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德化堂
■古蹟類別:祠廟
■等級:第三級
■地址:台南市中區府前路178號
■土地使用別:商業區 
■歷史沿革:

  德化堂為台南龍華派齋堂。嘉慶十九年(西元1814年)創建。有福建福州府長樂縣漢陽堂龍華派下謝普爵來台傳教,先建化善堂於安平孝忠里海頭社,再建德善堂於府治東安坊廣慈庵街覆鼎金。道光十四年(日大正七年),謝普爵又建德化堂於府治東安坊馬公廟街。民國七年日(大正七年),日人進行市區改正,開闢今公園路。德善堂被拆,合併於本堂。民國十二年(日大正十二年)日人開闢今府前路,本堂前進亦被拆除,僅留中後二進。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前夕,本堂毀於轟炸。嗣於民國三十九及六十二年約23~28年間,由信徒重修之。

■現況調查與評估:

一、周圍環境

(1) 調查與分析:

古蹟為於商業區,該堂面臨道路,東西面高樓林立,且建築物立面與古蹟本體形成強烈對比,彷彿於都市景觀中鬧中取靜,不為所動。德化堂位在府前路上,外門的部份臨接著府前路。左前方是台灣銀行,正前方為分離的台灣銀行員工宿舍,樓層高度為兩層。德化堂的左右兩邊是連棟式住商混和的街屋,騎樓的部份為商業用途。在德化堂的後邊則是寧靜的住宅區,樓層的高度約一至二層,是個寧靜的住宅區。

(2) 評估與建議:

位於大道之旁,可及性相當高,並且也成為都市景觀之一部份,是其相當有利的條件,可以維持現狀。並建議積極的開放其空間,成為一生活中的場所,和環境合為一,而打破現有封閉的局面。
二、空間與使用

(1) 調查與分析:

德化堂位於府前路馬路旁邊,進入院門後搭建一個浪板的車棚,隨著四階的階梯便是退縮的大門,大門的後面為縱深的拜殿,拜殿之後緊鄰著正殿。目前的拜殿已經作為講經的場所,配合著白板、麥克風、講桌,定期講解佛經。正殿的部份則是祭拜的場所,右側為管理員的辦公空間,左側作為儲藏室。正殿之後的後院,作為儲藏雜物的地方,目前搭建有鐵皮的倉庫以及浪板頂棚堆積了一些廢棄的桌椅。次間之旁的稍間為師父的臥室,一共有四間,每兩間當中夾著一間客廳,客廳內是師父們日常生活起居的場所。稍間前的中庭,是個聊天的活動場所,右側天井左邊則是德化堂的管理委員會。

(2) 評估與建議:

堂方有意走出齋堂的格局,朝向佛寺的內容發展。在空間使用上並無嚴重衝突的地方,要注意的是轉形之後,使用強度和方式的問題,避免造成古蹟本體不可回復的破壞。
三、構造與修護

(1) 調查與分析:

目前德化堂屋身的部份是在民國三十九年至六十二年之後建立起來的,之後也會自己出資維修,因此目前的結構以及外觀的油漆狀況都還煥然一新。山牆上的剪黏也剛重修過,正殿及拜殿的部份鋪設洗石子地板。拜殿的兩側也加裝了半透明的塑膠浪板,浪板之外僅連接著排水的天溝,管理委員會以及廂房也都重新油漆過。正殿的屋瓦由於漏水的問題剛維修過,因此看起來還覺得很新。原本第一進的部份在開馬路的時候已經拆掉,目前所剩的部份是原來建築的第二、三進,改為洗石子地板後,室內的空間非常清潔。
四、設施與設備

(1) 調查與分析:

正殿的屋價之下裝有垂吊的日光燈,裡面的設施有供桌、神像(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油燈、蠟燭台、籤桶。拜殿的兩側加裝了塑膠浪板,浪板之下的空間為會議的空間,擺設有開會用的桌椅,以及電扇、電燈、投射燈、電器插座等設施。講堂的設施包括講桌、白板、麥克風、跪殿、電風扇。天井當中的設施為花台、花盆、芒果樹。臥室以及起居室當中的設施為床、蚊帳、電視、電話、電冰箱、電器插座、日光燈等一般家電用品。正殿之後為後院,目前加蓋有一間鐵皮做的倉庫,其他則堆了一些雜物。加蓋的廁所上並且裝有水塔,從後面的馬路會很明顯的看到這個水塔。正殿後面的牆壁上加建有浪版的屋頂,後院的觀瞻混亂。由於通風並非良好,因此在正殿之內裝有很多電風扇,以及避免不了裝設的日光燈。後殿兩側的壁畫也重新上過彩不久,因此看起來顏色還是很鮮豔。拜殿兩側由於室內空間的需求,而將原有天井的部份遮以塑膠浪版,再加上其上的天溝,天窗也是一般工匠所將上去的作法,並沒有考慮整體的搭配問題。

(2) 評估與建議:

設備的潻加與古蹟之間十分不諧調,屬於隨意的態度。
五、管理與維護

(1) 調查與分析:

目前設有管理員委員一人,從早上七點到下午八點都在此辦公。此外設有管理委員會,負責整個維修工作的經費以及分配工作。遇到講經的時間則必須滿足多量信徒的使用,在照明以及通風設備上必須加強。維修的經費目前由德化堂自己負擔,提報政府的手續麻煩且時效不彰。平常的維護工作由歐巴桑負責堂內的整潔,目前德化堂的維護的相當清潔。

(2) 評估與建議:

屬於德化堂管理,並無一套完備的規章和計劃,該部份將是公部門應加強輔導的項目。建議其管理委員會建立與公部門良好的互動,並且有必要檢討現下文化資產法執行的方式及其程序,以利於古蹟進行其維修等庶務事宜。

■修護情形:未修護
一、調查研究單位: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二、設計單位: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三、施工單位:無
四、參與匠師名單:無

■設境變遷:

德化堂
年代行為變遷設境變遷
明 嘉慶19年
1814年
謝普爵來台傳教建堂先建「化善堂」於安平孝忠里海頭社,再建「德善堂」於府治東安坊廣慈庵街覆鼎金。
清 道光14年
1834年
謝普爵建堂建「德化堂」於府治東安坊馬公廟街。
  民國 7年
日 大正 7年
1918年
日人進行市區改正,開闢今公園路,「德善堂」被拆,合併於本堂。 
  民國12年
日 大正12年
1923年
日人開闢今府前路本堂前進被拆僅留中後二進
  民國34年
1945年
台灣光復前夕本堂毀於轟炸 
  民國62年
1973年
信徒重修本堂即今貌
  民國74年
1985年
  

■周圍環境現況調查圖
■古蹟本體現況調查圖


  台南市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 文化資源叢書

|上一頁|回首頁|

http://210.69.23.193/culture-net/books/70315/apx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