻、舌、身等門也是這樣,如是我們知道於一切五根門有四級心
轉:一、到達彼所緣,二、到達速行,三、到達確定,四、無路
心生起。其所緣的境界也有四種。

    從上面這些敘述,我們知道通過五根生起的一念心識,既是
隨著大小強弱不同的境界,也在時間的長短上而有所不同的。最
長的完成一念要經過十七剎那心。關於十七剎那心的次第和名稱
是這樣的:


     1. 過去有分
     2. 有分波動                      ┐
     3. 有分斷                        │
     4. 根門轉起                      │
     5. 五識                          │
     6. 領受                          │
     7. 推度                          │
     8. 確定                          │
     9.  ┐                           ├路心
    10.  │                           │
    11.  │                           │
    12.  ├速行                       │
    13.  │                           │
    14.  ┘                           │
    15.  ┐                           │
    16.  ├彼所緣                     ┘
    17.  ┘

    這婸〞爾穭腄A是除開有分的;因為光是有分波動,不能生
起心識,還不算走上轉起心識活動的路線。關於五識的生起,有
七種路心(五門轉向、五識、領受、推度、確定、速行、彼所緣
)和經過十四剎那──即五門轉向1+任何的五識1+領受1+
推度1+確定1+速行7+彼所緣2=14。詳細地說,則五門包
括全部欲界的五十四心。

    有分,是像流水而相續不斷的;諸心,則如波濤而起伏不定
。心生則有分之流斷,心滅則沉入有分。所以我們從生至死的心
識生滅狀態,似乎是這樣的:


    諸心 ↘
        ..... ∩.....︵.....╭╮.....∩.....
    有分 ↗

    2.意門的路線──於欲界的意門,如果是明瞭所緣來現於前
,經過二剎那的有分波動,一剎那的意門轉向心及七剎那的速行
心以後,再起二剎那的彼所緣心,然後墮入有分。如果是不明瞭
的所緣來現於前,僅終於速行便墮入有分,不起彼所緣心。

    那麼,意識的生起,則只有三種路心(意門轉向、速行、彼
所緣)和經過十剎那,廣言之,則包括欲界的四十一心──意門
轉向心ヾ炱界速行心29+彼所緣心11=41(可參考八十九心的
十四作用表)。

    關於上二界及出世間有禪定作用的意識是有所不同的,不擬
詳述。

    本來對於路心的思想,尚有多方面的理論,這堣ㄨL是僅述
數點,以見一斑。


※※※本 Htmled 版權屬十方法界,歡迎複製流傳;※※※
※※※法義尊貴,請勿商品化流通!※※※


  • 回到上一頁(論文目錄)

  • 回到南傳法句經。

  • 回到府城佛教網
  •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