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旅--止觀篇{第 60 期〔84('95).11.25〕}


  • 尊者的足跡-柏達尼格笛撒的故事。
  • 心靈法語- DHARMAGUPTA 。

    尊者的足跡          

         -柏達尼格笛撒的故事


            
  • (尼泊爾籍)   護法法師 主講(依巴利佛典)           邱 秀 華 整理

    「若欲誨他,應如己所行;

          自制乃制他,克己實最難。」【自己品 ATTAVAGGO(第 159 偈)】


      偈是佛陀住在給孤獨園時,為柏達尼格笛撒尊者所說的法句。故事的 緣起是這樣的:

      柏達尼格笛撒在佛陀那裡學習了靜坐的方法,就帶領五百比丘到森林 裡結夏安居。

      他常常教導比丘們:「我們在佛陀的面前學得了靜坐的方法,要精進 不放逸地好好修習。」說了以後,他就逕自回房倒身便睡。

      比丘們努力精進,初夜經行至將近中夜,才回房休息。

      此時柏達尼格笛撒,正好剛睡醒,走出房門視察,發現沒有人在經行 ,就去敲每個房間的門,並訓誨說:

      「嘿!你們來這裡的目的是為了睡覺嗎﹖快快起來用功精進!」

      比丘們不敢懈怠都趕緊出來,開始中夜修行。而柏達尼格笛撒則又回 房繼續睡覺。

      比丘們中夜修行,將近後夜時已經非常疲累,才剛回房間休息,柏達 尼格笛撒則又醒寤,再度敲門催促大家起來用功。

      五百比丘日夜精進不放逸,終於因為過度疲倦,使得他們無法讀經、 修行,連心都不能安靜。

      有一天,比丘們讚歎說:「哦,我們的老師真是非常努力用功。」有 人建議:「我們要暗中察看,他這麼用功到底是真是假﹖」

      經過調查,他們發現了真相。柏達尼格笛撒都是只教訓別人,嚴厲要 求別人,而自己卻整個晚上睡覺。比丘們抱怨說:「我們都被罵、被騙, 幾乎被毀了,他自己卻浪費寶貴的時間,無所是事。因為他的苛求,我們 都無法休息了,由於疲累過度沒有良好的修行效果,快要被淘汰了。」

      在結夏安居以後,比丘們回到孤獨園的寺院,佛陀問:「你們有沒有 認真修行﹖」

      他們具實以報,佛陀說:「這個比丘不僅這世害你們,前世也害過。 」他們問前世的事情,佛陀於是就說前世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波羅奈,國王布拉瑪達塔統治的時代,菩薩(佛陀 的前身)在貴族婆羅門的家庭出生。當他還很年輕的時候,便已精通十八 種學問,在波羅奈成為十方知名的老師。

      菩薩教導五百個學生,那些學生養了一隻清晨準時啼叫的雞,大家都 靠牠啼叫的聲音早起用功背誦經書。

      有一天這隻準時啼叫的雞死了,學生們從此沒有辦法早起,於是他們 要再尋找一隻會準時啼叫的雞。

      其中一個學生在森林裡覓柴時,在墳場上發現一隻公雞,就把牠捉回 來,飼養在原先那個雞籠裡。因為這隻雞是在墳場長大的,所以牠搞不清 楚什麼時候應該啼叫,有時中夜啼鳴,有時後夜大叫,偶爾卻等到艷陽高 照才啼。

      這些學生如果在中夜聽到雞啼,便趕緊起床用功讀書,由於睡眠不足 感覺很累,往往一邊背書一邊打瞌睡。有時後夜聽到雞叫,他們也急忙起 來用功,可是卻前面讀的後面就忘記了。如果公雞太晚啼叫,太陽已經高 掛,他們起床都來不及準備上課。

      大家都抱怨:「這隻雞啼叫的時間太亂了,擾亂了我們的生活規律, 破壞了我們的學習方式。」於是捉住這隻亂啼的公雞,扭斷牠的脖子殺了 牠。

      學生們帶著這隻雞去找菩薩,報告這件事。老師告訴學生:「因為這 隻雞被丟在墳場,從來沒有跟父母一起住過,也沒有受教導,所以牠不知 道什麼時候該啼,什麼時候不該啼。由於沒有時間觀念,所以牠死得這麼慘。」

      佛陀講完這個故事就說:「當時那隻亂啼的雞就是柏達尼格筆撒,學 生是你們,菩薩是我。」接著又教導比丘們說:「比丘們,一個人要教誨 別人之前,應先好好地調整自己,教導自己。制御自己才能制御他人,制 御自己真實最難。」

      佛陀於是說出這偈法句:

    「若欲誨他,應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實最難。」

      聽完佛陀所說,五百個比丘成阿羅漢,聽聞者皆同霑法益。


    心靈法語- DHARMAGUPTA〔護法法師(尼泊爾籍)〕


    * 學習禪坐之後,遇到煩惱時,創造出另外一個你。 客觀地觀察煩惱,則可遠離煩惱,輕鬆愉快。 * 禪裡,保持中性,不苦不樂,不採取對立。 反對即有執著,反對也可能引來戰爭。 不要對立,要了解。 事情來的時候,只管觀察,用警覺心來工作吧! * 「定」裡的智慧可看到真理。超越感受。 * 警覺性能袪除煩惱。 假使我們缺乏警覺心,無異於瘋子、神經病。如能隨時記下念頭之升   起,五分鐘後再看,當時那些念頭與瘋子有何差別呢? * 警覺性是如此奇妙: 當你談話時,警覺性即沈寂。 當你寂靜沈默時,警覺性即發揮作用了。 * 警覺性必須很強,才不會隨著念頭而去,陷入無明。 * 警覺心看事物很客觀,邏輯推論則易落入主觀。


  • 回到南傳法句經。

  • 回到佛法篇。
  •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