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第四章 《道德經》概述

第一節《道德經》的產生


(一)《老子》一書產生的時代

  《老子》是一部非常深刻而又思想豐富的書,雖說其成書的確切年代已 經不可能詳考,然而道家思想的產生,必有它醞釀形成的過程,而其萌芽期 可能是較早的春秋末年,成書的時代則應是戰國時期。

  認為《老子》一書是戰國時期的作品,其理由如下:

  (1)《老子》明確地提出反對「尚賢」的政治,認為只有「不尚賢」才 能「使民不爭」。我們知道,「尚賢」政治首先是由墨子提出的。墨子約生 於公元前479年,約卒於公元前381年(註一)。一般來說,一個人建立起自 己的哲學思想,總要在三、四十歲左右,因此墨子提出「尚賢」的政治,也 總要在公元前449年或公元前438年左右的時期。所以《老子》一書不可能產 生於春秋末年,只可能產生於戰國時期。

  (2)《老子》一書常用「侯王」兩字,如河上公本第三十二章說:「侯 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第三十七章說:「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 化。」第三十九篇亦說:「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侯王無以貴高將恐 蹶」、「侯王自謂孤寡不轂」,等等。然而在春秋末年的《論語》與《孫 子》之中,卻只有稱「諸侯」而沒有稱「侯王」的。「侯王」兩字的出現則 是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君紛紛稱王之後。由此可以肯定《老子》一書的產 生,不會早於戰國時期。

  (3)《老子》河上公本第二十六章:「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 下。」章句中「萬乘之主」,公元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 子》作「萬乘之王」。這說明各強大的諸侯國君主相繼稱「王」,並且擁有 萬乘的兵車,顯然反映了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君稱王的情勢。在春秋時代,當 時的戰爭規模尚小,軍隊中的車乘尚少,不見有「萬乘」的記載。例如: 《孫子兵法》一書中也只講到「馳車千駟」和「革車千乘」。「萬乘」的出 現,只是在戰國時期,《墨子》書則首先在《非攻中》提到「萬乘之國」, 此後「萬乘」一詞才比較廣泛地被使用。因此《老子》一書不可能產生於春 秋時期,只能出現在戰國時期。

  (4)帛書《老子.德篇》中說:「民之飢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 飢。」意思是說,當時收稅食稅的人很多,所以老百姓受飢餓。據《春秋》 記載: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稅畝」,征收田稅的制度從此逐 步地由魯地推廣到各諸侯國。推廣是需要相當歲月的,最後實行這一稅制的 是秦國,秦簡公七年(公元前418年),才實行「初租禾」這項政府稅收。 至於地主私人的稅收,秦國到商鞅變法,實行「廢井田、開阡陌」之後,才 出現「或耕豪民之田,而見稅十五」的。「取食稅之多」說明這一制度已經 推行得很普遍,由此看來,《老子》成書時期至早不會超過戰國時期。(註二)

  綜上所述,《老子》成書的年代恐怕不會早於戰國時期,它很可能是處 於墨子之後的戰國中前期的作品。

(二)關於老子其人

  相傳春秋末年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司馬遷在《史記》裡,清楚具體地 介紹老子的籍貫、地址、姓氏、諡號、官職。「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 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應是確有老子 其人的存在。

  《史記》又說:「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一般學者認為《史記》 此一記載本之於《莊子》。而在先秦典籍中,除了《莊子》的<天運>、< 天地>、<天道>、<外物>等篇談到孔子的問學於老聃,或孔子西藏書往 見老聃,此外還有《呂氏春秋》的<當染>與<不二>篇、《禮記》也有關 於老子的記載。《呂氏春秋.當染》:「孔子學於老聃。」<不二>篇: 「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子貴廉,關尹貴清。」《禮記.曾子問》則說: 「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從這些資料來看,老聃與孔 子同時,又為孔子的先生,這一說法是有根據的。因此,我們不能否定春秋 末年老子其人的存在。

  既然春秋末年有這位老子,《呂氏春秋.不二篇》所說「老聃貴柔」的 思想,與《老子》書中「守柔、不爭」的基本思想符合一致,所以可以說, 春秋末年道家思想就開始萌芽,春秋末年這位老子可稱為道家的開創者。但 是他並沒有著《老子》一書,如果《老子》一書確係戰國時期所作的話,那 麼,作者也應該是戰國時期人。

  《老子》一書的作者究竟是誰呢?由於文獻之不足,老子的生卒年代, 早在西漢司馬遷時代就沒有得到解決,一直是學術上眾說紛云的懸案。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云: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 之衰,迺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 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或曰,老 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有六十 餘歲;或言二百餘歲......。自孔子死後之百二十有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 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而......。』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 其然否。」

  「老子,隱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干;宗子注,注 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 齊焉。」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 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史記》列舉出了當時人的幾種說法,一說是春秋末年的李耳,一說是 戰國中期的周太史儋,同時還提到了春秋末年的老萊子。然而究竟是誰,已 是「世莫知其然否」了。又說老子活了「百有六十歲,或言二百餘歲」,如 此描述,夾雜許多迷離恍忽之談,接近「神話」,使人難以置信。據《史 記》所稱老子的家譜世系,老子的第七代已是漢文帝(公元前179-前157 年)時人,如果按照每代相隔三十年向前推算,則這位老子應是戰國中期人 (約公元前389或前367年左右),並與周太史儋年代相近(註三),則不可 能是春秋末年人。因此《老子》的作者也有可能是戰國中期一位叫老子的 人,或即為周太史儋。

  《史記》又說:「老子,隱君子也。」老子既是一位隱士,似乎他並沒 有當過官,做過太史,這也可能是戰國中期的另外一個隱士。   關於這些問題,由於缺乏文獻史料,所以《老子》的作者究竟是誰,目 前尚不能作出定論。

(註 釋):



  • 回到論文目錄

  • 回到南傳法句經。

  • 回到府城佛教網
  •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