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原名「北園別館」,建於明永曆年間,入清之後,又有多次修築,直到康熙年間改建後,易改名為海會寺,嘉慶年間才正式命名為開元寺。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開元寺,仍保有典型佛寺的格局,很是難得,也是全省有名的古剎名寺。
在古榕老樹中的菩提樹,就在三川門前,象徵「正覺」。佛寺屋宇紅瓦、白簷,屋頂上只有雙青龍和舍利塔,乾淨簡樸,完全沒有一般廟宇的富麗繁複。

位  置 】: 臺南市北園街八九號

正殿為大雄寶殿,主祀佛界地位崇高的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此三尊神像隨開元寺的歷史存在,年代久遠。殿內還有三百年的銅鐘,字跡依然清晰可見,是少見的極品珍物。仰頭一望可見扛舉廟角大樑的「憨番」,側身弓腿,雖負重而不吃力的靜立一端。
位於大雄寶殿之後的拜殿和大士殿間,有小圓肚的酒甕,正反相疊排列,形成酒甕瓦短牆。大士殿主祀觀音,為二樓建築,以經卷法器為吊筒,別具創意,造型也較特殊;另有手握蓮花、佛經、寶劍和金剛杵,在佛寺中也是少見。門楣上「不二法門」的橫匾,是哈當阿重修此寺時所題。
正門的彩繪門神--韋馱、伽藍是出自於古都名繪大師蔡草如之手。他將二神英挺動人的氣勢,一一流露展現。邊門的四大天王則分持劍、琵琶、傘、蛇分立兩旁。
在兩側邊門和側窗上,最可欣賞的是不同書法字體的對聯,其中以葉狀筆畫的「竹葉體」最是少見,是貢生林朝英在臺灣僅存的遺墨。左窗「篆書」對聯,右窗「隸書」對聯,都是寓意深遠的對句。

哼將軍
入三川門內,懸有「開元寺」和「小西天」匾,為光緒和日據時代信徒所敬獻。在黃屋板.和大紅楹及木作彩繪下,有二碩大的護衛神像,坐立口微開,這就是強勇而富正義的哼哈二將
哈將軍

三川門和前殿彌勒殿之間有一寬敞的中埕,使人有舒暢的空間。殿門上的綠底藍字匾,上書「彈指優曇」,為嘉慶元年哈當阿所題。最能博君會心一笑的是門前數幅對聯,當面對大肚笑顏的彌勒佛像時,再細想此對聯,必能意會圓融,而有達觀、樂天的襟懷。此外四大天王腳踩悲戚、哀嚎的惡鬼,也頗能警惕人心,象徵酒色財氣四大皆空。殿右側壁上珍貴的「重修海會寺圖碑」,可以觀石思古,對照憑想。
另有鄭經井、七絃竹及「詩魂」碑都深具意義;而圓光寶塔三座相連,挺入雲霄,在開元寺的晨昏時分,鐘鼓梵音輕傳,清淡無爭之地,自是脫俗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