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捷運--追求生命的答案

護法法師 口述

邱秀華 整理


  所有的眾生都不斷地尋找快樂,但是得不到快樂。為了追求錢財、名譽、地位,令眾生瘋狂。然而這些看似快樂的東西,一但得到就立即不見,愈是追求愈感不足,因為還沒領悟到為什麼如此追尋。其實答案就是因為缺少這些,才會不斷地苦苦追求,真是又奇怪又可憐。

  得到快樂之後,內在的痛苦馬上就一層一層跑出來,這是怎樣的快樂呢?只不過是像中了毒癮罷了。得到錢財、名譽、地位而會快樂,那是邪見,是錯誤的概念。愈多這方面的需求,就會可憐地表現出乞丐的特徵。所以最有錢的人內心仍然貧乏,地位最高的人內心世界寂寞可憐,外表強壯的人內在卻很虛弱。

  為了忘記痛苦,人們怎麼努力用功也無法滅苦。愈強烈地追求快樂,也會愈強烈地出現痛苦,所以追逐快樂是一條錯誤的路。

  有些人為了得到快樂,勤做早晚課、儀軌,以各式各樣的方式折磨自己,卻仍然所求不得。他們只好退一步想,這輩子得不到的就寄託在下輩子,甚或寄託在天堂吧!心理上先預設在遙遠的天堂有許多快樂在等待。在人世間不能喝酒的人,寄望在天堂到處充滿醇酒的河流;不能結婚的人,則想像天堂裡美女如雲。對居住高山地區的西藏、尼泊爾人來說,希望天堂沒有崎嶇的高山,到處是充滿溫暖陽光的平地;對熱帶國度的人來說,天堂則是到處都有冷氣開放,涼爽舒適。對貓來說,牠們的天堂遍地是老鼠;狗的天堂則處處有骨頭,可以啃個夠。怕老怕死的人,寄望天堂裡沒有老人,全都是青春活潑的年輕人。

  完美的天堂全然是想像出來的,然而還是有許多人相信不能一個人隨便去天堂,必須透過宗教人士的仲介,否則到不了。有位宗教領袖臨終時,門徒問:「請告訴我們,上天堂之後我們的狀況會怎樣?我們的位置坐哪裡?」但是教主始終沒有給答案。

  在人的生命裡,活得多麼長壽,也是仍嫌不足。在貪瞋痴裡打滾,多麼努力地跑,也沒有到達哪裡。人們從生跑到死,從死跑到生,出生時多麼痛苦,活著時痛苦,同樣的,死也會那麼痛苦。出生時那麼遠,死亡也是那麼遠。然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相續只是前後之別罷了。

  有些人說樂的背後隱藏著苦,平靜裡隱藏著不平靜,愛裡面隱藏著仇恨,苦樂其實是一體的兩面。以佛陀的觀點來說,快樂的路上尋找到的都是痛苦而已,所以他放棄了王位。享有榮華富貴,什麼都不匱乏,唯一欠缺的是內心的快樂。如果自我認識的話,所有的痛苦自然會慢慢地消失,也會看到苦的原因,於是快樂就出現了。

  得到快樂的時候,自己認為我樂;痛苦的時候,認為我苦;小時候,自己認為我小;年輕時候,自己認為我年輕;中年時候,認為我中古;年老的時候,自己認為我年老。這與實際無關!比如說你悶在家裡,你可以出去;你痛苦的時候,可以離苦;快樂的時候,也可以找痛苦。這點就可以證明苦與樂跟我們自己無關。苦與樂就像白天跟晚上互相糾結而已。

  所以要學習我們是苦樂的旁觀者,但是不能認為我是受苦者或受樂者。就像佛陀告訴一個苦行者:「看就看,聞就聞,聽就聽,觸就觸,想就想。」這樣保持念念分明的覺醒,就可以苦樂無關己身,回歸到平等心。

  人們追求外在奔馳的東西,多麼勇猛,但是內在的追尋卻沒有那麼用心。這就是愚蠢和無明的極致。在痛苦裡找快樂,就好像在黑暗中找光明一樣,是腦筋錯亂的事呀!

  如果要深刻了解自己,就把自己當作第三者,當作觀察者,看清楚事情的來來去去。有一天這樣的日子會出現:沒有受苦者,也沒有受樂者,只有捨念樂住。在五蘊裡如實的觀察之後,將會成為一個法住者。

  行、住、坐、臥當中,要注意念念分明,要提高覺性,要思惟。這樣持續做的話,自己變成一個觀察者,被觀察到的都是真理。你快樂的話,還需要甚麼宗教呢?


  • 回到目錄
  • 回到佛法篇。

  • 歡迎指教!