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禪修法(三)》
《內觀禪修法(三)》 /護法法師 主講 陳艷美 整理
◎吸氣至手、腳
今天靜坐的方法是數息法。今天比較輕鬆,因為外面擴音機聲音
很大、很熱鬧。現在我們將呼吸清清楚楚的從鼻孔吸氣到腳底。心裡
默念著從鼻孔吸到腳低,不是到丹田,是到腳底。現在只注意吸氣,
不必注意吐氣。男生吸氣到右腳,吐氣後再吸到左腳。女生相反,先
吸到左腳,再右腳。注意,一定要清清楚的吸。這樣做了幾次,腳會
有腫大,溫溫熱熱的感覺,連血管也會有同樣的感覺。腳練習後練習
腳部,同樣要清清楚楚的從鼻孔吸氣到手掌。男生先右手,再左手;
女生先左手,再右手。全身放鬆,肌肉像衣服掛在衣架上一樣的輕
鬆。反覆的練習,身體會有溫溫熱熱的感覺,平時我們注意不到的,
如血管的膨脹,脈動或身體某部位有毛病不舒服的感覺,這時都能察
覺得到。每一個出入息都會影響身體的細胞。吸氣使人感覺安靜清
涼,為什麼呢?因為體外比較涼,吸進後,體內的火氣、熱氣會變
涼,身體自然會輕鬆。可以,不要有妄念,只要清清楚楚的吸氣即
可。現在練習唱十五分鐘。
◎注意內外聲音的吵鬧
外面麥克風的聲音大?或是自己心裡講話的聲音大?注意到沒
有?剛才靜坐的時候好像沒聽到聲音,那是因為我們的心太忙了。事
實上,心裡頭的聲音比較吵。當我們心裡不舒服,煩惱太多太重的時
候,我們的心很散亂,不關外面聲音的大小有無,還是自己心裡比較
吵。台灣有個怪現象:(一)有人死了,他的家人拿著麥克風當街大
哭,是不是怕屍體聽不到?(二)燃燒一大堆衣服和紙錢,燒這些東
西造成空氣污染,活人豈不是要早一天往生嗎?靜坐的人,了解這些
儀式是迷信的,雖然它或許是傳統的風俗習慣。佛陀曾教示我們:不
因傳統而輕信。因此靜坐的人,自然地會超越它。
◎保持清楚的心
我們的身體,從頭到腳共有三十二種東西,即三十二相,但另外
有個既無形相。亦無顏色的東西,它可以存檔,好像電腦的記憶體,
能夠儲存許許多多喜歡或不喜歡的資料,這個東西叫做「心」。心的
一條路太散亂,太複雜了,有時候想到不如意的事就沮喪、痛苦,若
想到討厭的人就憤怒難過,那麼,討厭或痛苦到底放在哪裡?筆記
裡?人袋裡?家裡?不知道。我們無法找到它,但是卻一直想抓住
它,抓得愈緊,我們的心量就變得愈小愈窄,只要一句不喜歡的話進
去就受不了,全身變熱,血壓升了。我們學著放鬆它,耳朵聽到,不
要記住,眼晴看到,不分別好壞。靜坐的目的是要心清淨,心愈清楚
愈輕鬆。讀書、做事、效率也就愈高,我們求學的過程經常保持第一
名,就是因為我經常保持清清楚楚的心。
◎經行的功用
經行:會不會太累?痠疼?本來經行是不累的,我一邊念一邊
做,一個人做不累,很輕鬆。現在你清清楚楚地走動:腳跟提高,慢
慢的離地,慢慢的移動,移動是直的,降低,觸地,放下。腳跟提
高,離地,移動,降低,觸地,放下。這樣反覆練習以後會輕鬆。在
家裡或散步時隨時隨地都可練習,一方面練習一方面做內觀,這樣比
較有用且身體會健康。我們腦代裡有許多煩惱的東西要處理,經行使
我們警覺性提高,身體愈來愈輕,而最重要的是每一週動作清清楚
楚,慢慢的像打太極拳一樣,能量消耗少,身體自然健康,整個人看
起來很安靜的樣子。尤其飯後經行,更能幫助消化,防止老化少疾病
發生。有些人驕傲比較重,貪心比較多,經行後有涼快、舒服、輕鬆
的感覺,煩惱愈來愈少,身心愈來愈健康康樂。
靜坐前,食物宜少吃,東西吃得少不打瞌睡,而且會比較輕鬆,
因為我們的身體不須要太多的食物。飲食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人也老得比較快。
◎四大調和
每天練習,功夫愈來愈深,身體愈來愈輕,輕得好像會飛起來那
樣子。我不能飛,但身體像會飛一樣,非常輕鬆。每當靜坐以後,躺
下身子就更輕鬆了。如果身體某部位有痠、累的感覺,請盤腿,試著
用意念有目標的慢慢吸氣,氣要到痠累處,再慢慢的吐氣。只要重複
做五分鐘,痠累就消失了,很有效果。不要以為吸氣、吐氣只是個小
動作,這東西有能量,它能給與我們生命力,並且可以調整身體的每
個部位。人體由地、水、火、風所組成,水太多身體會累,火太多變
熱燥,地太多則會痠重,沒有心情和懶惰。唯有四大調和,人才會輕
鬆。外面的四大可調整:如天氣太熱,冷氣或電風扇這些自然的東西
可改善溫度。裡面的四大也可以調整,如果你要輕鬆快樂的話,每天
練習吸氣、吐氣、靜坐、經行。愈清楚愈好。
回到府城佛法篇。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